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5日09:0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在此背景下,2014年1月,陝西省西咸新區成為黨的十八大之后首個獲批、全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要發揮西咸新區作為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的綜合功能”,為新區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緊扣“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功能定位,西咸新區立足西北地區實際,探索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
西咸新區連接西安、咸陽兩座千年古都,包括灃東新城、灃西新城、秦漢新城、空港新城、涇河新城5大城市組團,從地圖上看,形似一位細腰廣袖、翩翩起舞的女子。
“創新”是西咸新區的底色,也是責任和使命。
探索遙感衛星產業。陝西寶塔星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提供47顆衛星遙感數據,客戶在線下單支付就能獲取,像網購一樣方便。該企業投建的霍爾果斯秦創原中亞衛星遙感數據中心,已用於中亞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環保領域,服務“數字絲路”建設。
布局氫能產業。與西安交通大學研究團隊合作,陝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省內首台車用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堆,用於氫燃料電池重卡等交通運輸領域。制氫、運氫、加氫、用氫的閉環產業鏈加速形成。
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依托母公司中航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制造平台,西安思微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實現高端壓力傳感器設計、制造、封測、裝調全產業鏈。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廣泛應用於我國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
做強光伏產業。在隆基綠能涇河新城電池生產基地,無塵車間內,每0.8秒就有一片太陽能電池下線。
壯大機械設備產業。陝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塊頭”非公路自卸車,連續18年銷量行業領先,出口到俄羅斯、馬來西亞、剛果(金)等國家,助力“一帶一路”項目建設。
……
地處西北腹地,西咸新區如何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科研成果轉化是關鍵。
110多所高校、1800多家科研機構、2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3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這組數據體現了陝西科教資源的優勢,也是西咸新區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底氣。而如何實現轉化,“秦創原”及“三項改革”提供了點火器。
“沒有‘三項改革’,就沒有我們公司。”談起創業經歷,陝西埃恩束能碳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西安交通大學老教授趙玉清這樣告訴記者。
趙玉清今年73歲,研究了大半輩子電子束、離子束技術,獲獎証書、專利証書累積了幾大捆。過去二十幾年,他多次嘗試成果轉化,但由於知識產權、校企合作等方面問題,頻頻受挫。
2021年,陝西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將“秦創原”總窗口設在西咸新區,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八百裡秦川之上,自此多了一座科技高原。隨后,該省推出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進一步打通科教資源優勢與經濟發展融合的難點堵點。
所謂“三項改革”,即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研成果轉化,解決科研人員不敢轉、不願轉、缺錢轉難題。“‘三項改革’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趙玉清說,公司已與多家精密機械、電子工業、新能源汽車領域企業達成合作,他真正圓了“轉化夢”。
制度上為科研人員鬆綁,落地方面提供政策、場地、融資、法務等全鏈條服務,西咸新區這塊沃土上,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上午剛結束跟一家韓國公司的業務洽談,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西安沐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經理李葉靜介紹,該公司由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團隊創立,主營產品是一款自主研發的農業無人車。這輛擁有閃亮橙色外表、靠履帶行進的小車可以自動完成農藥噴洒、農作物澆灌等工作,目前已在國內10多個省份交付使用,並遠銷美國、葡萄牙、澳大利亞、韓國等地。
