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二十多萬個人大代表履職平台基本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架起群眾和代表的“連心橋”

2024年07月17日08:33    來源:中國婦女報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設,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要豐富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拓寬聯系渠道,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更好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201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的實施意見,對如何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提出了具體要求。

目前,20多萬個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等群眾身邊的人大代表履職平台在全國“遍地開花”,基本實現鄉鎮和街道的全覆蓋。各級人大代表就近就地進入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密切聯系群眾,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在改革創新中不斷發展完善,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山東大學人大制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治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馮威說,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是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暢通民意渠道的“連心橋”,是日常開展工作、常態執行職務的“辦公室”,是增進民生福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是講好民主故事、展現人大制度特點優勢的“展示窗”。

密切聯系群眾,解決急難愁盼

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社區首鋼退休工人陸榮華吃藥不用再精打細算了。2023年1月,北京市取消退休職工門診費報銷額度2萬元上限。

今年79歲的陸榮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肺梗阻等疾病,每天常規用藥十幾樣,每月門診藥費要2300元左右。以往因為門診報銷最多2萬元,他每年8、9月份門診就累計達到上限,之后全部自費,年均門診累計花費3.5萬元以上。取消門診報銷上限后,陸榮華的吃藥費用下降了不少,這讓他很是感激:“人大代表建議管用。感謝黨,感謝政府。”

這項政策充分吸納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安麗娟的建議。65歲的安麗娟今年1月從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礦山街道居委會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的崗位上退休,已是第六屆擔任北京市人大代表。

安麗娟每月都去一次代表聯絡站。有居民反映退休職工門診報銷額度2萬元限額不夠用,她認真傾聽后,與區代表一起梳理情況,走訪調研,按照60歲、70歲、80歲、90歲分年齡段座談,調研醫藥費負擔情況,拿著半尺高的調研材料和北京市醫保局溝通,最終推動了新政策出台。

“代表進‘家站’,群眾高興,除了能傾聽群眾難事、愁事,更重要的是能幫助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安麗娟從2010年就開始參與代表進“家站”活動,“如今,代表‘家站’建設越來越規范。”

入駐川渝高竹新區人大代表之家,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廣安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總隊長蒙媛的深切體會是代表之家“小平台、接地氣、真管用”。入駐代表之家后,蒙媛收集意見建議58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了4條關於電力保供、基層社會治理等建議,助力川渝高竹新區建設發展。

發揮專長,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馮威是連續三屆的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歷城區山大路毗鄰山東大學,2022年,山大路街道成立了“科技創新”代表工作站,打造代表聯絡站的“升級版”,將與助力科技創新相關的17名全國省市區四級人大代表請進工作站,馮威也在其中。

馮威介紹,代表們在工作站發揮各自專業特長、資源優勢,開展聯系群眾、服務選區和選舉單位活動,聯系聯合山東大學其他院系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支持,為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提供幫助。

匠之心表面功能化技術(濟南)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赫威表示,如果沒有山大路街道“科技創新”代表工作站的幫助,團隊研發的國家重大專項成果難以落地。

2018年,赫威在山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跟隨導師開展汽車粘接劑即涂裝預處理劑的項目研發。“涂裝工業中金屬基材與工業漆之間有一層預處理粘接層,能夠提高工業漆粘附力。我們研究的就是粘合材料的自主研發,實現國產替代。”赫威解釋道,以往中高端市場主要由德國和日本主導。導師承接了國家重大專項,開展技術攻關。

歷經10多年研發,技術成熟,赫威和其他研發人員卻不知該如何落地,聽說山大路街道“科技創新”代表工作站能免費幫忙,於是,2022年年底,他們便前往工作站尋求幫助。

請投資專家論証項目能否成功、如何盈利﹔協助解決租金優惠的辦公場所,聯系生產場地﹔尋找天使種子輪融資,幫忙尋找客戶推廣產品……山大路街道“科技創新”代表工作站很快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赫威所在的公司逐步走上正軌,今年實現了盈利。

“代表們給出了很中肯的建議並積極為我們鏈接資源,非常感謝代表工作站。”赫威說。

從建好、管好到用好,推動代表“家站”迭代升級

馮威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加強“兩個聯系”、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代表“家站”建設在各地人大全面鋪開,並不斷優化提升。人大代表“家站”建設大致經歷了探索、規范、拓展三個階段,從“如何建好”到“如何管好”再到“如何用好”,“家站”建設不斷迭代升級,創新發展。

在馮威看來,各地代表“家站”建設呈現出專業化、智慧化、聯動化和融貫化的趨勢和特點。專業化是指不少地方發揮代表的專業、行業優勢,為專業代表提供專業平台﹔智慧化是指科技賦能“家站”建設,通過“碼上辦”“網上聯”“屏上見”實現代表虛擬與現實“家站”結合﹔聯動化是指“家站”聯通了多級代表﹔融貫化是指不少地方將代表履職與基層治理、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諸多工作機制融合貫通起來。

馮威長期從事人大制度研究。她建議,需要進一步明確代表“家站”的法律地位。2022年修改后的地方組織法首次實現基層聯系點、代表聯絡站“入法”。建議未來代表法的修訂能將“家站”寫入其中,明確性質、定位和功能。

此外,馮威建議,進一步規范代表“家站”平台建設,在各級代表科學編組、優化結構上下功夫,在“家站”工作機制上做提升。進一步優化代表“家站”管理服務,健全代表履職激勵機制,完善和規范代表履職記錄檔案,以適當方式在適當范圍公開﹔人大工作機構完善“家站”工作意見建議收集整理反饋機制,協助代表做好聯動活動,讓“家站”真正辦實事、見實效。(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霞)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