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一見·三句話,讀懂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后的這次考察

2024年06月23日16:01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青海、寧夏考察調研。

青海,全國少數民族人口佔比最高的省﹔寧夏,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三天兩地,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民族地區,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

在今年4月召開的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六個堅持”的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座談會后的這次實地考察,著眼於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關系到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長遠發展。

增強文化認同

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是青海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教室觀摩主題思政課,聽孩子們講述新時代家鄉的可喜變化。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由之路。這所滿載滬青兩地深情厚誼的學校,正是借助對口幫扶促進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縮影。

“成效明顯,意義深遠”,習近平總書記評價的這八個字,分量很重。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叮囑:“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思政課的一個重點,講好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新時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故事,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和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

從歷史走向未來,文化認同始終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善用教育之力,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日益深入人心。

強化互嵌互融

多民族是我國一大特色,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此次寧夏之行,習近平總書記重點考察了一個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

從2014年5月提出要“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到這些年循序漸進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習近平總書記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

“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

…………

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准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快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談對策,看落實。“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工作上的一個個成功實踐,正一點一滴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穩步前行。

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4月在重慶考察時的一番話,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質。

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一以貫之。

這次在青海,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扎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寧夏,指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走進寧夏銀川市長城花園社區居民趙守成家,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他們的就業、收入、醫保報銷、孩子上學等情況。

“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各族群眾、家家戶戶都是我的牽挂。希望你們把家庭建設搞得更好,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策劃:杜尚澤

撰文:梁冠群、李建廣

海報:李艷

攝影:謝環馳

視覺:畢曉洋 李琰

編輯:朱笑熺

校檢:朱利

(責編:陳羽、劉圓圓)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