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08:39 來源:農民日報
7月23日,烈日當空,正是清水小龍蝦種苗養殖的重要時期、也是晚稻分蘖拔節的關鍵時期,冒著酷暑,王海清領著水產專家金暉團隊一行趕到陳海龍的蝦苗養殖基地,傳授蝦苗疫病防控技術。
王海清是江西吉水縣同江稻漁產業片區黨委書記,陳海龍是產業片區的種養大戶,而金暉團隊則是吉水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稻漁產業片區黨委第一書記王亮“引進來、用起來、留下來”的“養蝦技術天團”。
同為“80后”的王亮、王海清、陳海龍,雖然工作角色不一,但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同在一個共同的基層黨組織——同江稻漁產業片區黨委,肩負一個共同的使命——升級發展稻漁產業。
“1930年,毛主席在黃橋鎮大橋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寫下有名的《大橋調查》。”王亮說,今天吉水發展稻漁產業,就要學習“老三同”精神,在吉安“吉先鋒”黨建品牌的統領下,打造“新三同”黨建服務模式,同創人才、同興產業、同建品牌,以年輕黨員為帶動,破解稻漁產業鏈種苗培育、增產提質、品牌營銷等關鍵鏈條核心問題,同心引領全縣稻漁產業升級發展。
同創人才:“產才對接”賦能產業發展
近年來,吉水縣委以黨建融合發展為引領,以片區抱團建設為突破,創新組建4個功能型農業產業片區大黨委,由挂點縣領導兼任第一書記,產業核心區鄉鎮一把手兼任黨委書記,下設生產基地、技術服務、產品營銷等功能型黨支部共32個,推動組織鏈與產業鏈同步延伸、相融匹配、引領發展。
同江稻漁產業片區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產業片區黨委。從昔日萬畝荒草地建設成為現在的萬畝稻漁產業發展集聚地,從單純的生產鏈到致力發展成全產業鏈,吉水升級發展稻漁產業最缺的是什麼?是高技術人才!
在稻漁片區全產業鏈打造中,龍蝦種苗是最前端、也是最有潛力的環節,“帶芯上市”、培育種苗極其關鍵。“以前我們養小龍蝦,都是靠天吃飯,種苗質量不穩定,產量也上不去。”盤谷鎮養殖戶劉多艷說。
身為片區黨委第一書記,同時分管組織人才工作的王亮決定突破人才瓶頸,從種業開始搭建產業人才團隊。為了破解稻漁產業種苗質量參差不齊、產量不穩定的難題,產業片區黨委協助龍頭企業與國內頂級水產科研院所建立聯系,先后與上海海洋大學等建立常態化合作關系,特別是成功引進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人才團隊,在園區設立科研和養殖基地,開展良種繁育、養殖技術研究﹔成功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合作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
為了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民易懂易學的實用技術,片區黨委還定期舉辦育苗技術培訓班。專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戶傳授育苗技術要點,解答他們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據統計,自科技人才體系建立以來,吉水縣稻漁產業種苗成活率提高了8%,產量增長了15%以上。
同興產業:“雙輪驅動”推動增產提質
有了優質的種苗,如何進一步提高產量和品質,成為擺在產業片區黨委面前的又一重要課題。為此,片區黨委提出了“科學種植養殖+精細化管理”的雙輪驅動策略。
“在‘稻蝦共養’基地裡,小龍蝦活動促進了稻田鬆土、除草、增肥,而水稻則為小龍蝦提供了遮蔽和食物。這種生態循環的種植養殖模式,讓小龍蝦的產量和品質都得到了顯著提升。”王海清介紹。
為了確保稻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王海清積極推動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實施。片區黨委引入了智能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水質、土壤狀況等關鍵指標,為科學調整施肥、用藥提供了精准的數據支持。
片區黨委還注重完善產業幫扶機制,將縣直相關職能單位納入稻漁產業大黨委,成立了5個功能型黨支部,明確了各自的幫扶責任。通過實施“每周一走訪、每月一會商”的幫扶機制,大黨委成員單位深入一線,及時了解並解決企業和養殖戶的困難和問題。據統計,一年來共解決各類困難問題37項,有效推動了稻漁產業的健康發展。
得益於雙輪驅動,吉水縣稻漁產業的產量和品質均實現了顯著提升。據統計,全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4.8萬畝,小龍蝦年產量超過6000噸,綜合產值達6億元。同時,水稻也實現了綠色高產,每畝產量穩定在550公斤以上。
同建品牌:品牌營銷助力“一田雙收”
優質的種苗、高產的產量、優良的品質,為吉水縣稻漁產業贏得了市場的認可。然而,如何進一步拓寬銷路、提升品牌影響力,成為片區黨委關注的又一重點。
為此,片區黨委啟動品牌銷售戰略,不僅積極引領經營主體融入“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而且精心舉辦了一系列品牌推廣活動。其中,今年的吉水縣清水龍蝦品鑒匯尤受矚目,無形中提升了吉水龍蝦的品牌知名度,有效拉動了當地旅游與商貿消費的雙重增長。
在這場品牌升級與市場拓展的浪潮中,涌現出了一位青年代表陳海龍。陳海龍放棄城市工程領域的優渥條件,毅然決然踏上回鄉之路,承包了380畝農田,開啟了稻蝦綜合種養之旅。幾年間,他的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成立了吉水龍升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100多畝。
“好酒也怕巷子深。”為了讓吉水清水小龍蝦“出吉出贛”、打入高端消費市場,陳海龍帶領青年入黨積極分子,組建“青年營銷先鋒隊”闖省會,帶著龍蝦“炮頭”(大龍蝦)到南昌“譚十三”高端龍蝦餐飲店推銷,成功讓吉水清水小龍蝦成為“譚十三”的主推消費品種。陳海龍帶人不僅跑省內,而且跑省外,經過精准推介,湖南吃蝦最火的網紅打卡地“文和友”龍蝦館批量採購了吉水清水小龍蝦。
正是有了陳海龍等片區黨員的努力,吉水縣稻漁產業已經實現了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華麗轉變。“小龍蝦為稻田做了‘加法’,真正實現了一田兩收。”陳海龍興奮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有了品牌的加持,今年上半年養殖1100多畝蝦,產值達到450萬元﹔下半年種植1100多畝晚稻,融入“井岡山”大米品牌提升了品牌溢價,預計產值將突破150萬元。(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振中)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