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1日07: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全國政協常委 馬建堂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此,我有幾點學習體會: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並在制度完善中進一步發展壯大。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
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在要素獲取、市場准入等方面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民營企業要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民營企業家要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貢獻。
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全國政協常委 劉家強(代表民革中央)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民革衷心擁護全會的各項決策部署。全會對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作出部署,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重大。建議:
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構建權責統一、規范高效的司法權運行機制,以及程序嚴謹、處罰慎重的制約監督和懲戒追責機制,科學劃定各類主體司法職責和權力運行邊界。
深入推進訴源治理改革,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明確黨委、政府、司法機關、社會組織等各方主體責任和相互協調銜接機制,促進規范各類調解組織的設立和運行。
深化訴訟制度改革,推動司法公正與效率統一互促。堅持以審判為中心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加強對案件偵辦中強制措施的司法監督,保障涉案當事人訴訟權利,完善執法司法救濟保護制度。
穩步推進執行體制改革。健全國家執行體制,構建監察權、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
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全國政協常委 霍金花(代表民盟中央)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民盟堅決擁護、堅決貫徹落實。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為此建議:
穩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健全農村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優化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政策,推動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引領作用,加快金融產品創新。鼓勵社會資本將技術、裝備、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注入農業農村。
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制。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願有償退出的辦法。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全國政協常委 孫東生(代表民建中央)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民建完全贊成、堅決擁護。全會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建議:
進一步釋放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的作用,支持在規則、制度、管理標准方面探索創新,推進國際高水平經貿類多雙邊協定細化落地,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聚焦構建內暢外聯的現代流通網絡,推動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多式聯運流轉順暢化,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以高水平開放促高質量發展。
創新發展數字貿易。積極參與數字貿易規則談判,把握發展趨勢,形成合作共識,推動制度性改革,提升我國在數字貿易領域話語權和影響力。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強化要素配套保障。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增強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吸引力、整合力和配置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國內外要素資源高效流動,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
全國政協常委 張雨東(代表民進中央)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民進完全贊同、堅決擁護。我們要按照全會部署,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建議:
提升創新效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政策、規劃、平台、人才的統籌,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創新鏈結構,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支持。強化國家科研機構建制化組織作用,創新選題機制、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引領基礎性和關鍵性技術突破。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強化創新導向,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強教育規劃與國家發展規劃的緊密銜接,強化培養造就更多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深化學科專業結構改革,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優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層次結構,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激發創新活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創新聯合體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成果轉化人才的培養。加快建立與未來社會需求相匹配的人才評價標准體系,對創新鏈各環節人才進行分類評價、分類選拔,進一步釋放各類創新人才活力。
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全國政協常委 王 路(代表農工黨中央)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堅強決心,農工黨完全贊同、堅決擁護。全會就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作出改革部署,建議:
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推進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逐步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協同發展。
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健全科技創新投融資機制,統籌支持各級各類企業技術創新。
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全國政協常委 高秀梅(代表致公黨中央)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致公黨堅決擁護並深入學習貫徹落實。聚焦公立醫院改革關鍵點,持續增進人民福祉,建議:
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多措並舉提高運行效率,降低醫療成本。加強落實公立醫院基本建設、重點學科專科發展、人才培養等投入保障,加強對資金使用的有效管理。
進一步分類分區高效配置診療資源,尤其是優質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醫療資源。規范區域醫療中心和各級公立醫院建設,綜合考慮居民健康狀況、經濟社會指標、醫療資源水平、公共衛生風險等因素,形成與區域發展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醫療資源布局。
持續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從藥品供應鏈的完整性、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就醫方便的可及性、診療效果的可見性及醫保政策的優惠性等方面做好宣傳和服務,提升群眾對基層衛生機構的信任度、滿意度。
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
全國政協常委 劉曉梅(代表九三學社中央)
九三學社完全贊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結合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就更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談幾點建議:
深化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改革,進一步提高政策一致性和穩定性。形成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清單,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將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績效作為對科研單位考核的重要指標,並提高其作為科研人員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考核獎勵等相關指標權重。
