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新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是如何誕生的

顏慧

2024年08月02日08:23    來源:學習時報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海軍從當年的小木舢板到如今的艨艟巨艦,從沿岸近海到遠海深藍,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書寫了輝煌壯麗的詩篇。核潛艇是一個國家大國地位的象征。1974年8月1日,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列入中國海軍戰斗序列,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新的驕傲,但這艘核潛艇誕生的曲折歷程卻鮮為人知,讓我們掀開它的神秘面紗。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核潛艇是潛艇技術的重大突破,是海軍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美國海軍的“鸚鵡螺”號正式服役。隨后,蘇聯、英國、法國等都相繼有了自己的核潛艇。中國何時擁有自己的核潛艇?這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挂在心頭的一件大事。

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發展國防尖端武器的戰略決策。同年2月18日,彭德懷向中共中央提出要逐步研究和爭取生產核武器的建議。1958年6月,二機部和海軍先后提出研究導彈核潛艇的建議,得到毛澤東的批准,隨后成立了由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等4人組成的領導小組,負責籌劃和領導核潛艇的研制工作。此時,我國第一個核反應堆開始正常運轉,為核潛艇的研制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於是,主管科學技術工作的軍委副主席聶榮臻給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提議:首先自行設計和試制能夠發射導彈的原子潛艇(即核潛艇)。這個報告很快得到中央的批准,毛澤東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58年8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發展海軍潛艇新技術問題》的通知。新中國的核潛艇研制任務正式拉開序幕,為保密起見,將這項工程取代號“○九”工程。由於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對核潛艇技術實行封鎖,這反而激起了我國自主研制核潛艇的決心。

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中共中央決策下馬一批工程,但仍保留了部分力量繼續進行核潛艇工程研制工作。從項目的決策上馬到研制成功這十幾年間,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毛澤東先后做過近10次重要批示,周恩來主持了10余次中央專委會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下達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及時解決研制中的重大問題和技術協調工作。黨的堅強領導是核潛艇研制這樣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得以順利完成的最大最強保証。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1965年,中共中央決定,在西南的深山中建造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當時,沒有圖紙資料、沒有專家權威、沒有外來援助,新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研制就是在這樣“三無”的基礎上艱難起步的。但是,在全國的大力協同下,從26個省級行政單位的1200多個單位,調集了8000多名技術人員、工人、干部以及解放軍官兵。他們在“賽革命、賽團結、賽進步”的口號下,滿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防作貢獻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在一個毫無工業基礎的深山老林中開始建立核動力研發綜合基地,代號為“九○九”。

在那個物質極度貧乏的年代,第一代創業者們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生活上的困難。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曾回憶道:“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生活上的困難可以咬咬牙頂過去,科研上的困難才更讓人揪心。當時,我國在核潛艇建造方面的知識幾乎為零——僅有幾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加上一個玩具模型。科研人員將玩具模型一一拆開,摸索構思核潛艇的設計圖紙。核潛艇海量的關鍵數據都需要計算,但當時國內極度缺乏計算工具,有限的電腦需要優先保障“兩彈”工程。研制團隊採用加減法用算盤、乘除法靠人拉計算尺的土辦法,終於將核潛艇的關鍵數據准確地算出來了。為了保証核潛艇的穩定性,所有設備、上萬的管線都要稱重,他們採用“斤斤計較”的辦法,最終將數千噸的核潛艇定重測試值與設計值相吻合。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核潛艇上全部4.6萬個零部件、1300多種材料,都是我們自主研制生產的。

1969年,經過4年不分晝夜的奮戰,“九○九”主體工程終於基本完工,開始進行設備安裝。核心設備是一台重達60噸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如何將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安全運到基地、裝進廠房?這無疑又是一次大的挑戰。工程指揮部採取充分發動群眾、集聚集體智慧的辦法,通過10多輛大馬力汽車牽引,如履薄冰地翻越十幾公裡山路后將這個大家伙安全抵運基地。最后再採用推、拉、頂、吊等方式把這個大物件“盤”進廠房。

1970年夏,核潛艇研制進入最后關頭——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起堆試驗。這是一個由數萬台(件)設備、部件組成的非常復雜但又十分精密的系統,其質量是否過關、效能是否可靠,必須經過嚴格的試驗才能作出結論。周恩來十分關注這個試驗,並專門作出指示:“充分准備,一絲不苟,萬無一失,一次成功。”這16字方針后來成為核潛艇研制建造的基本遵循。

新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制,嚴格遵循“一切經過試驗”的原則,一步一個腳印,邊研究、邊設計、邊試驗,最終創造了中國人在世界核潛艇發展史上的速度和奇跡。被譽為“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從1958年研制核潛艇開始,他“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到1988年的30年間,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探望雙親,直到30年后再相見,95歲的母親與62歲的兒子對視卻無語凝噎,這是那一代科研人員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潛入深海

1970年12月26日,新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性核潛艇下水,核潛艇進入首航試航階段。

首航試航,意味著每次進行的項目,都是從零開始:第一次啟堆、第一次出海、第一次下潛……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海軍就開始從常規潛艇挑選精兵強將組建潛艇隊。對於這些官兵來說,“核裂變”這種專業詞匯是頭一次聽說。就是他們,憑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硬是啃完了核物理、高等數學、流體力學等30多門專業課程,摸清了上萬台設備的脾性。他們中間的36名官兵,后來被譽為新中國核潛艇事業的“三十六棵青鬆”。正是以他們為骨干的第一支核潛艇艇員隊,駕駛著中國人自主研制的核潛艇犁開了第一道歷史航跡。

有一次,核潛艇在進行下潛試驗時升降舵突然失靈,導致潛艇大縱傾,僅有3米就要撞到海底。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水手沉著冷靜,果斷操作,迅速排除了故障。近5000噸的核潛艇被成功拉回跳至水面。整個排險以秒計時,但凡猶豫一秒鐘,核潛艇都可能觸底,導致人艇兩亡。在核潛艇首航試航期間,共出海26次、進行200多項試驗,遇到的驚心動魄的場景有很多次,但由於保密原因從來沒有向外界透露過半點。

1974年8月1日,在人民解放軍成立47年之際,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正式編入海軍戰艦序列,被命名為“長征一號”。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滿懷激情地感嘆:核潛艇搞出來了,人民感謝你們。

實踐充分証明,研制像核潛艇這樣具有戰略意義的“國之重器”,隻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集中資源優勢協同攻關,就一定能夠干成。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