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08:06 來源:中國婦女報
“古民居”修繕一新、特色種植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夏日的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鎮八一片區,不僅有美麗的自然景致,還有火熱的鄉村生活。
“這些年來,八一片區的變化,離不開她的努力,她是我們的致富帶頭人、領路人。”村民們總是這樣念叨。
讓村民們常挂嘴邊的“她”,是小陶鎮八一片區黨委書記,五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光園。她曾先后獲得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全省美麗鄉村領頭人等稱號。
盤活思路,撐起鄉村“半邊天”
“立足本職,做好每一件事,讓村民得實惠。”這是許光園一直以來恪守的黨員初心。
2000年,許光園當選為五一村婦代會主任。剛上任時,由於村裡“沒錢”,導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破局?2002年10月,村集體的40畝柑橘園承包期限將至,需要重新發包經營,這讓她看到了發展機遇。
在與村婦代會骨干充分商量后,許光園帶領全村181名婦女一同入股承包這片柑橘園,開始經營起她們的“第一份產業”。經過幾年精心打理,柑橘樹結出累累碩果,為婦女們帶來“第一桶金”。這也讓許光園贏得了村民們的信賴。2009年,許光園成為五一村第一位女支書。
村庄發生的改變,離不開“半邊天”力量。許光園帶領全村婦女創辦竹制品廠、建設生態養雞場、引進服裝加工廠,實現婦女就業及婦代會收入“雙提升”。在許光園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婦女參與了村“兩委”選舉,撐起了村裡發展的“半邊天”。
看准政策,勇擔村美民富“帶頭人”
剛擔任五一村黨支部書記的許光園在村裡開展工作時舉步維艱。彼時的五一村,路是泥濘不堪的土路,橋是簡易狹窄的小橋,房是破舊老化的危房,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
2010年,五一村遭遇洪災,原本老舊的宅院成了一幢幢危房。許光園和村干部走村串戶,反復分析。很快,她看准上級出台的土地整治政策符合村裡的實際,聯系上級規劃部門進行統一規劃,積極回應村民們“修舊宅、建新村”的心聲。
在舊村舊宅整治過程中,許光園牢牢把好“公開、公平、公正”這杆“秤”。2011年年底,五一村61棟舊宅全部順利拆除,164戶村民在甲頭、下黃坊兩個拆遷安置點蓋起了新房。
村民“居者有其屋”,但村民的錢袋子怎麼鼓起來?許光園抓住“三權分置”改革機遇,在全市率先推行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福田貸”試點,流轉土地種植聖女果、葡萄、黃椒等農特產品,帶動村財年增收10萬余元。積極探索“黨建+科特派+合作社”發展機制,全村形成“無閑田、無閑人、無閑房、無閑錢”的局面。如今,五一村村民人均年收入3.4萬元,村財收入達50余萬元。
村民有錢了,農村環境整治又成為許光園的“心事”,她積極探索延伸“168”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推行“三包、三帶、三晒、三促”為主要內容的“四三”工作法,推出積分制、紅黑榜、多長合一等舉措,有力破解戶廁改革、人居環境常態化保持等基層治理難題,實現了村民“自治”。五一村榮獲“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
凝聚合力,成為跨村聯建“探索者”
一枝獨秀不是春。面對周邊村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促使強村帶弱村、先進村帶后進村,2018年,以五一村、八一村為中心村,帶動周邊連片7個村的八一片區黨委應運而生。得到村民認可的許光園被推選為八一片區黨委書記,開始探索實施“跨村聯建”發展新路徑。
“跨村聯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讓薄弱村和后進村發展起來,不僅得全員動起來,還要變‘輸血’為‘造血’。”許光園說。
為了調動全員參與“跨村聯建”工作的積極性,許光園在片區推廣組織聯建、產業聯動、環境聯治、文明聯創、民生聯辦“五聯”機制,形成了人人爭做好事、人人爭當優秀村(居)民的良好氛圍。
在先進帶后進的過程中,許光園發現片區內的桐林村產業發展薄弱。她發揮五一村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通過統籌上級及社會資本,投入260萬元發展設施農業,帶動村財增收25萬元。
行走在五一村平整寬闊的路面上,聽溪水潺潺,賞文化盛宴,曾經陳舊的五一村早已華麗變身。面對贊譽,許光園總是說:“滿足鄉親們的合理心願,想他們所想,才能不辜負大家對我的信任。”(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吳軍華)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