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天培
2024年06月14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6月13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不斷深化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情況,並推出8項公安交通管理新措施。
“在總結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公安部組織專題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制定出台了8項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新措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王強介紹,新措施涵蓋電子証照應用、簡化辦牌辦証手續、優化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創新“互聯網+交管”服務等方面,更加便利群眾辦事出行,更好服務擴內需、促消費、穩增長。
據介紹,8項新措施將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經初步測算,新措施實施后,預計將惠及上億群眾,減少辦事成本約30億元。
試點電子行駛証,可在車輛抵押、二手車交易時使用
近年來,公安部不斷強化政務服務數字賦能,積極推廣應用公安交管電子証照,全面推行機動車檢驗標志和駕駛証電子化。
此次改革在全面實現機動車檢驗標志、駕駛証電子化基礎上,將在北京、天津等60個城市試點推行機動車行駛証電子化。“這項舉措將更加便利群眾、企業使用交管電子証照辦理車輛登記、違法處理、事故處理等業務,為機動車所有人以及相關行業和管理部門提供行駛証在線‘亮証’‘亮碼’服務。”王強表示。
據介紹,本次推進行駛証電子化,試點城市的機動車所有人可登錄“交管12123”APP直接申領電子行駛証。電子行駛証式樣全國統一,同時支持機動車所有人授權他人使用,便利委托他人代辦業務。
另外,為了更好支持保障“高效辦成一件事”,公安交管部門將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拓展電子行駛証的應用場景,方便群眾辦理客貨運輸証照、保險理賠等情況時使用。
改革后,電子行駛証將實現內容實時更新。據介紹,電子行駛証通過全國公安交管電子証照系統生成,動態顯示機動車檢驗、抵押、交通違法和交通事故處理情況等狀態,方便實時查詢、實時出示、實時核驗,在車輛抵押、二手車交易等場景下可隨時使用。
如何保証電子行駛証的安全可靠?王強介紹,電子行駛証通過全國公安交管電子証照資源庫驗証比對,採用數字簽名防偽技術,有效防止篡改、偽造,保証電子行駛証真實有效,便於在二手車交易等場景採信應用,並採用動態二維碼、數據脫敏、數據加密、實人認証等技術,有效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公安部門提醒:為確保應用效果,60個試點城市發放的電子行駛証在全國范圍內有效,但駕駛人需要注意,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紙質行駛証應當隨車攜帶﹔電子行駛証主要應用於相關窗口業務辦理。
“下一步,公安部將按照‘試點先行、加快推廣’的原則,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信息系統,健全配套制度,擴大應用場景,2024年底前在全國全面推廣電子行駛証。”王強說。
補換領機動車牌証,快遞可上門收取申請材料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長齊耀忠介紹:“此番改革在方便群眾買車用車和考駕照方面推出了多項新措施,積極回應群眾關心關切,簡化了辦牌辦証手續。”
優化駕駛証重新申領考試科目。據介紹,在這次改革中,公安交管部門擬優化小型汽車駕駛証重新申領考試的科目,針對因逾期3年未換証被注銷,申請人重新申請原准駕車型駕駛証的情況,將原來需要參加全部科目考試調整為隻參加科目一和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更加突出重新申領考試的針對性、實效性。
推行快遞上門服務便利群眾辦事。“公安部在總結各地經驗做法基礎上,深入推進警企協作,更好發揮快遞企業上門服務的優勢,群眾在辦理補換領牌証等交管業務時可自主選擇快遞上門服務方式,由快遞員上門收取申請材料,公安交管部門審核確認后將機動車牌証快遞至申請人,更加方便群眾足不出戶辦理交管業務。”齊耀忠說。
據估算,這項措施實施后,每年將惠及群眾超過200萬人次。“考慮到各地城鄉發展水平、群眾實際辦事需求存在較大差異,這項措施將由各省份結合本地實際,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擴大的原則,確定試點城市和試點業務范圍,不斷健全城鄉服務網絡。”齊耀忠說。
日前,公安部會同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為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工作,全國公安機關在舊車報廢、二手車交易、新車登記等環節,落實車輛登記“一証辦、一站辦、跨省辦”等舉措,方便群眾辦理車輛登記手續,推動汽車流通消費創新發展。
便利群眾網上辦理汽車注銷手續。齊耀忠介紹,為更加便利車主申領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經商商務部,公安交管部門推出群眾可以在網上辦理汽車注銷手續的新措施,實現車主通過“交管12123”APP網上下載機動車注銷証明電子版,並可以使用電子版注銷証明按規定申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減輕群眾往返窗口辦事負擔。
此外,本次改革還推出摩托車登記“一証通辦”,申請人可以憑居民身份証跨省異地辦理摩托車業務。據估算,這項措施實施后,每年將惠及20多萬群眾,摩托車登記、駕駛証申領等車駕管業務也都實現全國“一証通辦”。
推廣非機動車左轉一次過街措施
近年來,群眾綠色出行、個性化出行意願不斷提高,駕駛非機動車出行的群體明顯增多。但由於城市道路通行空間有限,導致非機動車通行連續性、舒適性和安全性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在非機動車通過路口時,存在停車等候空間不足、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交織沖突等問題。
“針對此類現象,公安部此次推出了優化城市路口非機動車交通組織措施,重點推廣城市路口慢行一體化設計方式,通過拓展非機動車等候空間、科學設置隔離設施等措施,引導非機動車有序等候、順暢通過,減少通行干擾。對具備條件的路口,推廣非機動車左轉一次過街措施,便利非機動車安全快捷通過。”王強介紹。
針對全國各個城市非機動車出行特點存在差異,道路條件、路口型式各不相同,公安機關將堅持因城施策、因路施策,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最適合的交通組織方式,為非機動車出行創造更加安全便利通行條件。
同時,公安機關也提醒廣大非機動車駕駛人,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駕駛非機動車通過路口時,不要越線停車,不要佔用機動車道,更不要闖紅燈,安全守法駕駛、文明有序通行,警民攜手共創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網上服務模式從“被動使用”變為“主動服務”。針對互聯網迅速發展,群眾網上辦事需求增多的現象,公安部進一步升級優化“交管12123”APP,為群眾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智慧的網上交管政務服務,更多業務實現網上辦、掌上辦。
針對有群眾反映,由於不熟悉交管業務辦理時限、流程和資料,導致業務“逾期未辦理”“辦事來回跑”等問題,公安機關依托“交管12123”APP,向群眾主動推送需要辦理的交管業務,涵蓋機動車檢驗、報廢,駕駛人考試、換証、審驗、體檢和違法處理等多個方面,引導群眾在線查看手續資料、辦事流程和服務網點,提供線上業務導辦、線下網點導航服務,實現“一次登錄、全項提示,一件待辦、全程引導”。經估算,這項措施每年將惠及1.8億人次。
“為保証新措施順利實施,公安部將制定配套制度規范,組織信息系統升級,精心組織推進,確保便民利企措施落地見效。”王強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4日 1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