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西寧市持續推進城市綠化工程

高原“綠谷” 青綠滿城(探訪)

本報記者 賈豐豐

2024年06月04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市民徜徉在西寧街頭的丁香樹下。
  黎曉剛攝(人民視覺)

  俯瞰西寧市北山美麗園。
  黎曉剛攝(人民視覺)

  西寧市北川河濕地公園。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核心閱讀

  多年來,青海省西寧市克服高寒貧旱等不利條件,不斷推進城市綠化工程。截至2022年末,西寧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4349公頃、綠化覆蓋率增長至40.39%,城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地空間布局日趨均衡,實現了從缺林少綠到高原“綠谷”的美麗蝶變。

 

  一場雨過后,湟水河兩岸綠意更濃。公園裡、南北山、路兩旁,游人如織,享受著青海西寧這座高原城市的滿眼青綠。

  作為西北地區首個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雙重榮譽的省會城市,西寧以綠化為民、綠化惠民為目標,克服高寒貧旱等不利條件,不斷推進城市綠化工程。

  綠“上”山

  幾代人接力南北山綠化

  “砰、砰、砰……”鐵锨拍打著黃土,一個身著迷彩服、頂著黃草帽的身影忙碌在樹林中。作為西寧楊溝灣東山綠化區的護林隊隊長,53歲的李玉斌跟這片林子打了一輩子交道,熟悉每棵樹的“脾氣”,“全市南北山綠化的第一批項目就在楊溝灣,從30多年前到現在,人跟山要綠、樹跟山要活路,眼前的景象,不容易!”

  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干旱少雨、高寒冷涼是西寧氣候的鮮明標簽,綠色一度是西寧人眼裡的“奢侈品”。“一起風,沙塵像湯水一樣漫過城區,嚴重時,連眼睛都睜不開﹔一下雨,泥水從山溝溝裡順勢而下。”回憶起當年的情形,李玉斌直搖頭。

  為了改善南北山生態環境,青海省委、省政府依托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整合各方力量,推行責任分區,著力打造被譽為西寧“造肺工程、潤肺工程”的南北山綠化工程。

  “幾十萬畝的山野,沒有一個山泉水源,栽樹,談何容易!我們從山下擔水澆樹,睡覺的時候,就地挖個地窩子、鋪塊塑料布……”當年的不易如今已化作談笑時的風輕雲淡,李玉斌說,“如今,水管直接通到山頂上,實現從大水漫灌到穴灌的精准控制,樹種也從單一的楊樹、榆樹、油鬆等,增加到現在的山桃、山杏、圓柏等幾十個品種,塊狀與帶狀相結合,綠化加美化的布局也讓南北山的顏值更高了。”

  南北山綠化總共四期工程和大南山生態綠色屏障工程接續實施,幾代人賡續奮斗染綠荒山。如今,西寧南北山工程綠化總面積達到5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30多年前的7.2%大幅提高到79%、森林蓄積量由1.8萬立方米顯著提升至15.5萬立方米。

  當年的壯小伙也變成了尕老漢,但不改的,是身上那股倔勁。“人在綠化大山,大山也在回應著人啊!”登上一處高地,高聳翠綠的青山近在眼前,摸著去年剛種的雲杉,李玉斌古銅色的臉上難掩自豪,“這背后,可不是簡單的數量增加,你看腳下土地,腐殖層越來越厚,土壤的肥力和保墒能力都在改善,還有成千上萬個保水保土的水平階和魚鱗坑緊密相連,水不下坡、泥不下溝,良性的生態循環系統正在形成!”

