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思政課應“出新”更“走心”

楊關玲子

2024年06月25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在內容形式創新、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課堂內外互動等方面下功夫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如何讓思政課內容更豐富、更吸引人,確保思政課質量高、效果好?這就要求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在內容形式創新、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課堂內外互動等方面下功夫。

  著力創新,多維度激發課程活力。在內容上,必須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黨的創新理論筑牢課程根基。同時,應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把思政課放在五育並舉中開展課程設計,豐富思政課內容體系。在形式上,也需要靈活創新,可借助嘉賓訪談、現場教學、線上測評等方式,以學生感興趣、易理解、好接受的方式提升思政課育人效能。

  貼近生活,讓思政課真正與實踐結合起來。實踐出真知。思政課不能隻停留在書本上、概念中,需要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知行合一”。比如,對於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詳細講解思想和理論,更要講清楚思想、理論背后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觀察進行思考。再如,在課堂之外,可將思政課的一些內容作為調研課題、實踐課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推動相關學習成果高效轉化。

  推進融合,加強課內外互動,搭建思政“大課堂”。一方面,可以“請進來”,邀請知名學者、企業專家、行業模范走進思政課堂,呈現不同視角的思考和感悟﹔另一方面,可以“走出去”,將博物館、藝術展等公共文化空間作為教學現場。比如,我們組織主題研學,讓學生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體悟傳統文化魅力,厚植家國情懷。持續加強思政課課內外銜接互動,注重課堂但不局限於教室,充分運用各種文化資源開展思政教育,才能讓思政課堂更立體、內容更豐富,收獲更多實效。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與時俱進加強思政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讓思政課“出新”更“走心”,堅持不懈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定能更好培育時代新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匯聚澎湃動能。

  (作者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5日 05 版)

(責編:唐宋、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