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如何解決基層“看得見卻管不了”的難題?江西省撫州市深入推進“四下基層”制度化常態化

讓基層治理更加有力有效(深度關注·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⑤)

本報記者 朱 磊

2024年06月18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筆直的硬化馬路直通村內,路兩邊是一座座蔬菜大棚。大棚裡,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白路鄉汀橋村黨支部書記鄒保平,正和村民一起採摘辣椒,揮汗如雨。“去年,果蔬大棚為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今年我們村計劃擴種160畝連體大棚。”曾經貧窮落后的汀橋村,村集體經濟正日益壯大。“這多虧縣農業農村局的干部下基層,了解我們的實際需求,提供了大量的產業技術指導。”鄒保平說。

近年來,撫州市深入推進領導干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制度化常態化,推動機關干部深入基層聽民意、解民憂,扑下身子謀發展、抓落實,同廣大基層干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一大批基層“看得見卻管不了”的難題得到有力解決。

建機制,讓機關干部多到一線調研、現場辦公

4月中旬,正午時分,南城縣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堯留影在上唐鎮余公頭村的制種田裡,為農戶耐心講解拋秧機的操作方法。“還是機械化作業好!”村民李銀祥對這位縣裡派來的農技下鄉指導員豎起大拇指,“過去是1天時間,2個人才能完成1畝田的拋秧,人工成本近300元/畝﹔現在用拋秧機,1個人1天就可以完成10多畝田的拋秧,核算下來成本不到60元/畝,真的又快又好、省錢省力!”

南城縣是全國水稻制種大縣,4月是水稻制種插秧的關鍵時節。堯留影和同事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半個月內走遍了全縣12個鄉鎮40余個村,問需於民。了解到提高耕種效率的普遍訴求后,他們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推廣普及水稻制種機械化。

堅持發展的事問企業、民生的事問群眾、治理的事問基層。近年來,撫州市深入踐行調查研究下基層,市級領導同志領銜35個調研課題,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基層調研。市四套班子成員圍繞領銜課題,下沉一線摸實情、謀良策,帶動廣大機關干部深入踐行“一線工作法”,梳理問題、排查難題。

臨川區若士路,窄窄的一條雙向道。走在這條路上,西大街街道若士路社區黨委書記梅淑娟向記者介紹,過去,路邊全是菜販攤位,像個流動“菜市場”。周邊還有臨川四小、撫州一中兩所學校,每到早高峰,菜販、送孩子的家長、買菜的居民擠在一起,擁堵不堪,成為老城區治理中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街道經常接到投訴電話,可我們也只是‘一事一辦’。要想根治問題,單靠街道的力量,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梅淑娟說,直到市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調研,才把這一問題“提級辦理”。

調研團隊多次實地調研,聽取各方面情況,並召集公安、城管、學校等多個單位,和街道一起,會商解決辦法,最終決定利用若士路周邊的伍家巷東側兩塊棚改征遷閑置地塊,建設臨時市場。

如今,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的伍家巷臨時市場落成。菜販劉雲根說:“終於安穩了。大家還有一個心願,希望有一個讓所有菜販都能入駐的永久菜市場,可以擺放冷櫃生鮮!”

目前,相關部門已經著手開展永久菜市場選址工作。梅淑娟說:“上級部門單位心為基層想、勁朝基層使、人往基層走,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想解決但沒有能力解決的難題,讓基層治理更加充滿力量。”

搭平台,讓更多資源向基層傾斜

細雨微風,位於東鄉區圩上橋鎮何家村的藍莓基地裡,紫色、淡紅色的藍莓果正在冒頭,來自各區直部門的黨員突擊隊和莓農一起,提著籃子,埋頭採摘成熟果實。

從去年開始,東鄉區1.6萬多畝藍莓逐漸進入豐果期。不久前,在東鄉區“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區委組織部走訪調研發現,隨著藍莓成熟,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在區委組織部的倡導下,各區直機關組織了數十支黨員突擊隊,利用周末幫助莓農採摘藍莓。

“這已是今年第四茬果子了。老饒,加工也要抓緊了。”在田頭,東鄉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鄒永輝和江西養樂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饒思克交流著藍莓加工相關事宜。饒思克說:“機關干部除了幫助莓農採摘,還向企業大力推介東鄉藍莓。我們決定打造一條針對藍莓的果醬生產線,預計投產后年加工量可以達到800萬斤。”

