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老潘家的電工包,輕嘞很(幫扶縣駐村手記)

本報記者 欒心怡 國家人文歷史記者 張呂弘揚

2024年05月24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腳油門,順著平闊的村道,掠過金黃的麥田,接著一聲大嗓門:“姨,俺來修電!”

  載著工具,河南省虞城縣潘小樓村村民潘銀陣把貨車開進鄉親家的小院,再不用像父親潘六榮一樣深一腳淺一腳,也不再聽螺栓在電工包裡顛得丁零當啷。

  30年的歲月裡,電工手藝跟著電工包,從老潘傳給小潘。“擱以前,包裡塞得滿滿當當,一彎腰,撅出幾把螺絲刀。”潘銀陣說,“現在,通了路,買了車,有功能強大的新工具,還有更精細的新活計。俺家的電工包,輕嘞很!”

  輕了,因為泥水路變成水泥路,“村村通”升級為“戶戶通”。

  潘銀陣的個頭還沒有麥子高的時候,潘六榮就在村裡做起了電工。那會兒院門一響——“老潘,幫個忙!”挎上電工包,潘六榮一個箭步就跳上自行車,穿土路、越田埂、蹚泥水……看著麥浪后退,望著塵土飛揚,幼時的潘銀陣跟著父親走村串巷。

  “有時遇上爛泥路,泥漿裹滿車輪,實在騎不動了,隻得先把孩子抱過去,再回來扛車子。”潘六榮說。

  改變發生在6年前,當3.6公裡長的水泥路貫通潘小樓村,老潘父子倆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去年,家裡添置了貨車后,常用的工具桶、腳手架就放在車上,隨用隨取,電工包裡隻裝些最常用的工具。

  “出門就有路,抬腳就上車,得勁兒!”潘銀陣說。

  輕了,因為電動扳手可以“以一當十”。

  潘銀陣的記憶裡,父親的電工包“恁沉”,除了塞進不同規格的螺栓、扳手,還得備著手套、汗巾。擰螺絲的時候,一把把扳手擰過去,“磨出一手老繭不說,半天也不見得能干完活”。

  這些年,潘銀陣慢慢把電工包裡的工具換成多功能、更便捷的電動款。換上各種規格的批頭,一個電動扳手就能頂十把螺絲刀——對准螺栓,按下按鈕,電機嗡嗡作響,幾秒的工夫,螺栓緊緊旋入。“再換上鑽頭,還能當電鑽使嘞!”

  “說不清啥時候,電工包在肩膀上勒出的紅印子就沒了。”潘銀陣撓撓頭,笑了。

  輕了,因為農舍屋頂“晒著太陽把錢賺”。

  4年前,潘銀陣路過外村時,偶遇屋頂上的一排排“藍色板板”,遠遠望去,在烈日下熠熠生輝。這是啥?潘銀陣第一次聽說“戶用光伏”這個詞,也是第一次知道,電不僅可以從發電廠來,還能從陽光裡生。

  靠不靠譜?跟父親一合計,潘銀陣決心從自家開始試驗。跟相關企業簽完合同,挎起背包,爬上屋頂,測量尺寸,搭架裝板,連接電纜,聯通電網……電工手藝派上新用場。

  變化,也發生在一次次的測量、接線架網中。

  工具更精了——電動扳手、鉛垂儀、壓線鉗等幾樣工具,便能適用大多數工作場景,電工包裡再也不用塞得滿滿當當。重量更輕了——安裝光伏板時,需要根據屋頂實際尺寸,切割焊接支架。過去,老式的切割機、電焊機“搬一次恁費勁”,現在有了輕量化、小型化的便攜設備,出門一次就能帶齊。

  “勁兒都使在刀刃上,更考驗腦袋瓜子了!”潘銀陣說。

  光伏板怎麼裝才能更充分地獲取陽光?位置朝向、傾斜角度都有講究。電纜怎麼鋪才能最大化提升電能傳輸效率?路徑規劃、排布方式都得注意。“這裡頭學問多,功夫得做到前頭。”潘銀陣說,“先動腦筋再動手,活才能干得更麻溜兒。”

  第一個月,看著自家的戶用光伏帶來的2000多元收入,老潘和小潘臉對著臉樂了。“晒著太陽把錢賺”的消息很快從村西頭傳到了村東頭。隨著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找潘銀陣修電的鄉親少了,安裝光伏板的活計卻一天天多起來。

  聽到發小潘超鋒決定回村跟著“一塊兒干”的時候,潘銀陣心裡“美嘞很”。如今,開著嶄新的貨車,小伙子們在歡聲笑語中一路前行。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4日 07 版)

(責編:唐宋、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