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產經觀察·聚焦“三大工程”)

2024年06月26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重慶市大渡口區五一互助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現場。
  劉映呈攝

  城市面貌更新  居住環境更優

  本報記者  丁怡婷

  城中村,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而形成,不少城中村存在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隱患多、配套設施落后、環境臟亂差等問題,亟須實施改造。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當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

  城中村改造能創造惠及民生、拉動內需、優化住房供給結構、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等多重效益。“超大特大城市吸納了大量外來人口、新市民和青年人,這些群體中相當部分租住在城中村,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虞曉芬認為,城中村經過改造后,居住條件和環境品質將得到改善,居民能享受更高質量的教育、更完善的商業與醫療等配套以及物業服務,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介紹,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類推進實施:一是符合條件的實施拆除新建,二是開展經常性整治提升,三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實施拆整結合。

  改造將堅持先謀后動,先行做好征求村民意願、產業搬遷、人員妥善安置、歷史文化風貌保護、落實征收補償安置資金等前期工作,優先對群眾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會治理隱患多的城中村進行改造,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實施一項做成一項。

  推進城中村改造,需要以新思路新方式破解賬怎麼算、錢怎麼用、地怎麼征、人和產業怎麼安置等難題。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介紹,要堅持依法征收、淨地出讓,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由城市政府明確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責任部門、征收補償標准和程序等,並依法依規實行征收。

  資金方面,堅持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既可由政府籌措資金,也可引入社會資金,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給予政策性和商業性貸款支持。截至今年6月初,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已發放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1800多億元。

  改造賬本如何做到綜合平衡?專家認為,既要“做加法”,更好挖掘土地價值,整合碎片化地塊,釋放更大范圍的土地價值,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也要“做減法”,降低拆遷補償等改造成本,明確相關征收補償標准和程序,讓社會形成穩定預期。

  當前,各地按照部署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上海今年預計啟動不少於1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廣州發布《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對城中村改造方式、補償安置方案等方面進行規范……目前,超過75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在各大城市落地。

  

  重慶——

  優先改造群眾需求迫切的項目

  本報記者  劉新吾

  城中村改造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重慶市有關部門注重“消隱患、惠民生、促提升、穩投資”,持續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撐,抓好資金籌措,狠抓項目落地實施。今年,重慶計劃改造82個項目,將惠及群眾近6萬人,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近80億元。

  改善環境,讓群眾過上更好生活

  “希望政府早點改造,我也能住到城裡去。”重慶市江津區雙福街道享堂片區居民李正芳手指西側的高樓說,那就是她心目中城市的樣子。

  西邊,現代化小區高樓林立﹔東邊,重慶團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拔地而起……這些年,原是一個老場鎮的享堂片區因改造難度較大,沒趕上城市化“快車”,逐步成為城中村,道路狹窄,污水橫流,坐落著不少矮磚房、土坯房。

  今年年初,好消息傳來:享堂片區被納入重慶市首批城中村改造項目。“我們將分批逐步改造享堂片區,讓村民變市民。”雙福工業園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在附近新建一批安置房,並完善周邊配套設施,讓村民住上新房、生活便利,同時擬規劃部分產業用地,拓展重慶團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范圍,實現地塊綜合利用。

  讓李正芳尤為高興的是,片區改造方案還規劃了商業區。將來,李正芳除了住房安置外,還能在商業區裡置換一間店鋪。

  “經摸底排查,全市大概有400個城中村需要改造,我們要先‘啃硬骨頭’,優先改造那些安全隱患突出、群眾需求迫切、社會效益好的項目。”重慶市住建委房屋征收處處長吳耿介紹,除了拆除新建,一些項目也將通過整治提升、拆整結合等多種方式進行改造。

  籌措資金,發揮專項借款效用

  城中村改造一次性投入大,如何籌措資金,在惠民生、促發展的同時盡量減輕政府債務壓力?

  “前期投入主要靠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利率較低,之后我們通過土地出讓、項目開發運營等收入來償還,力求實現綜合平衡、動態平衡。”吳耿介紹,今年1月,重慶組織各區積極申報全國首批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82個項目全部獲得專項借款支持。同時,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各區多渠道籌措資金,加速推進項目實施。

  1月30日,重慶市首筆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在大渡口區五一互助片區落地。“資金平衡的關鍵在於提升土地價值和綜合效益。”大渡口區住建委負責人介紹,項目總投資約26.19億元,其中申請專項借款20.9億元,其余由區政府統籌財政資金和區屬企業自籌。

  片區平整土地、土壤污染治理后,將完善道路、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並打造文旅等產業園。據悉,項目採取滾動開發方式,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出讓商業用地和居住用地,用於償還專項借款。

  在政府推介下,多家房地產企業對居住用地有了拿地意向。“這塊地屬於中心城區,地段不錯,而且在內環邊,交通便利。”中建二局成渝公司副董事長王擇偉介紹,公司看好片區發展前景,計劃參與土地競拍。

  有的城中村土地出讓收入預期不足,怎麼辦?“我們鼓勵各區採取‘肥瘦兼搭’等方式,實現資金在項目間平衡和區域統籌平衡。”吳耿說。

  因地制宜,助力區域產業發展

  5月30日至6月3日,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重慶冠軍賽在巴南區華熙LIVE·魚洞特色商業街舉辦,各地球迷前來看比賽、品美食、逛風景,拉動餐飲、旅游、商超、球館等客流上漲。

  每逢演唱會或賽事,華熙LIVE·魚洞特色商業街總是熱鬧非凡,但配套設施卻跟不上,經常“一房難求”。然而,其南側的紡織片區城中村卻是一片寂靜,部分廠房相互交雜,建筑布局混亂、道路狹窄,制約了城市發展和產業鏈延伸。

  一邊是商業中心亟待擴容,一邊是城中村需要改造。巴南區順勢而為,啟動紡織片區城中村改造,建設水上及冰上運動中心、演藝及數字產業園、高端酒店等產業業態,提升華熙文體中心公共服務功能。

  “紡織片區改造能夠實現多贏,讓游客住得更舒心、玩得更開心。”蓮花街道紡織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負責人張東籬說。

  從低效用地變為產業高地的不只是紡織片區。重慶統籌產城融合發展和城中村改造,精心選擇片區改造項目,因地制宜布局產業和商貿、服務業用地。立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璧山區推進新能源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新增土地供應近3000畝,招引外地新能源汽車企業,壯大產業鏈﹔榮昌區石河片區城中村規劃建設榮昌高新區科創中心,推動創新發展﹔梁平區做好城中村企業搬遷工作,有序推進低效企業改造提升、轉型升級,確保企業既能搬、更能“活”……

  “相對而言,中心城區特色商業、住房改善提升需求較大,遠郊區產業發展任務較重。我們將鼓勵各區找准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實施城中村改造,提升區域發展水平。”吳耿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6日 18 版)

(責編:唐宋、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