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江蘇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攻關——

擰成一股繩 撐起一座橋(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本報記者 王 軍 郭雪岩

2024年06月09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6月5日早上7點,得知4根橋纜斜拉索上船,薛花娟鬆了口氣。

  不到中午,這些每根長633米、重110噸的巨型“鋼繩”,就能抵達不遠處的常泰長江大橋。合龍在即,5天后再交付最后4根,項目就能順利完成。

  薛花娟是江蘇法爾勝纜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這些年,法爾勝的橋纜索被運用在全世界超1200座大橋上。

  “如果說斜拉索是大橋的基礎,鋼絲就是斜拉索的基礎。”薛花娟說。沒有足夠強的斜拉索,就無法支撐主跨長達1208米的公鐵兩用常泰長江大橋﹔而隻有足夠強的鋼,才能讓斜拉索實現高達2100兆帕的抗拉強度,這相當於用一根鋼絲吊起7輛小汽車。

  此前,橋梁使用的斜拉索強度最高隻能達到2000兆帕。從2000到2100,看似隻提高了100兆帕,研發人員卻攻關了4年。

  這一強度的斜拉索如何實現?答案就在江蘇江陰兩家公司的協作攻關、聚力創新裡。

  2018年,對常泰長江大橋橋纜索的研制正式啟動。自此,每3個月,興澄特鋼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張劍鋒都會帶著5卷樣品盤條出現在車程40分鐘之外的法爾勝生產線旁。

  常泰長江大橋最粗的斜拉索直徑可達200毫米,由499根7毫米的高強度鋼絲組成。興澄特鋼從2004年開始為法爾勝的橋梁纜索提供原材料,也就是鋼絲的初級形態——盤條。“要想提高纜索的強度,作為產業鏈上游的盤條也必須提高自己的極限”,張劍鋒介紹,從鋼的成分設計、組織均勻控制,到提高純淨度,團隊全方位發力,做了大量試驗。

  同時,下游的法爾勝也沒有“坐等”。拉拔工藝是制造高強度鋼絲的關鍵。薛花娟和團隊經過40余次試驗,開發出新型拉拔潤滑技術,並配合模具結構設計等手段,為盤條降溫,實現高強鋼絲的順利拉拔。

  樣品盤條,張劍鋒送了30多次﹔樣品拉拔后的試制結果,法爾勝也次次送到興澄特鋼。雙方在彼此生產線上加強溝通,一起坐下來分析試制數據,用掃描電鏡等方式分析判斷:是否有先天裂紋、夾雜物等,找到問題,再各自改進。

  試制、分析、整改、驗証,產業鏈上下游兩家公司各自發力、彼此協力、形成合力。2022年,興澄特鋼成功試制盤條﹔同年,法爾勝完成對常泰長江大橋斜拉索的試制,並於2023年實現量產。

  創新成果不僅用於這一個項目。在生產盤條的基礎上,興澄特鋼開發出高強度鋼絞線,可用於鐵路高架橋建設。“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佔比達到3.92%,產品已應用於航空航天、深井油田等高精尖領域。”興澄特鋼黨委書記白雲介紹。

  近年來,江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方向征集重大技術難題,由企業牽頭開展項目攻關。“目前已組織實施258項、驗收126項,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等一批技術產品取得突破。”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萍表示。

  “和上下游企業擰成一股繩,我們才能把橋纜索用在一個又一個重大工程上。”薛花娟說,現在,法爾勝和興澄特鋼又在合力攻關世界最大跨度懸索橋張靖皋長江大橋的橋纜索,強度要求達到2200兆帕,難度更上一個台階,但創新的路在腳下。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9日 01 版)

(責編:馬昌、溫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