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發展和創新

2024年06月27日08:37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提出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理論命題。此后,“兩個結合”載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兩個結合”是對“一個結合”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創新和飛躍。

一、“第一個結合”形成確立和傳承發展的歷程

研究闡釋習近平關於“兩個結合”重要論述,需要回顧黨的歷史上“第一個結合”形成發展歷程,否則就難以深入理解和認識“第二個結合”。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中發展壯大並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命題,在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進程中經過了長期曲折的過程,是由毛澤東通過領導中國革命實踐、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最早提出的。毛澤東是倡導並開創“第一個結合”的典范。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於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這是毛澤東關於“第一個結合”的最早表述。毛澤東的論述是針對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黨內連續發生三次“左”的錯誤,特別是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嚴重脫離中國實際地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導致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而言的。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進一步闡述“第一個結合”,強調“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在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總結歷史經驗說,“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並得出結論:“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是毛澤東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創新和貢獻。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時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產生了新民主主義的整個歷史階段。”“反映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實踐斗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時候,就成為中國人民百戰百勝的武器。中國共產黨正是這樣做了。”毛澤東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巨大威力——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並“成為中國人民百戰百勝的武器”。

劉少奇在黨的七大作修改黨章的報告時指出,我們黨從它誕生時起,“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工人運動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將人類這一最高思想——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把我國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從來未有的合理的高度,並為災難深重的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指出了達到徹底解放的唯一正確的道路——毛澤東道路”。“毛澤東道路”也就是毛澤東開辟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道路,即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重大命題載入《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並寫進黨的七大報告和修改黨章的報告裡,標志著“第一個結合”的正式形成和確立。這是毛澤東及以他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毛澤東努力推進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但由於復雜的國內外因素,特別是黨的指導思想上“左”傾錯誤的影響,毛澤東沒有完成“第二次結合”。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改革開放新的時代條件下,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恢復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本來面目,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展了“第一個結合”。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鄧小平在推動改革開放起步時,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作了經典概括。鄧小平指出:“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致開幕詞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鄧小平進一步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的結論言簡意賅,找到了關鍵結合點。他還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現在中國搞建設,也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鄧小平兩次重申“走自己的路”,后者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981年6月,由鄧小平主持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找到了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同時,《決議》實事求是地指出,“文化大革命”“明顯地脫離了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軌道”。因而《決議》特別強調,“我們必須珍視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切積極成果,在新的實踐中運用和發展這些成果”,使我國一度偏離軌道的社會主義建設回復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國內外、黨內外面臨極其復雜嚴峻形勢的歷史關頭,江澤民堅定地表示,“我們要更加堅定不移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表明了繼續堅持“第一個結合”不動搖的堅定決心。此后,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報告等講話中,反復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命題。進入21世紀,江澤民進一步論述“第一個結合”。他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講話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實踐的每一次歷史性飛躍,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在慶祝建黨8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江澤民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八十年,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而不斷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的八十年。” 江澤民的一系列論述把“第一個結合”推進到21世紀。

黨的十六大以后,胡錦濤強調要“繼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從多方面加以論述。2004年,胡錦濤在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大會中的講話指出,“在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強調,《文選》及其體現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創造性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論成果”﹔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將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概括為“十個結合”,其首要結合就是“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 。在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等重要場合和文件中,胡錦濤從不同角度論述了“第一個結合”,特別提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胡錦濤一系列論述,在新世紀傳承發展了“第一個結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猶如貫穿中國共產黨全部歷史的一條金線。毛澤東以及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的主要領導人關於“第一個結合”的重要論述及其成功實踐,成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源和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創新和飛躍,為新時代習近平豐富升華“第一個結合”,提出“兩個結合”奠定了基礎。

二、新時代習近平豐富升華“第一個結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習近平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有許多重要論述,賦予“第一個結合”一系列新內涵,從多方面豐富和發展了“第一個結合”。

其一,注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宏觀性、整體性。

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從宏觀視野、寬廣視角觀察歷史,從百余年黨史、近半個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聯系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習近平論述“第一個結合”的重要特點,也是豐富升華“第一個結合”的重要體現。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首先要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18年4月,習近平在主持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時,指出:“我們黨開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這裡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共產黨開創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相結合的百余年歷史。

習近平對“第一個結合”更深刻的論述,是在2018年5月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講話全面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歷程,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這次結合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進而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的講話氣勢恢宏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際相結合的輝煌歷史,是從百年黨史的宏觀視角論述“第一個結合”。

