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08:13 來源:農民日報
行走在靜謐的村道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翠綠,田野裡玉米等作物長勢良好,綠葉婆娑,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村子裡,一幢幢災后新建的抗震房拔地而起……這是記者日前走進甘肅省積石山縣柳溝鄉陽山村時看到的情景。
陽山村是積石山6.2級地震震中所在地。隨著抗震救災工作全面轉入災后恢復重建階段,陽山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沖鋒在前、主動作為、苦干實干,讓黨旗高高飄揚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一線,引領群眾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生活,闊步向前迎接全新的幸福美好生活。
沖鋒在災后恢復重建一線的戰斗堡壘
“地震發生后,州、縣黨員干部及時下沉到村,在抗震救災工作中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我們村黨支部與下沉黨員干部聯合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陽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白文英說,村黨支部與州、縣下沉黨員干部一起,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充分尊重並發揮群眾的主體地位,第一時間召開村民知情大會,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贏得了群眾的高度認可和普遍好評。
“村裡的黨員干部都非常關心我家新房的建設進度和質量。新房面積110多平方米,構造柱、上下圈梁都有,建得很寬敞也很結實,我們很放心。”記者來到村民趙生龍家採訪時,他家原址重建的6間新房主體已經完工,門框和窗框也已安裝,施工隊正在進行牆面抹灰作業。趙生龍說:“重建新房,政府給我補助了7.5萬元,開工時已經發下來4.5萬元,剩下的錢等完工驗收后就能到賬。”
震后,陽山村出現D級危房88戶,其中,56戶原址重建,32戶集中安置,另有198戶群眾家的B級、C級房屋需要維修加固。白文英說,圍繞“今年國慶前讓受災群眾搬進新居、開啟新的生活”的目標,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沖在災后恢復重建一線。目前,村裡需要集中安置的群眾已完成搖號選房,房屋正在緊張建設中﹔原址重建戶有52戶主體已完工,其中8戶已入住﹔維修加固戶有168戶已完工。
“為高質量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我們堅持早動員、早建設、早入住的原則,在積極引導群眾及早開展重建工作的同時,重點突出對新建房屋質量的把控。”臨夏州直下沉陽山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的馬成華說。
情系受災群眾安危冷暖的“知心人”
記者在陽山村採訪時了解到,在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從最初的搶險救援,到后來的過渡期,再到當前的災后恢復重建,抗震救災工作的每一個階段,陽山村的黨員干部都始終堅持奮戰在一線,時刻關心著受災群眾的安危冷暖。
今年2月,陽山村二社受災群眾安全錄的妻子患病住院,花銷較大,開展重建存在困難。馬成華和白文英在了解具體情況后,先是幫助他們協調縣醫保、民政等部門落實大病和臨時救助資金9898元后,又幫其申請貸款5萬元,申報深圳壹基金補助1萬元。為幫助安全錄家重建房屋,該村黨支部又組織人員無償幫其拆除危房,聯系村內黨員安永成以低於市場價的施工價格承攬重建,還動員左鄰右舍幫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他家房屋的建設成本。
今年4月,陽山村三社村民安斌錄家的房屋需要維修加固,卻找不到專業的施工隊伍。著急上火的他求助村黨支部和網格員,對方很快就幫他聯系到了施工隊。安斌錄說:“多虧有村黨支部和網格員的幫助,房屋維修加固政府還給我補助了4萬元。”
陽山村開展災后恢復重建以來,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白文英告訴記者,陽山村堅持黨建引領,積極優化“黨群零距離”網格化提升基層治理能力“1+4”工作機制,結合實際建立網格化管理機制,劃分1個農村網格,設置網格長1名、專職網格員1名、兼職網格員3名、輔助網格員9名,將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民生保障、政策宣傳、應急管理、安全隱患排查、環境衛生整治等服務管理職能融入其中,及時回應、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大事小情。
不讓群眾因災返貧的“守護者”
災后恢復重建以來,陽山村黨支部多次組織鄉村干部、駐村工作隊等力量開展全方位、拉網式排查,確定了受災情影響生產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群眾290戶,並將其及時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綠色通道”,逐戶制定了“一戶一策”幫扶計劃。
陽山村屬高寒陰濕地區,全村人均土地2.3畝,群眾的主要收入來自小麥、玉米、馬鈴薯、膜側油菜等作物種植,牛羊豬等養殖以及勞務輸轉。“震后,如何不讓受災群眾返貧,還要增加群眾收入,這是村黨支部面臨的重大考驗。”白文英說,為此,村黨支部專門召開黨員大會、村民知情大會,鼓勵受災群眾繼續走好“種養+勞務”的增收路子,動員大家積極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中藥材款冬花,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在村黨支部的鼓勵動員下,我家種了3畝款冬花,每畝還有2000元的補助。”記者來到村民張尕花家時,隻見她家重建的房屋前堆滿了正在晾晒的苜蓿。“這是給家裡養殖的一頭能繁母牛、兩個牛犢准備的飼料。”張尕花說,除了款冬花外,今年家裡還種了3畝膜側油菜、4畝小麥、1畝玉米,“黨和政府對我們這麼關心扶持,我們一定努力把日子越過越好。”
馬成華介紹,為了促農增收,防止群眾因災返貧,陽山村黨支部積極聯系協調,邀請省、州、縣農業專家實地開展技術指導5場(次),指導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及時改種補種、改良品種,種植膜側油菜750畝、雙壟溝播覆膜玉米700畝、以款冬花為主的中藥材168畝﹔臨夏州科技局“三區人才”服務團隊專門到陽山村開展特色實用技術培訓,發放價值3.4萬元的化肥﹔積石山縣勞務辦在村裡舉辦了電焊工、架子工、裝載機培訓班4期,培訓126人,輸轉勞動力324人。此外,村裡還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實現56名群眾就近就業,新設立抗震救災臨時公益性崗位26個,多措並舉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魯明)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