  花“綴”城

  一個丁香研究團隊的攻關

  每年初夏,西寧就成了丁香的世界。

  層層疊疊、密密匝匝的花朵芳香馥郁,香氣氤氳在西寧的大街小巷,西寧人毫不掩飾對丁香的偏愛,並將它確定為西寧的市花。

  對於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錦梅和她的同事們來說,丁香,更是一份事業。

  “受制於高原氣候,西寧城一過5月,基本上看不到任何開花的喬灌木,以前每次去南方出差,看到街頭巷尾的點點繁花,發自內心地喜愛和羨慕,就想著,什麼時候我們西寧也能滿城繁花啊!”干了幾十年林業育種的張錦梅在心裡憋了一股勁。

  考察來研究去,張錦梅和同事把目光投向了丁香。

  “雖然丁香在西寧的種植歷史很悠久,但過去西寧大街上栽植的丁香品種雜亂、退化趨勢加快,尤其是外來樹種沒有通過驗証就被盲目引進,不僅景觀效果不好、成活率低,還造成資源浪費。”2013年開始,張錦梅和同事們走遍青海、甘肅等地的懸崖峭壁,尋找生存環境受威脅的丁香,開展繁育試驗研究,爭取合理利用種質,達到有效保護。

  “以羽葉丁香為例,雖然花型和葉片都很美麗,但不適應西寧環境,自繁率很低,當時是瀕危物種,而且羽葉丁香木質化程度高、扦插成活率低。”張錦梅說。經過團隊四處跋涉尋找、採集標本和繁殖材料,以暴馬丁香和北京丁香作為砧木進行嫁接,同時用組織培養的方式培育組培苗,歷經10年,羽葉丁香目前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規模繁殖及推廣示范,為西寧的街頭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丁香不僅美麗芳香,更打動人的是它的堅韌與頑強,耐寒耐旱,朴素淡雅,與高原人的性格很像。”張錦梅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錦梅和團隊的努力下,什錦丁香、四川丁香、羽葉丁香、遼東丁香、花葉丁香等紛紛在西寧“落戶”﹔西寧也建成了全國首個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丁香的品種從原先的18種增加到88種,種質增加到103份,實現可繁育69種。

  城“增”綠

  大小綠地散布城市各處

  從空中俯瞰,湟水河穿城而過,綠綢帶般的兩岸山野碧綠通透,高樓聳立的城區間,一塊塊或大或小的綠地如翡翠般星羅棋布於西寧城中。

  近年來,西寧市加速城區增綠增景,不斷優化城市公園綠地布局,構筑公園游園、街頭口袋公園、景觀道路和三河綠色水岸等生態廊道網絡,著力擴增城市綠地空間,提升城市生態綠化品質,截至2022年末,西寧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到40.39%、綠地率達40.1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08平方米。

  “別看這小小的200多平方米,健身設施、市政設施一應俱全。”城中區七一路小游園裡,陽光正好,為市民賈海軍和朋友們提供了好去處,“這裡離家很近,幾步路就到,我們老年人健身聊天,孩子們蕩秋千、踢踢球,游園雖小,作用很大!”

  街頭小綠地,連著大民生。西寧大力開展公園游園、廣場及道路綠化建設和景觀提升改造,著力打造精品綠地景觀……截至2023年末,西寧共有公園40個,眾多街旁綠地散布城市各處,開窗望綠、出門見綠的生活已經成為老百姓最平凡的幸福。

  “在后營街、新民街等老城區,普遍存在人員密集但綠化基礎相對薄弱的問題,我們見縫插綠、見空置綠,通過增加苗木品種、豐富配置模式、完善園林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等方式,充分利用夾角小綠地,讓城市的‘口袋公園’隨處可見。”西寧市林業和草原局城市綠化管理科科長陳麗霞介紹,“同時,我們結合新區建設、舊城改造,以新建增綠、提升擴綠、拆違建綠、添色增彩為切入點,打破以往單一的栽植模式,通過豐富園林植物品種、改變植物配置模式,營造出立體空間豐富、綠化層次錯落有致的園林景觀效果。”

  從缺綠少綠,到植綠擴綠,再到愛綠興綠,西寧的綠色成果,惠及市民身邊,西寧的綠色蝶變,更離不開每位市民的參與。西寧市推動義務植樹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鼓勵青少年、企業職工、機關干部等通過不同形式,將義務植樹的盡責形式拓展到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等,網絡植樹實體化、實體植樹基地化、公民盡責方式多樣化的目標也在這片土地上逐漸清晰。

  綠色的植被、美麗的景觀,正和這座充滿朝氣的西北城市一起生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4日 07 版)

(責編:彭靜、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