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助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張 榮

2024年06月25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教育、科技、人才越來越多地體現在生產力諸要素之中,共同支撐引領著新質生產力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高校作為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關鍵匯聚點,正在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新征程上,廣大高校要勇擔使命、貢獻力量,努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搶佔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其科技創新體系和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加速推動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貫通、融合發展,能夠持續打造包括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師等在內的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新型勞動者隊伍,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匯集多學科優勢力量,整合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進行原創性基礎研究、開展引領性科技攻關、產出顛覆性創新成果,打造更多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硬科技”,可以持續推動勞動資料迭代升級。高校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創新資源聚集地,能夠積極引領並深度參與由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資源匯聚的創新生態,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對接,著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新增長引擎,可以拓展勞動對象種類和形態,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開辟新質生產力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新質生產力所蘊含的全要素驅動、多領域耦合、高能級躍升和跨越式發展等特點,都離不開經濟社會組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因此,堅持系統觀念,在更大范圍創新配置教育、科技、人才資源,統籌推進三者協同融合,在更寬領域聯動實現三者開放循環,才能催生更強大的創新合力,構建更先進的生產關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高校要遵循科技創新和教育發展規律,主動回應社會發展需求,加速推動人才優勢、科技優勢、創新優勢轉化為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優勢。

  以有組織人才培養,集聚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大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依靠新型勞動者的創造性勞動。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堅定不移地走好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有組織地培養造就更多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把人才優勢轉化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效動能。要適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人才市場需求總量和結構的變化,推動專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人才培養與科技發展趨勢、社會發展需求的適配度,構建滿足發展新質生產力需求的多層次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新體系,有組織地將人才培養與重大科研任務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結合起來,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要有組織地推進科教結合、產教融合,強化校地聯動、校企互動,積極拓寬科技創新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渠道,建立科、產、教協同育人新機制,讓人才資源轉化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能。

  以有組織科學研究,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強引擎。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強有組織科研,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一是模式更迭,從被動接單向主動服務轉變。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強化前瞻布局,加強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裝備研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設計,積極推動科研范式轉型,提升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二是能級躍升,從限域生長向交叉育新轉變。要主動與政府、企業對接科研需求,圍繞重大攻關任務,強化科研資源配置,打破學科壁壘,布局培育跨領域、跨機構、跨學科的大團隊、大平台,推進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三是集智攀高,從逐熱陪跑向前瞻領跑轉變。要發揮人才評價等政策“指揮棒”作用,加大力度培育戰略科學家,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鼓勵他們主動進行全局性、前瞻性思考,弘揚科學家精神,成為科技領跑者、前沿開拓者,不斷壯大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和一流創新團隊。

  以有組織社會服務,構筑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優生態。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創新的策源地,在推動產學研用結合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要發揮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有組織地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形成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促進新質生產力各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比如,可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為基礎,與行業企業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共同組建聯合實驗室,推進高端原創技術突破。再如,可通過建立新型研發機構,搭建平台,開放創新資源、引聚創新力量,以技術創新為目標,高效攻克關鍵“卡脖子”技術,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5日 09 版)

(責編:唐宋、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