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要求,福州新區打造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

敢為天下先

2024年07月10日07:5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一個小時可以做些什麼?

在福建御冠食品有限公司的魚丸生產線上,機手趙品仕調試好水位,選定模具,將打好的魚漿倒入自動魚丸機捏制成型,經過水煮、油炸等工序,一個小時可以生產出約9600粒魚丸。這些魚丸的部分原料來自3000多公裡外的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圖班市,肥美的金線魚捕撈上岸后在當地制成魚漿,運往御冠所在的福州元洪投資區,經由精加工后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30多年前,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的推動下,由印尼華僑投資的福州元洪投資區破土動建,成為全國第一個華僑合作開發區、當時全國最大的外商土地成片開發項目。如今,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位置上,以元洪投資區為中方園區的中印尼“兩國雙園”加快建設,一條跨越山海的海洋產業鏈,將印尼的捕撈場與福州的食品加工廠緊密相連。

越開越大的開放大門,讓許多像御冠一樣的企業駛入了發展快車道。用御冠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仁杰的話說,“‘兩國雙園’是能讓食品企業長成參天大樹的土壤”。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2015年8月,全國第14個、福建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福州新區應運而生,其中一個戰略定位就是“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

敢為天下先。閩江之畔800平方公裡的沃土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協同邁進,身處福州新區直管區,元洪投資區的發展規模、功能定位、管理從屬等一系列要素隨之發生轉變。

在元洪投資區工作多年的林友華越來越忙。2016年,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啟動規劃建設﹔2017年,創新服務機制,破解企業項目征地、征海、融資等發展瓶頸﹔2019年,建立“元洪食品”質量標准體系……“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大家進一步解放思想,逐步扭轉傳統的發展模式。”林友華回憶說。

進入2021年,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合作備忘錄正式簽署。兩個主權國家在對方境內互設園區、聯動發展,這種新型產能合作方式沒有多少先例可依,遇到難題時,新時代的改革者們總會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中找方法、尋路子——

宣示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分析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

論述方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帶動全局,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兩國雙園”怎麼干,未來要往哪裡去?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元洪投資區的干部們用好調查研究這個法寶,答案在探索實踐中逐步清晰。“憑借園區區位優越、食品產業集聚、海外華僑實力雄厚等一系列優勢,從建立特定產業鏈快速對接的機制和平台入手,黨委、政府定方向,智庫提供決策參考,民營經濟積極參與,與印尼建立產業互聯、設施互通、政策互惠的結對合作機制。”林友華說。

伴隨著“一條心、一起拼、一定贏”的口號,“兩國雙園”項目福州市級指揮部和福清市級領導小組雙軌運作機制建立起來了,產品准入、進口貿易補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落實下來了,福州海關中印尼“兩國雙園”工作專班運作起來了,與此同時,中方園區內的“九通一平”配套也建設完成了。

起初,吸引御冠食品入駐的因素之一,正是這些完備的配套設施。“從水、電、蒸汽到冷庫一應俱全,外加園區內已有的京東數字產業園,對於企業來說很有吸引力。”崔仁杰說。

盡管如此,沒怎麼和政府審批處打過交道的崔仁杰還是難免忐忑,“我從事食品行業多年,拿地搞建設還是頭一遭,生怕中間出點問題耽誤了進度。”

這時,元洪投資區審批處干部陳小玲主動找上了門。為提升招商引資質效,元洪投資區設置若干項目小組,與企業進行一對一對接,梳理流程、答疑解惑,在陳小玲所在項目小組的協調下,御冠高效順暢地辦好了從簽訂用地協議到正式動工的一系列手續。

在崔仁杰的記憶中,御冠剛開工建設時,往南5公裡范圍內都是大片的灘涂。如今,這裡早已被林立的企業辦公樓和廠房所取代。截至目前,“兩國雙園”已形成與印尼合作項目69個,其中投資類34個、總投資近800億元,貿易合作項目35個、預計貿易額約100億元。去年以來,經營狀況一路向好的御冠啟動了佔地約200畝的二期項目,自稱已成為“本地人”的崔仁杰說,發展信心源自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成效:“他們總能站在企業的立場上,為我們消除后顧之憂。”