最能體現習近平關於“第一個結合”的大視野、大廣角論述的,是把中共歷史與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發展史相聯系。2017年9月,習近平在主持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及其影響時指出: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這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保持堅定信心、對社會主義保持必勝信念的科學根據。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裡長河之泉源。“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習近平強調,要“深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更好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習近平總結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強調要更好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立意高遠、視野寬廣。后來,習近平提出“兩個結合”重大理論命題,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這種寬廣視野的自然延伸擴展。

其二,關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時代性、動態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恆的思想價值,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並沒有窮盡真理,而是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因此,“我們要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發展著的實際相結合,才能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和發展黨的其他各項事業也要堅持這種結合。2016年5月,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指出:“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既引發了中華文明深刻變革,也走過了一個逐步中國化的過程。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在各個方面,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發展同樣要堅持這種結合。

2016年7月,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講話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前進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動態的、發展的結合。比較以往的相關論述,習近平的重要論述更加注重動態性、開放性和時代性。

其三,兼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具體性、微觀性。

習近平對“第一個結合”的論述既注重宏觀上、動態性的結合,又關照到微觀上、具體的結合。

習近平諳熟中國共產黨歷史,關注重大黨史事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如對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論述就是一例。習近平指出: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在論述紅軍長征艱難輝煌的歷史時,習近平指出:“長征的勝利,使我們黨進一步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革命事業引向勝利。這是在血的教訓和斗爭考驗中得出的真理。”2015年11月,習近平在主持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遵義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都是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具有轉折性意義的重要會議,這兩次會議黨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使中國革命和建設轉危為安,走上正確道路。習近平對這兩次會議所體現的“第一個結合”的直接論述和間接論述可謂見微知著。

習近平既注意總結黨的歷史上“第一個結合”的寶貴經驗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也注重和強調當代實踐要堅持和發展“第一個結合”。2017年10月,習近平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時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2019年9月,習近平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高度評價“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同時,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講話說,我們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確立了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習近平從具體微觀角度論述“第一個結合”的事例多不勝舉,體現了鮮明的特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發展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對“第一個結合”作了多方面的論述,繼承和發展、豐富和創新了“第一個結合”的理論內涵,為提出“兩個結合”創造了條件。

三、習近平集中全黨智慧創造性提出“兩個結合”

中國共產黨誕生在具有5000多年中華文明滋養的華夏大地上,從其誕生之日起即存在著如何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問題。對此,黨在不同時期均作出了正確回答。

(一)新時代以前各個時期黨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

中國共產黨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者,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因時因勢妥善地處理了兩者的關系。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指出:“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對千年前的成語“實事求是”予以新解,堪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范。他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了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1943年延安整風期間,中共中央指出:“整風運動就是要使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毛澤東的論述和黨中央的要求,充滿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意蘊。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提倡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及國際事務”。毛澤東在1956年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劉少奇在黨的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在我們對於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進行批判的時候,我們對於舊時代有益於人民的文化遺產,必須謹慎地加以繼承。”這些均體現了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持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正確的文化方針政策由於黨的指導思想發生“左”的錯誤,后來未能貫徹執行。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在推動各方面改革的過程中,積極推動科教文化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強調“兩個文明”同時抓,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1991年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出:“我們的文化建設不能割斷歷史。對民族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結合時代的特點加以發展,推陳出新,使它不斷發揚光大。”進入21世紀,黨中央更加注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報告均從不同角度論述了黨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及其舉措。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首次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並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專門以黨的一次全會對文化建設作出決定,在黨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胡錦濤在全會上的講話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新世紀黨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性的同時,尤其注重其開放性、時代性和應用性,體現了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態度。

黨在歷史上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及對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系的正確處理,為新時代習近平提出“兩個結合”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堅實基礎。

(二)新時代習近平提出並全面系統論述“兩個結合”

“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在豐富發展“第一個結合”、繼承黨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基礎上,適時提出“兩個結合”並加以深刻論述,這是新時代的呼喚,是新時代偉大實踐的需要。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提出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被公認為是“兩個結合”的正式提出。“兩個結合”提出確立有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諸多論述,其中不乏將“第一個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聯系的論述。2014年9月,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從來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這是將“第一個結合”與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國文化聯系起來論述的,其中隱含著“兩個結合”的意蘊。

2018年5月4日,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講話中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我說過,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社會主義並沒有定於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隻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講話強調要“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第二個結合”呼之欲出。

2021年2月,中共中央部署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在動員大會上講話強調:“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講話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幾千年偉大文明有機聯系起來,以前者激活后者,從中找到了結合之“激活點”或“契合性”。2021年3月,習近平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第二個結合”的點題和破題。

