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四川黨的建設
分享

學校思政課原來這麼有趣

2024年07月01日09:31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在四川夾江,有一座“九〇九”三線建設基地,它曾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核動力的秘密研發地。在這裡,發出了中國核能第一度電,被譽為“中國核動力工程的搖籃”。

5月19日,四川旅游學院師生走進“九〇九”基地辦公舊址,隻見基地處處綠樹成蔭、靜謐祥和。鵝卵石壘砌而成的灰色牆面以及主樓正中懸挂的匾額,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小院極不尋常的歷史。

“這座紅色教育基地有著怎樣的故事?”帶著問題,師生們開始了這堂“行走的思政課”。

思政課建設事關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如何讓這門課程“叫好又叫座”?四川各大中小學創新教學模式,切實增強思政課吸引力,讓學生在行走中觸摸歷史、在體驗中感受文化智慧、在實踐中汲取成長力量,推動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切實增強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在“行走”中感悟時代使命

在講解員的指引下,四川旅游學院40名師生走進中國核動力科技館,了解我國核潛艇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斗歷程。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親身感受到核動力基地的嚴謹與庄重,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工作人員對安全和技術的高度重視。”四川旅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尚峰告訴記者,通過實地參觀和講解員的介紹,大家深入了解核動力的原理、應用及其在國家安全、能源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對核動力技術有了更為清晰地認識,也增強了大家對科技強國的信心。

師生們來到彭士祿和趙仁愷同志舊居,老舊的辦公桌上擺放的計量器和書本,讓大家仿佛看到科學家們工作時的情景。

“在艱苦的工作條件下,科學家們憑著對核動力事業的執著追求和滿腔的愛國熱情,隱姓埋名,白手起家,為‘巨龍’鑄‘芯’,為大國造‘盾’,這種精神必將成為我們的精神力量源泉。”學生張雨潔感慨道,“這堂課太有意義了!”

新時代背景下,思政課如何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我們以紅色文化領航立德樹人,構建大德育格局,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高質量辦好思政課。”四川旅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小莉介紹,“行走的思政課”便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實踐,近兩年來學院超過90%的在校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了紅色教育。

一堂“行走的思政課”,遠勝於空洞乏力的說教﹔一次身體力行的實踐,遠勝於囫圇吞棗式的學習。放眼四川,各地各學校統籌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在“行走的思政課”上有了更多科學的教育方式。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依托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東坡文化普及基地,組織大學生開展“跟隨習近平總書記步伐走進三蘇祠、感受三蘇文化”等校外研學實踐活動百余場次。

西華師范大學深挖蜀道上的思政元素,主動參與開發蜀道資源實踐,充分挖掘和梳理廣元、巴中、綿陽等蜀道沿線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實踐教學“行走的課堂”,以上好“蜀道上的思政課”為牽引,探索思政育人新途徑、新渠道……

一堂堂用心用情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課”,練就了學生“思想”“技術”“雙過硬”,有效引導他們更好地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中不斷彰顯青年擔當。

將思政課搬上大舞台

作為紅色文化基因傳承脈絡最清晰、鏈條最完整的省份之一,四川推動各大中小學用好用足這些資源,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讓學生在火熱的實踐中學習歷史,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大思政課”的講台可以是舞台,其“課件”可以是歌曲或是戲劇等等。成都金蘋果錦城第一中學(以下簡稱“錦城一中”)學生們就將“彝海結盟”的故事寫進劇本中,並給這部劇起名為《誓言無聲》。

這部劇以當時彝族果基部落首領果基約旦(小葉丹)的夫人在長達七八年的時間裡,保護由劉伯承一行人留下的紅旗的故事為創作背景。為了演好小葉丹這一角色,學生布一凡查閱了大量資料,他滿懷敬意地說:“小葉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卻是如何保護好這面紅旗,這是非常偉大的。”

“我們講出來的東西,學生可能無法深刻地體會,但是他們自己在探索中去提出問題和解答自己的困惑,會更有助於他們的成長。”該校特聘教師楊銀波說。

錦城一中將紅色文化融入課堂,創新教學形式,為“大思政課”增添了新的內容和活力。

越來越多的思政課,推動著學子們由“聽人講”到“自己講”。深度參與式的“大思政”教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

成都市郫都區攜手四川愛樂樂團,以“紅色交響經典進校園”義演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深化思政課內涵,豐富思政課的多元模式,全區大中小學校師生“共上一節思政課”。通過這堂“音樂裡的思政課”,師生們進一步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安岳縣為師生提供大舞台,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將情景劇《滿江紅》、歌曲《紅歌聯唱》、器樂表演《我和我的祖國》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整場思政課高潮迭起、氣氛熱烈、情感激昂,讓同學們在傳承紅色基因和爭做時代新人的情感交織中打破時空界限、賡續紅色血脈。安岳縣九韶初級中學學生楊韻涵說:“這節‘舞台思政課’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中華民族的偉大。今后我一定會努力學習,爭做時代新人。”

在“沉浸”中播下科技強國的種子

“機器人原來還有這麼多種樣式!”“哇,這個無人機好大呀!”5月25日,綿陽市25組家庭先后走進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館、四川綿陽工業園科技智谷科普教育基地、長虹科技館,開啟了一場酣暢淋漓的科技綿陽之旅。同時,這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在科技館裡上思政課會有怎樣的效果?

當天,在講解員的帶領下,25組家庭通過現場參觀和聆聽解說,領略到綿陽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硬核實力。13歲的張藝中說:“原來在電視和書本上才能看見的東西,今天在現場看到了,真的好厲害。我以后要好好學習,為綿陽發展貢獻力量。”

在四川綿陽工業園科技智谷科普教育基地,孩子們爭相體驗各類項目。“你好,優優,跳個舞吧。”孩子們圍在機器人“優優”周圍,發出不同指令讓它執行。另一邊,孩子們或戴上VR眼鏡,坐在720度翻轉的機械臂上體驗“飛行”﹔或沉浸式體驗自主設計汽車……

“思政課原來這麼有趣。”陪著女兒體驗完全部項目的李磊表示,“孩子在這趟研學活動中體驗感十足,我們家長也是收獲滿滿,見識到不少高精尖的技術和成果。作為綿陽人,我感到很自豪,希望這次研學活動能對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有所幫助。”

不僅在綿陽,在成都、攀枝花、宜賓等地,不斷發展的科技展示和體驗手段為“大思政課”建設提供更豐富的知識資源。通過科技賦能,思政課的形式進一步得到創新。“科技+思政課”這種沉浸式體驗的課程,贏得了學生越來越高的“抬頭率”和“點頭率”。

(《四川黨的建設》全媒體記者 余娜)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