變革,不止發生在一個領域。在福州新區,隨處可見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干”標語,生動反映著政府部門加快轉變職能的步伐。

對於這句標語,福州市馬尾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徐開東印象深刻。上世紀90年代初,一畢業就來到馬尾工作的徐開東親歷了外商投資審批難、審批慢的時期,“外商來了人生地不熟,要自己去各個部門跑審批,復雜一些的事項,可能要幾個月才能辦下來,但投資的時機是不等人的。”

扭轉這一局面的,是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提出的“馬上就辦”工作精神以及倡導設立的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被稱作外經“一棟樓”的福州外商投資管理服務中心啟用以來,全市20多個政府部門和社會服務單位集結一堂,實行聯合辦公,開創了全國集中審批的先河,審批效率大幅提升,政府機關作風煥然一新。“用當下的話來說,就是營商環境優化了。”徐開東說。

改革要有一個“敢”字。“隻要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隻要看准了,就可以大膽去試驗。”習近平總書記當時的話語,至今仍激勵著新時代的改革者們。

對於福州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陳明鳳而言,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對企業上報的材料進行初步把關,錄入審批系統流轉至相關職能部門,並將審批事項、申辦編號、聯系人等信息匯總成表。平日裡,她的工作內容與其他窗口的同事們有些區別——作為“福州新區”窗口的專員,陳明鳳經手的事項大多與福建省政府下放給新區實施的省級經濟管理權限有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多次作出部署。為營造更加便捷、高效的發展環境,福州新區管委會在新區各功能區所在的綜合服務中心開設“福州新區”審批窗口,按照“統一綜合受理、統一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模式,負責辦理新區實施的部分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履行福州新區審批服務職責,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

放眼全國,“一棟樓”的經驗在不斷拓展延伸。“証照分離”“跨省通辦”“不見面審批”“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以優化政府審批流程為切口,從營商環境到民生領域,一場理念、制度和作風的全方位深層次變革,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在福州新區,體制機制的創新還在持續深化。2021年10月,福建省委編委印發福州新區管理體制調整方案,明確福州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機構,設立福州新區的直管區和共建區,推動新區與自貿區、行政區融合發展,實現由挂牌機構向實體化運作的重要轉變﹔2022年元旦,福州新區新一輪管理體制調整正式落地,進一步理順了與各層級之間的關系。

“此外,我們不斷完善招商機制,去年制定了招商准入導則和流程導引等規范性文件,著力解決信息不互通、招商人員力量薄弱等問題。”福州新區產業促進局(新興產業局)副局長肖小陽說。

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展的熱土。近年來,福州新區產業體系持續優化、城市品質不斷躍升、創新活力加速釋放、開放步伐穩健有力,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9.5%,正在成為福建省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域之一。2023年,福州新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7.2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增5.6%。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1991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到印尼拜訪三林集團創辦人林紹良先生時表示,“在國內暫時困難時期,為了救濟鄉親不挨餓,你們給鄉親們寄回來米、面、油,幫助大家渡過難關。這些東西相當於是給他們送了‘雞蛋’。我這次過來,是希望您能和我們政府合作,一起給鄉親們送隻‘雞’”。與政府簽訂元洪投資區開發協議后,在首期工程奠基儀式上,林紹良贊揚國內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並說,元洪投資區的前景一定非常美好。

今天,乘著中印尼“兩國雙園”的東風,林紹良之子、現任三林集團總裁林逢生與勝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印尼聯合打造10個漁業基地,年規劃產量50萬噸。目前首個基地已建成投產,第二個基地有望於今年建成。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迎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機遇,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在開放中擴大共同利益,在“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的發展戰略中積蓄澎湃動能,在八閩大地上續寫愛拼才會贏的新時代故事。(本報記者 左翰嫡)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