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一見·這堂思政課,蘊含民族團結大題目

2024年06月20日08:5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西寧城北,元朔山麓,藍天白雲掩映下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綠意蔥蘢。6月18日,正在青海省西寧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並觀摩了一堂思政課。總書記對思政課歷來很重視——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課,怎麼講才能講得好?長期以來,總書記在思索中作指引:“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要善於利用國內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在比較中回答學生的疑惑”。

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這堂思政課,正是從可知可感的生活變化上巧妙破題。這堂課上,心靈手巧的學生們畫出了家鄉的新變化,一幅幅手中畫述說著孩子們的心裡話——家鄉果洛正建設得越來越好。

家鄉之變,依靠發展。“民族地區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到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緊貼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兜牢民生底線,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4月,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明確要求。

民族地區的發展,蘊含的是民族團結的力量,揭示的是“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道理。這所民族中學,本身就是解決急難愁盼的務實之舉、就是民族團結的一個標識。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高、氣候惡、環境苦,師資力量短缺,辦學水平不高。為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當地借助上海市對口支援,在西寧建起了這所學校。

東西協作,三地聯動,發展之變可知可感,民族團結沁潤其中。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這所學校從無到有的過程,正是一堂關於“民族團結”最有說服力的大思政課。

看一個學校的從無到有,看一個民族地區的蓬勃發展,看不同民族間團結互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生動實踐……這些年,總書記一次次深入民族地區,雪域高原、天山南北,祖國北疆、西南邊陲,調研的足跡自信而堅定。

這些年,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整族脫貧,一些新中國成立后“一步跨千年”的“直過民族”,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一朵朵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競相綻放。

前些年一次在新疆考察時,總書記就指出:“通過調研我們要建立一種自信。我們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都是壓不倒的。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一定是有著光明未來的。”

光明在前,更需在民族團結的奮進之路上篤行不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共同努力奮斗。”總書記強調。

去年,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我們要大力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礡力量﹔要全面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讓各族人民共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策劃:杜尚澤

撰文:王洲

海報:李艷

攝影:謝環馳

視覺:畢曉洋 李琰

編輯:王嶸 王萍萍

校檢:朱利

(責編:陳羽、劉圓圓)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