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金雞山大捷: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奠基之戰

黃鸝 萬曉慶

2024年06月10日08:4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金雞山大捷: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奠基之戰

1927年8月底,方志敏從江西吉安秘密回到弋陽九區湖塘村,召集家鄉堅持斗爭的共產黨員,決定“重起爐灶,再來干吧”!之后,方志敏先后領導弋陽九區暴動、橫峰年關暴動和弋橫起義,隨后建立起贛東北第一支正規工農武裝和弋陽、橫峰兩縣蘇維埃政權,形成了以弋陽九區磨盤山為中心的弋橫革命根據地。

“方勝峰會議”決定根據地存留

弋橫起義勝利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恐慌,他們採取“四面圍攻”及“以農制農”策略,不斷蠶食分化贛東北地區的革命武裝力量。1928年5月,國民黨地方當局在鉛山縣河口鎮成立了“廣信七縣軍民聯合剿匪委員會”,糾集國民黨軍第31軍羅英團和弋陽“靖衛團”共1200人的兵力,分四路對弋橫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圍剿”。此時,弋橫革命根據地名義上有工農革命軍一個連,實則是一個加強排的兵力及40余條槍,無法有效抵抗強敵的進攻。面對強大的敵人,方志敏等人決定暫避鋒芒,率領根據地軍民數千人退入磨盤山,堅持游擊戰。

磨盤山屬懷玉山脈,位於弋陽、橫峰、德興三縣交界處,這裡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但方圓不到50裡,國民黨軍天天圍山搜山,當地反動力量也和國民黨地方當局暗通款曲。在這樣狹小的地帶和復雜的斗爭形勢下,要與敵人周旋,顯然十分困難。進入6月以后,根據地局勢更加惡化。工農革命軍第14團第1營營長兼連長邱金輝被國民黨軍俘虜后,受盡酷刑壯烈犧牲,革命隊伍遭受重大損失。由於敵人長期圍困,山上糧食消耗殆盡,軍心民心出現了動搖。磨盤山區的武裝斗爭能否堅持下去,黨組織內部出現了嚴重的意見分歧。

1928年6月25日,方志敏在弋陽與橫峰交界的方勝峰主持召開了弋(陽)橫(峰)兩縣縣委聯席會議(即“方勝峰會議”),著重討論贛東北地區的革命出路問題。參加會議的有邵式平、黃道、方志純、吳先民等根據地領導人,共青團江西省委特派員龐雲飛也參加了會議。會上,多數同志堅決批判了龐雲飛提出的“埋槍逃跑”錯誤主張,也否決了硬拼的主張,確立了“依靠群眾,堅持斗爭,開展游擊活動,鞏固根據地”及“堅持有根據地的斗爭,與革命群眾共存亡”路線方針,統一部署了“避實就虛”開展武裝斗爭的具體對策。會議作出四項決定,其中之一是決定“軍隊交給邵式平同志指揮,堅決擊破敵人最弱一路”。

方勝峰會議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初創時期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方志敏評價“如果這次決定逃跑,贛東北革命運動至少要有一個時期的停頓,說不定干部和隊伍都要受著損失”。

以少勝多的反“圍剿”首戰

方勝峰會議第二天,駐扎在弋陽過港埠的敵人“靖衛團”一個連,向磨盤山方向的何家、湖西、下陽襲來,這一路敵人正是方勝峰會議分析的“敵人最弱一路”。此時,邵式平等人正在橫峰縣青板鄉境內的金雞山竹篷窠一帶,向集結在這裡的指戰員傳達方勝峰會議精神,這裡是敵人襲擊根據地的必經之路。在得到偵察員的情報后,邵式平迅速從山間隱蔽處向外觀察,隻見前方十裡開外塵煙滾滾,沿途房屋和樹木被點著,火苗直往上躥。敵人自從進犯根據地以來從未受挫,早已驕橫不已,一個連竟然驅趕著近萬名農民漫山遍野向金雞山方向扑來。

邵式平等人冷靜分析戰場情況:敵眾我寡,正面硬拼必定吃虧。因此,果斷決定由吳先民、花春山帶著幾個隊員埋伏在金雞山高處的小竹林裡吸引敵人,邵式平則率隊伍繞過山腳到達山背后,出其不意從敵人后面殺出去,我軍一個沖鋒就將敵軍一個連沖垮。由於摸不准工農革命軍的兵力部署,敵人不敢戀戰,紛紛棄械狼狽逃竄。被裹挾的農民見“靖衛團”官兵潰逃,有的掉頭逃跑,有的轉身反戈,與工農革命軍一道追殲殘敵。望著潰逃的敵人,戰士們斗志高昂,顧不上吃飯乘勝追擊50余裡,一舉搗毀了位於過港埠的敵“靖衛團”指揮部,並直逼弋陽縣城。城內的敵人見狀頓時亂作一團,國民黨縣長嚇得打開南城門率先竄逃。金雞山阻擊戰是弋橫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的首場戰斗,取得了擊斃“靖衛團”副團長、殲敵30余人、繳槍數十支的勝利,鼓舞了根據地軍民反“圍剿”的信心。

克敵制勝,徹底粉碎第一次“圍剿”

金雞山阻擊戰當晚,邵式平率部隊回到山腳下的竹篷裡休息,剛好偵察到駐扎在青板橋的國民黨正規軍一個連向金雞山開來。敵人以為白天這裡進行過一場戰斗,工農革命軍早已轉移了,不料工農革命軍仍在金雞山就地伏擊。邵式平巧妙利用山間的有利地形和工農革命軍戰士擅長夜晚作戰的獨特優勢,採用游擊戰、運動戰等戰法,結合擲毛竹、扔大石塊及在鐵桶裡放鞭炮等“土辦法”迷惑敵人,以少勝多,一舉將國民黨軍第二路“圍剿”的部隊打退。

取得粉碎敵人兩路進攻的勝利后,邵式平分析戰場形勢,准確判斷:兩場戰斗的勝利必然震動國民黨軍,敵人肯定會把兵力收縮回弋陽縣城。工農革命軍顧不上剛剛經歷兩場戰斗的疲勞,當晚連夜從金雞山出發,急行軍80余裡,在預先算定的敵人撤退必經之路——弋陽縣樟樹墩附近設下埋伏。敵人急於趕回縣城,根本沒有想到會遭遇伏擊。等敵人過了一半,邵式平一聲令下,攔腰截斷敵人,敵人頓時亂作一團。工農革命軍主力部隊、地方武裝齊上陣,甚至連被敵人脅迫的挑夫都反過來加入戰斗。此戰最終消滅了敵人兩個排,繳槍50支,子彈兩挑擔。在根據地軍民的打擊下,“圍剿”的敵軍倉皇退出根據地。至此,工農革命軍在38小時內三戰三捷,國民黨軍的“圍剿”被徹底粉碎。

三次伏擊戰的重大勝利,被閩浙贛黨史工作者概稱為金雞山大捷。金雞山大捷后,工農革命軍正式被更名為紅軍,並由一個連擴編為兩個連,革命隊伍得到了迅速壯大,贛東北地區敵軍聞邵式平的大名而喪膽。金雞山大捷打出了贛東北工農革命軍的軍威,鍛煉了革命隊伍,為日后贛東北紅軍總結戰略戰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極大地提振了革命群眾的士氣,鞏固了新生的紅色政權。此后,弋橫革命根據地進一步發展為信江、贛東北直至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最興盛時包含閩浙皖贛四省邊界的五十二縣,延綿縱橫五百余裡。

(責編:黃瑾、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