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沙漠追“光”記(探訪)

本報記者 雷 聲 張丹峰 鄧劍洋攝影報道

2024年05月24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施工現場,推土機正在推沙平整場地。

  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導工程項目現場,挖掘機進行覆土作業。

  億利立體生態光伏項目區,光伏面板下長出牧草。

  晨光熹微,旭日方升,驅車駛入庫布其沙漠。車入沙漠越來越深,機器轟鳴聲越來越響。

  “看,我們到了!”順著三峽陸上新能源總部副主任專業師王亞瓊手指的方向,隻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

  上百台推土機在沙地上來回穿梭,推沙開路、平沙整地,一道道筆直的軌跡向遠處的沙丘不斷延伸。

  “沙漠地勢起伏不定,我們需要平整場地,方便光伏板的安裝。”王亞瓊告訴記者,“在不久的將來,這片漫漫沙海將變身為一片深藍色的‘光伏海洋’。”

  2022年8月,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北部庫布其沙漠的三峽集團新能源基地項目成功獲批,成為國家“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重要項目,建設光伏800萬千瓦、風電400萬千瓦,配套煤電400萬千瓦,配置儲能500萬千瓦時。

  “項目先導工程一期光伏裝機100萬千瓦,已於去年12月實現全容量並網。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后續項目。”內蒙古三峽蒙能能源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那貴挺說。

  太陽漸漸升起,天空越來越明亮。離開施工現場后,記者前往先導工程一期的升壓站。沿途,道路兩旁的綠樹順著公路延伸﹔遠處,片片綠植頑強生長,沙漠上覆蓋著的草方格環環相扣。

  車輛駛入升壓站,一幢白色建筑進入視線。“這是智控樓,外牆採用了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能將太陽能發電產品集成到建筑上並實現發電。”內蒙古三峽蒙能能源有限公司專業師馮瑞說。

  走進升壓站控制大廳,各種生產參數在大屏幕上一覽無遺。“我們一直在探索智能運維模式。目前,光伏場區通過無人機智能巡檢,隻需一個月就能完成先導工程一期全部光伏面板精細化巡檢,極大提升了巡檢效率。”馮瑞表示。

  不遠處的光伏板下,一台台挖土機正在進行覆土作業。

  “項目所在區域以流動、半流動沙丘為主,直接在流沙上栽種植物容易被風蝕和沙埋。為使沙質土壤更適合種植,我們將附近黃河兩岸的淤泥與表層沙摻拌,並添加有機肥形成覆土,同時引入附近煤礦開採過程中經淨化處理的疏干水進行滴灌。”那貴挺說,后續計劃種植苜蓿、沙柳、紫穗槐等植物,努力實現種植區在自然條件下的可持續發展。

  驅車離開升壓站,向著庫布其沙漠北緣進發。一路上,片片綠意迎面而來。

  “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治理區防沙護河鎖邊林帶。”億利庫布其光伏治沙區域公司總經理李平說,30多年來,公司聯合相關單位,在黃河“幾字彎”南岸、庫布其沙漠北緣建設了240多公裡長、3公裡寬的庫布其治沙護河鎖邊林,基本遏制了沿線黃沙侵入黃河。

  遠處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浮動著耀眼的藍波,板下綠意蔥蘢,與茫茫黃沙形成鮮明對比。“前面就是我們的立體生態光伏項目區。我們在光伏板下種植了四翅濱藜、檸條、花棒、沙柳等。”李平告訴記者。

  “經過實踐,我們提出了以灌木為主體、喬草為補充的‘喬灌草181’生態治沙模式,即防沙綠化植物選種搭配比例為喬木10%、灌木80%、草(藥)本10%。”李平說,沙生灌木抗旱節水、根系繁茂且易成活,喬木可遮陰護沙,草(藥)本能固氮改土,三者混合種植、取長補短,在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的實踐中已取得顯著成效。

  返程路上,夕陽西下,余暉在連綿的光伏板上跳躍。光伏板上產綠電,板下變綠洲的實踐還將在庫布其沙漠繼續下去,祖國北疆這道綠色長城也將構筑得更加牢固。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4日 07 版)

(責編:唐宋、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