2021年,沐秦智能落地灃西新城西部雲谷。“我們得到了政策和資金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創業補貼、稅收減免、三年免費的辦公和實驗用地以及累計1000萬元的融資支持等,這對我們年輕人來說幫助很大,能夠真正把精力集中在產品設計研發上。”李葉靜告訴記者,他們剛來時,這棟樓不少地方是空的,不過兩年多時間,樓裡已經滿是創業公司,創新創業氛圍濃厚。
“在這兒,不用擔心會錯過什麼政策補貼,服務群裡會不斷刷新信息資料。有適合企業申報的,工作人員也會主動聯系。我們都說,這是‘店小二’式‘五星級’服務。”西安悅翔數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強向記者展示了手機上“空港企業服務群”的記錄。
悅翔數創是在西安咸陽機場三期擴建過程中成立的一家企業。三期工程總投資496億元,規模大、體量大、技術復雜。為保証工程安全、精准、高效完成,建設全程採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即在施工前,通過電腦模擬建造過程,發現設計不足和實際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沖突,及時調整從而避免因返工造成的資源浪費。BIM協同、裝配式建造、遠程塔吊、智慧工地管理、機器狗牽引雷達探測……多重科技齊上陣,不僅節約了數億元資金,主要項目預計將提前11個月完成。
“我們想,能不能把這套技術推廣開,用在其他項目建設上,因此成立了公司。”李強說,落地空港新城,就是看中了這裡優良的營商環境。通過空港新城工作人員主動對接服務,公司獲得了多項省市級獎項。“雖然成立還不到一年,我們已經接到了西寧等地2000多萬元的訂單。”李強說。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從居住偏僻、交通不便的村庄田地,到水清岸美、宜居宜業的創新城市,西咸新區獲批十年來,始終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如今,公路地鐵四通八達,西安、咸陽兩地群眾往來不用繞道﹔好學校越來越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教育﹔老人尋醫看病也不用費時費力往市中心折騰……說起變化,新區群眾很是感慨。
灃西新城游泳館前台,家住附近的李女士正在咨詢游泳課程,准備給孩子報名。李女士知道,這個游泳館加熱水的技術和家裡供暖用的一樣,“都是地下的清潔能源”。
這項技術名為“中深層地熱能無干擾清潔供熱”,是灃西新城探索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實踐。該技術不取水,隻取熱,穩定無污染。上一個採暖季,李女士家的溫度穩定在23攝氏度左右,“溫度剛剛好”。
目前,地熱取暖已在灃西新城普遍推廣。如果以200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測算,一個採暖季相比燃煤鍋爐供熱,減少的標准煤和各類污染氣體排放量,相當於種植712萬棵樹全年生態補償量。新技術溫暖了千家萬戶,也守護了綠水藍天。
創新城市發展,關鍵是要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位於涇河新城的茯茶鎮由雙趙村就地改造而成。茯茶呈黑褐色,渾身長滿金黃色顆粒。“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這裡不產茶,卻是中國茯茶的加工發源地和古絲路“茶馬互市”的主要通道。
2023年5月,中國—中亞峰會期間,茯茶鎮吸引了多名國際友人來此品茯茶,聽秦腔,感受中國文化。新技術結合高校的“金點子”,當地推出了茯茶文創、茯茶糕點、茯茶飲料、茯茶保健品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鎮上百姓的生活也由此越來越好。
傍晚,漫步小鎮,青磚牆、瓦屋頂,古色古香,茶香四溢。成群的白鴿被小孩趕著,呼啦啦飛起又落下一屋頂。水塘裡,睡蓮剛冒尖,幾位大爺扶著塘邊欄杆,悠悠聊天。“我是邊上崇文鎮的,這裡環境好,吃完飯就過來遛彎。”說話的邢大爺今年70多歲,身板硬朗。
茯茶鎮村民石新順正著手提升改造自家茶館,“給院子開個南門,面朝游客最集中的一條路。門口再建個亭子,增加些景觀。”
2014年,西咸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在外搞裝修、攬工程的石新順看到新聞當即返鄉,把自家院子改造成茶館,“國家支持西咸新區發展,我們村要建茯茶鎮,回來跟著國家走准沒錯。”
十年過去,茯茶鎮已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住建部“美麗宜居示范村庄”。
2024年過半。石新順覺得,這半年村裡最大的變化,就是修整改造房子、做起茶生意和民宿的鄉親多了。“修房子不容易,隨隨便便就是三四十萬元起。這說明啥嘞?說明這些年大家腰裡瓷實(富裕)了。更重要的是,眼裡看得見希望!都想趕上發展好機會!”
(本報記者 徐菱駿 自陝西報道)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