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漢
2024年07月11日08:24 來源:北京日報
在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獻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常並列使用,二者關系不可割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為進一步改革開放確立了目標指向。
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提條件,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中國式現代化的輝煌成就
實現現代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后,確立了把中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並為此進行了艱辛探索。在經歷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之后,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原來的體制機制已無法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必須以現代化建設作為全黨全國的中心工作,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方針。同時也深刻認識到,中國的現代化不能照搬過去的蘇聯模式,也不能套用西方的現代化標准,而必須有自己的目標追求和發展路徑,因而在改革開放啟動不久,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就明確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重要命題。
改革開放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其目的就是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盡快實現現代化。可以說,擺脫貧困進而實現現代化催生了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能,成為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推進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
對於改革開放與現代化之間的辯証關系,鄧小平曾有過許多深刻論述。他指出:“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和政策。其中最大的政策是兩個開放,即對內和對外的開放政策。”這裡的對內開放指的就是改革。他強調:“我們的現代化建設要取得成功,決定於兩個條件。一個是國內條件,就是堅持現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如果改革成功,會為中國今后幾十年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基礎。還有一個是國際條件,就是持久的和平環境。”他還說:“要搞現代化建設使中國興旺發達起來,第一,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第二,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隻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綜合性的改革,才能夠保証本世紀內達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個世紀更好地前進”。鄧小平這樣的論述還有很多。這充分表明,為了實現現代化,必須進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提條件,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中國式現代化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既循序漸進又一以貫之,並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
鄧小平曾說過:“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改革開放向前推進一步,人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也就深化一步。1979年9月,葉劍英代表中共中央發表《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他指出:“我們所說的四個現代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四個主要方面,並不是說現代化事業隻以這四個方面為限”,“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風尚,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些都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要條件”。這表明中國要建成的現代化,不但要實現現代化的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這樣的物質目標,而且還包括完善的民主法制、高度的精神文明等。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的現代化目標要求也越來越清晰。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全面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奮斗目標,就是把中國“逐步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1987年9月,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並將“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作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前,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三位一體”總要求與總目標。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富強民主文明”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映了人們對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願望與訴求。
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到突出位置。黨的十九大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由“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形成“五位一體”的現代化總目標,反映了人們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強烈願望,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方位發展的現代化。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既循序漸進又一以貫之,並隨著改革開放的向前推進而不斷豐富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解決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和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從而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黨的歷史上,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十八屆三中全會同樣意義重大,因為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進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問題導向,敢於突進深水區,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面對新矛盾新挑戰,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源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相互促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即將完成,201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決定將2020年到21世紀中葉的30年分兩個階段進行安排,即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而形成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戰略安排。自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命題,我國一個時期的現代化建設始終圍繞建設小康社會而展開,20世紀后期的20年主要任務是實現小康目標,21世紀前20年則著力全面建設並建成小康社會。在小康社會即將全面建成之際,作出再用30年左右時間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的戰略安排表明,伴隨著小康社會建設的逐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各個階段的目標日益明確,路徑也日益清晰,道路日益寬廣。
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不斷深化。在2020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推進的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國情的中國特色,並將這種中國特色概括為五個方面,即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個特征是中國獨特的客觀條件決定的,是中國社會制度和治國理政的理念決定的,也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長期實踐中得到的規律性認識決定的。中國式現代化五個特征的概括,使中國共產黨人的現代化思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十分重要的理論成果,進一步指明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價值追求與發展方向。
2021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華民族實現了小康這個千年夢想,為下一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22年10月召開的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就是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強調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必須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等重大原則。這是對我國這樣一個東方大國如何加快實現現代化,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完善、實踐上不斷豐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論結晶,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