完善供需匹配機制,提高科研成果轉化價值。支持高校院所科研人員按照市場需求開展技術研發,對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項目,應重點關注其成果轉化成效。加快促進高校院所及企業間人才雙向流動,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提升政府指導和服務能力。總結推廣各地與市場緊密相聯的各類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台經驗做法。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
推動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取得新成效
全國政協常委 江利平(代表台盟中央)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全體成員完全贊同、堅決擁護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我們要把全會精神轉化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力量,建議:
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工作統籌和責任落實。研究制定協同推進機制,統籌部署落實福建深化改革和示范區建設工作。開展專題研究,落實各方責任,構建推動閩台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
堅持優化創新,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兩岸融合發展全過程。進一步完善定居生活、營商環境、市場准入、產業融合等政策措施。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強兩岸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生物醫藥等戰略性產業項目合作對接。
加強團結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擴展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青年來大陸學習生活、就業創業渠道,進一步加強居住証公共服務功能的開發與集成。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民企力量
全國政協常委 南存輝(代表全國工商聯)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堅決擁護全會決定,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民營企業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投身新興產業和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引領的轉型浪潮。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推動上下游企業融通創新發展。積極提升企業經營效益、擴大利潤增長空間,主動創造更多穩定且有競爭力的就業機會。加強同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推進青年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產學研用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力度。深度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發揮鏈主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組建高水平研發機構和聯合創新體。提升企業現代管理水平,強化企業自身建設,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發展相結合,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筑牢依法合規經營底線,弘揚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全國政協常委 林毅夫(代表無黨派人士界)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部署,對於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加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有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准市場體系,加快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
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健全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強化各類政策統籌。全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發揮香港生產性服務業優勢
全國政協常委 林建岳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我們感到非常振奮和鼓舞,為此建議:
支持香港構建聯通中外的生產性專業服務中心。支持央企和民間資本與港資和外資合作,在香港建立內聯各省區市、外接國際市場的生產性專業服務中心,在會計、法律、融資、保險、物流、廣告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
進一步擴大生產性服務業的開放力度。研究制定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目錄,為市場准入、產業保護、政策保障等提供支持,鼓勵香港生產性服務企業到內地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合作,既推動內地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又為港資和外資制造業到內地發展提供所需的商務專業服務。
支持內地有關省區市到香港進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招商。推動更多內地機構到香港進行生產性服務業招商,不僅可以引進更多國際化的生產性服務業資源,而且有利於支持香港的專業服務中心做大做強。
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 崔世昌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我們要結合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大膽創新,扎實推進,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效能更加充分地激發出來。建議:
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澳門特區要勇闖新路,加快合作打造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為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之一。
充分發揮澳門國際化營商環境優勢,加快共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助力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推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以及投資便利化。
充分發揮澳門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不斷健全國家安全保障體制機制,著力提升開放監管能力和水平,為更高水平開放保駕護航。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全國政協常委 楊 杰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對此我完全贊同、堅決擁護。現就縱深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提幾點思考和建議:
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的產業引領力和聚合力。支持企業承接前沿性、顛覆性、引領性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提升產業引領力。支持國有企業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生態,強化對全球產業鏈資源的整合配置,加大對高端科技人才的引進培養,提升產業聚合力。
進一步提升政策協同合力和分類施策效力。強化政策協同,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建立健全更有針對性的資源配置、考核評價、激勵約束機制。構建創新創造的經營環境,營造敢闖敢試的實干氛圍,激發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全國政協常委 黃潤秋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意義重大。為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議:
錨定目標任務,健全美麗中國建設責任體系。落實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健全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充分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實分區域、差異化、精准管控要求,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証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編纂生態環境法典,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資源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法律法規制修訂。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堅決打擊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31日 14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