目前,東鄉全區各基層黨組織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平台為載體,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833個,組建黨員突擊隊187支。

在撫州,通過創新各類平台,使民聲上得來,干部下得去,實現資源有效集中。黎川縣優化“黎民事、碼上辦”便民服務平台,將收集到的民情訴求分為普件、急件、要件等類型,精准快速處理群眾訴求﹔金溪縣以“金事精辦”小程序作為開門納諫的主陣地,解決各類問題1267個﹔樂安縣以“禾場話事會”為載體,組織群眾暢所欲言談想法、提建議、話發展,建立“民情清單”603條……

“凱升路一家燒烤店佔道經營”“凱升路燒烤店深夜擾民”……又是一年燒烤旺季,在“桔事好辦”系統后台,南豐縣桔都東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洪昆瑜收到居民反映的訴求,隨即轉發給共建單位縣城管局。第二天,她和縣城管局干部一同前往燒烤店,詳細了解情況,並開展法律宣傳,店主很快就進行了整改。

2023年,南豐縣打造“桔事好辦”小程序,開通“一鍵上報”功能,一般要求社區、縣直單位分別在3個工作日、5個工作日內辦結群眾訴求。在洪昆瑜看來,“桔事好辦”小程序讓社區可以調配的資源更多了。“通過小程序,我們可以快速對群眾訴求進行分類,哪些社區自己能解決,哪些需要共建單位協助解決,哪些還需要非共建單位的支持,清晰明確,一目了然。響應訴求、解決問題的效率大大提升。”洪昆瑜說。2023年以來,群眾通過“桔事好辦”小程序累計上報各方面問題1156件,其中1128件已辦結。

強隊伍,讓更多年輕和專業的力量沉下去

“您有一條待辦任務到達!”廣昌縣黨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檔案館)副主任謝瑞清收到一條信息。“廣昌營商”微信小程序提示,其對接的企業江西銘普電子有限公司提交了人員招聘的訴求。作為這家企業的“零號員工”,謝瑞清隨即和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溝通,將企業人才招聘信息發布到省、市、縣就業平台上。

零待遇,但服務零距離。這兩年,廣昌縣向企業選派“零號員工”,著力發現和解決企業黨建、項目推進、創新發展等方面難題。“我們優選65名機關干部服務企業,其中26名為90后年輕干部。這些干部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了解市場,了解企業所需所想,也有利於其自身的成長。”廣昌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危小娟說。

擔任江西銘普電子有限公司“零號員工”以來,謝瑞清積極幫助企業辦理相關証明、申請公租房等事項。她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對經濟工作的了解更加深入,溝通協調能力也得到提升。”

近年來,撫州市還選派由服務專員、金融助理組成的“紅鏈助企團”,深入企業開展政策解讀、幫辦代辦、融資授信等服務,為企業落實融資需求255.7億元,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與此同時,撫州市持續推動精干力量向鄉村全面振興一線流動。新一輪市縣兩級選派的駐村干部中,具備農村工作經驗的有973名,35歲以下優秀年輕干部297名,佔比分別較上一輪提高30%、12%。

撫州市鄉村振興局駐南豐縣白舍鎮田東村第一書記徐園榮,剛駐村就遇到了棘手事。田東村田東組的污水處理項目因各種原因多年未完工,大量污水直排溝渠,臭氣熏天,村民隔三差五就到村委會反映。村裡多次與施工公司聯系,但項目始終沒有進展。

徐園榮決心解決這個難題。她積極協調市、縣相關部門來村裡了解情況,爭取政策支持。最終,2022年底南豐縣終止了與之前公司的合作,並推動項目重啟。2023年11月,污水處理項目完工並通過驗收。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如今,徐園榮和村干部們一起謀劃、一起努力,建立了茶樹菇示范基地和甲魚養殖基地,並承接了南豐縣白舍盱江段砂石運輸業務,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增長到90萬元。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需要更多關注和資源傾斜。推動干部下基層,能夠實現民聲上達、資源下沉,對於解決一些長期存在的民生問題意義重大,必須常抓不懈。”撫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肖妮娜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8日 19 版)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