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湖南省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劉玲琍:

33年,用愛照亮特殊學生前進的路

2024年07月03日08:03    來源:中國婦女報

6月28日,在湖南省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的2024年春季學期結業典禮上,劉玲琍的學生琪琪(化名)從校長手中接過“三好學生”榮譽獎狀時,全校師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份榮譽既是對琪琪的鼓勵,更是對劉玲琍的肯定。

“我叫琪琪,謝謝劉老師……”琪琪艱難地說出了對劉玲琍老師的感謝。對於像琪琪這樣的聽障學生來說,能講出自己的名字已是不易,在劉玲琍的耐心教導下,他們不但慢慢學會了“發聲”,還學會了認字和寫字。

1973年出生的劉玲琍是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特教園丁獎”“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好人”等諸多榮譽。從事特教事業33年來,她扎根特教講台,傾心澆灌遲開的花朵,用愛心和堅守點亮特殊孩子的人生。

學生們眼中的“媽媽”

4排桌椅,8名學生。教室被隔成了兩半,一半教學,另一半是孩子們睡覺的地方,這便是劉玲琍教授的語訓班。班裡雖然隻有8名學生,卻包含了一、二、五年級的學生。劉玲琍擔任班主任的同時,還承擔了這三個年級的語文教學和語言康復訓練。

劉玲琍是衡陽市第一批骨干教師。1991年,她從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聾教育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原衡陽市聾啞學校,即現在的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當時,簡陋的辦學條件、艱難的教學環境讓她一時有些難以適應,但想到這群身有殘疾的孩子,便毅然選擇了留下。

選擇了特殊教育,不但難以體會到“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有時還要面對他人的種種不解。剛參加工作時,曾經有不少親戚朋友問劉玲琍:“從事你們這樣的職業一定很沒有成就感吧?”聽到這樣的聲音,劉玲琍也曾困惑過、思索過,但始終沒有動搖過。“教育好一個殘疾孩子,就是造福一個家庭,這不就體現了我們特教老師的價值嗎?”劉玲琍這樣回應對方,“我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如果我都不願意留下來,還有誰能教好這些孩子呢?”

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從踏上三尺講台的那一刻起,劉玲琍就把自己的一生與黨的特殊教育事業緊緊連在了一起,與特殊學生們融在了一起。

愛是教育的底色,更是沉甸甸的責任。33年的特教生涯裡,她已記不清多少次帶著患病的學生去看病﹔記不清多少次自掏腰包為學生購買生活和學習用品﹔記不清多少個節假日陪伴在這些孩子身邊。

在學校,學生星星(化名)始終叫劉玲琍“媽媽”。相對於傳授知識,在學生眼中,劉玲琍更像是給予他們溫暖和愛的“媽媽”。

創造“鐵樹開花”的奇跡

2007年5月,劉玲琍站在黨旗下,庄嚴宣誓,從此,她始終堅守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信念。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深愛著我的每一位學生。”劉玲琍朴實的話語中流露著最真摯的情感。

2008年,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創辦了學前聾兒康復語訓班,安排劉玲琍擔任該班負責人。此后,她一邊上課,一邊自學康復技能,還自編教材,自創唇舌操、觸摸法和情景教學法。

為了讓孩子發出第一聲,劉玲琍把自己的嘴唇貼近孩子的手背,讓孩子感受氣流的有無與大小,還經常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和鼻子旁,讓他們感受聲帶的振動,找准發音部位。通過多年的訓練,克服重重困難,該班的學生終於可以開口說話了,有15名孩子進入了普校隨班就讀,創造了“鐵樹開花”的奇跡。

33年的辛勤耕耘,劉玲琍一共教了80多名學生,有20多人考上了大學,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也通過職業教育掌握了一技之長。他們中有舞蹈演員、設計師、糕點師、園藝師,還有兩人畢業后回到特校當老師。

“讓學生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自食其力,與普通人一樣工作、生活,擁有美好的家庭,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我最欣慰、最驕傲、最幸福的事情。”劉玲琍說。

愛心擔大義

劉玲琍先后撰寫了《聾校語文教學應做好“三個轉變”》等十幾篇論文,在全國、省內榮獲一等獎,在特殊教育雜志上發表。劉玲琍一直擔任語文教研組長和語訓教研組長,在全校和市裡舉辦“聾校語文教學”“聽障孩子的言語矯治”等業務知識講座,得到了同仁們的好評。她還不遺余力地“傳幫帶”,幫助10名青年教師成為市、校級骨干教師,而她也入選湖南省首批“芙蓉名師”。

即便經濟不寬裕,但劉玲琍依然資助了4名貧困殘疾學生完成學業。班主任事務繁忙,她依然堅持“送教上門”,利用周末時間為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殘疾孩子送上康復教育。5年來,她先后為4名智障兒童送教。2016年,劉玲琍獲得“衡陽市道德模范標兵”,她毫不猶豫地將3000元獎金交給學校,建立了學生獎勵基金。

2023年,劉玲琍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她先后提出了《關於“推進特殊兒童融合教育發展”的建議》《關於促進特殊教育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發展》等多項建議,為特殊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和提升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幸福感奔走疾呼、建言獻策。

“作為一名特教崗位上的共產黨員,能讓這些特殊的孩子得到幸福,能讓他們的家庭得到幸福,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劉玲琍堅定地說,未來我將繼續用愛照亮特殊學生前進的道路,用愛溫暖他們的心靈。(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邵偉)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