習近平上述一系列重要論述,尤其是2021年2月、3月的兩次講話,已經明確提出了“第二個結合”的命題,並找到了其中的“激活點”或“契合性”,點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重要元素。從中也可以看出,“兩個結合”命題的提出有一個過程。

習近平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結合”重要理論命題,是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這是“兩個結合”的正式提出和完整表述,為全黨全社會所公認,引起理論界的強烈關注。

與“第一個結合”寫入前兩個歷史決議相類似,“兩個結合”載入了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2021年11月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首先肯定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開辟正確革命道路、創立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貢獻。繼之,決議第四部分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決議還將“兩個結合”作為黨百年奮斗理論創新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

此后,習近平從貫徹落實的角度多次重申“兩個結合”,並不斷注入新的內涵,加以豐富完善。2022年1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講話指出:“更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2022年2月,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圍繞中國人權發展道路舉行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主持學習時指出:在推進我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講話從新的視角即馬克思主義人權觀的角度論述“兩個結合”。

習近平全面論述“兩個結合”的重要性及其豐富內涵,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報告分別展開論述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使“兩個結合”內涵更加系統深刻。

全面系統梳理和闡釋習近平對“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的深刻論述,有三個重大的標志性時間節點,即:2021年7月“兩個結合”正式提出,2021年11月“兩個結合”載入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2022年10月“兩個結合”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兩個結合”的提出和確立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創新和重大貢獻,是對毛澤東開創、鄧小平恢復發展,江澤民、胡錦濤推進傳承的“第一個結合”的重大歷史性飛躍。

四、“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重大創新和飛躍

習近平豐富升華“第一個結合”,在黨的各個歷史時期正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兩個結合”這一重大理論命題后,不斷進行系統的理論闡述。在2023年6月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進一步深刻論述了“兩個結合”:“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我們一直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現在我們又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我說過,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著重對“第二個結合”作了深刻論述。通過學習領會習近平重要論述精神,筆者以為,“第二個結合”的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第二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和飛躍

毛澤東等黨的幾代領導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有論述,能夠正確認識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但並沒有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命題。習近平首次提出“第二個結合”,是對“第一個結合”的重要發展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重大創新和飛躍。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發展史的一次創新和飛躍。其創新性還體現在首次全面論述了“兩個結合”的豐富內涵。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闡釋了“兩個結合”的深刻內涵,使“第一個結合”得到豐富發展,賦予“第二個結合”全新的含義,從而使“兩個結合”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有機的統一體。“第一個結合”是“第二個結合”的前提和基礎,“第二個結合”是“第一個結合”的發展和結果。創新又體現在方法論上,在縱向上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與幾千年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貫通,橫向上將外來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本土文化相聯系,融合古今中外。

“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第二個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進而通過“結合”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大大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豐富內涵,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果和趨向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努力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新的文化生命體”,既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又使古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獲得了新生。

通過“結合”,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脈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內在貫通,中國歷史的深厚底蘊與中國現實的嶄新氣象相互融通,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這三個“新高度”是“第二個結合”重大綜合性創新。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第二個結合”是中華文明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體現,也可謂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一次飛躍。

(二)“第二個結合”是當今中國的又一次思想解放

回顧黨的百余年歷史,五四運動期間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引發了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中國共產黨誕生,開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一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帶來了新的思想解放,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推動中國歷史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兩次有典型代表性的思想解放可以得出規律性認識,即兩次思想解放無不是以文化解放、文化勃興為先導的,兩次思想解放均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分別開啟不同的歷史新時期。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偉大實踐必將給文化創新創造、思想文化解放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團結帶領黨和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歷史性變革,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並有力地作用於道路、理論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中國近代和當代思想解放的歷史昭示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必將有力推動“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三)“第二個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華文明從遠古一直延續發展到今天,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在數千年人類社會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連貫發展而沒有中斷,世所罕見,值得中國人驕傲、自豪和自信。文化具有民族性、開放性、時代性和包容性。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礡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四)“第二個結合”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強大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是:“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現代化強國建設涵蓋多個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是建設現代化強國,包括建設文化強國的歷史文化基礎和寶貴資源。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就是激活中華文明,轉化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軟實力。

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根脈,隨著中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華文明也必將順應時代發展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堅實基礎,兩者結合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是文化強國的重要體現。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強國,必須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硬道理、硬實力,把建設文化強國作為軟實力﹔硬實力需要軟實力支撐,軟實力要和硬實力相匹配。“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進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系我國國際影響力,關系“第二個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目標的實現。

(作者:任貴祥,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原載《中共黨史研究》2024年第2期,注釋從略)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