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西藏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

推動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布)

本報記者 袁 泉 瓊達卓嘎

2024年05月24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5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西藏自治區有關負責同志圍繞“推動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介紹了相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心系西藏各族人民,親自為新時代西藏工作謀篇布局,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召開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為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嚴金海說,西藏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聚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和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大力推動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從190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4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5.23萬元增長到6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多年保持在全國前列。

  堅持因地制宜,塑造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優勢

  嚴金海介紹,西藏立足資源稟賦和自身發展條件,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持續壯大文化旅游、特色農牧、高新數字、藏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培育高原輕工等產業,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文化旅游產業方面,西藏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來觀光旅游。2023年,西藏接待國內外游客551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51億元,分別增長83.7%和60%,均創歷史新高。

  在特色農牧業方面,西藏通過科技賦能,大力發展青稞、牦牛、藏羊、藏雞等高原特色優質資源產業,選育出了藏青3000等7個青稞高產新品種以及半細毛羊、雪域白雞等多個畜禽新品種。

  西藏的低溫、低壓、低濕等氣候特點和低成本的清潔能源,為發展高新數字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目前,西藏正在打造綠色大數據中心,規劃投資118億元,可以安裝7萬個機櫃。2023年,西藏數字經濟產值達250多億元,增長19%。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

  西藏持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辦實辦好學校供暖、邊境縣城鄉鎮供氧、縣區公立醫院供暖、解決高海拔農牧區季節性斷水問題等民生實事,大力改善水、電、路、訊、房等方面條件。

  嚴金海說:“各族群眾的生活實現了從水桶到水管、油燈到電燈、土路到油路、氈房到瓦房的滄桑巨變。現在西藏所有的中小學供暖已經實現了全覆蓋。”

  西藏告別了“飲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住房難”“致富難”等問題。通過加大投入深埋管道等,西藏解決了高海拔地區自來水季節性斷水問題。2020年底,全區最后一個地級行政區阿裡通了大電網,至此全區74個縣區實現了主電網全覆蓋。公路裡程突破12萬公裡,所有的縣鄉和建制村都通了柏油路或硬化路,高速公路總裡程達1105公裡,7個地市有5個通了高速。全區行政村光纖寬帶、4G信號均實現全覆蓋。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41.32平方米。2023年,西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萬元,比“十三五”末增長36.5%。

  堅持保護第一,擦亮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西藏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指示,雪域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得到了最有效的保護。

  目前,西藏保護地面積佔到全區國土面積的36%,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到50%以上。西藏水資源總量佔到全國的16.5%,草原面積佔到全國的30%,冰川面積佔到全國的41%,濕地面積佔到全國的18.3%,湖泊面積佔到全國的40%。藏羚羊數量增加到30萬隻,黑頸鶴數量也超過1萬隻。

  通過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一大批西藏群眾吃上了“生態飯”。220多萬農牧民群眾享受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補助獎勵。全區每年設置的生態管護崗位達44萬個,年人均增收3500元。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汪曉冬介紹,西藏深入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根基進一步夯實,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綠色低碳產業不斷壯大。

  嚴金海表示,西藏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奮力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嶄新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4日 03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