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10:32 來源:新華網
在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園車間內,由蒙古族、漢族、朝鮮族、達斡爾族繡工們坐在繡花撐子前各顯身手。指尖起落間,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蒙繡花紋悄然綻放在綢緞上。不久后,這些蒙古族刺繡作品就會出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線下門店進行展覽和銷售。
各民族繡工們一針一線展示技藝。勿日汗 攝
300多年前,當地就傳承著一種蒙古族刺繡技藝,人們稱其為“圖什業圖刺繡”,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名錄。與蘇繡、湘繡的秀麗婉約不同,蒙古族刺繡具有凝重質朴的草原風格,既可以在軟面料上繡,也可以用駝絨線、牛筋線等粗線在羊毛氈、皮靴等硬面料上繡。
如今,蒙古族刺繡從非遺“老手藝”變成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新名片、助力百姓致富的新產業。草原繡娘們不僅在一筆筆訂單中繡出好“錢”景,也在不斷交往交流中繪就民族團結和美景象。
“我們旗有2萬多名各族群眾通過蒙古族刺繡產業擺脫貧困。各族群眾在通過這一技藝脫貧致富的過程中,也無形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科爾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推進組組長白晶瑩說。
在古色古香的蒙古族刺繡車間內,繡娘們一會兒飛針走線,一會兒相互聊天,漢族繡工向蒙古族繡工傳授經驗,蒙古族繡工又向朝鮮族繡工分享技藝,大家切磋工作、聊聊家常,氛圍和諧。
蒙古族繡工哈斯其其格繡制的石榴圖。勿日汗 攝
45歲的蒙古族繡工哈斯其其格最擅長繡石榴。她為作品中的每一顆石榴都繡上56顆籽,因為在她心目中,石榴象征著民族團結。
車間裡,來自不同民族的繡工在交流和學習中,不僅精進了繡法,也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了更多共鳴,“同心同圓”等象征民族團結的繡品表達著他們的心聲。
漢族繡工曹峰在刺繡。勿日汗 攝
漢族繡工曹峰是蒙古族刺繡一級工。他歷時兩個多月,繡制了一幅梅蘭竹菊圖。曾經因生病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的曹峰,正是通過蒙古族刺繡擺脫了貧困。他的這幅長3米、寬1.9米的刺繡作品,也被收藏在當地蒙古族刺繡博物館。
“傳統文化對接上現代需求,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作為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的白晶瑩,正積極推動蒙古族刺繡與中國四大名繡的交流合作,研發更多獨具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文創和家居產品。(勿日汗、范思翔)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