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4日10:15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這個春天,宜賓市長寧縣龍頭鎮龍華村村民文小彬一家心情格外愉悅,僅靠賣掉第一季竹蓀,他家就掙了10多萬元。
2022年,在村“兩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幫助下,在外務工的文小彬返鄉流轉了近30畝土地種植竹蓀,還流轉了30多畝田地發展稻蝦綜合種養。“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我提供技術指導和貸款擔保,讓我安心創業,今年我家收入預計超過30萬元。”文小彬黝黑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集體增收,村民獲益,正是宜賓市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經營主體散、專業人才少、政策支撐不精准等突出問題,宜賓市堅持以黨建為牽引,創新探索全覆蓋優化發展體系、全方位匯聚發展人才、全要素配置發展資源的“三全”模式,切實提升了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效。
優化發展體系
由“夯基壘台”到“積厚成勢”
文小彬所在的龍華村,水產養殖資源豐富,歷來有魚苗養殖、稻蝦綜合種養的傳統,然而養殖模式老套、科技水平不高、魚苗品種單一等諸多問題,成為制約村上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
在村黨支部書記錢四靈等人帶領下,龍華村探索“黨建+村集體+公司+農戶”的模式,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成立長寧縣龍頭鎮龍華村興榮養殖有限公司,打造龍華村名優水產健康養殖基地等,助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依托村資公司,整合鄉村資源,是宜賓向改革要鄉村發展活力的其中一環。
為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更好應對不斷變化的“大市場”,宜賓市規范組建縣、鄉、村三級村資管理公司,並厘清職能職責,著力構建上下貫通、全面覆蓋的發展體系,凝聚起鄉村要素合力,激活發展動能。
“三級村資管理公司是指由縣級相關部門牽頭抓總,10個縣(區)成立村資管理總公司或專門服務集體經濟發展的縣屬國有平台公司﹔132個鄉鎮(涉農街道)組建鎮屬國有平台公司,發揮縣和村之間統籌協調的紐帶作用﹔指導行政村全覆蓋成立集體公司,由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管理,依法獨立進行相關經濟活動。”宜賓市委組織部相關責任人介紹。
敘州區柏溪街道南京村種植大頭菜歷史悠久,但由於基礎設施薄弱、市場渠道不暢等原因,2023年以前一直未能實現大頭菜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2023年8月,村黨支部書記尹昭凱帶領黨員、群眾,在村子原有“黨建+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下,成立了宜賓蜀穗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專業從事農副產品收購、生產、銷售和水產養殖、銷售業務。公司以盤活村集體閑置資產和集體田地為抓手,通過對上爭取項目資金,建成2000平方米大頭菜加工廠和50畝稻蝦基地,帶動3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村民尹昭祥是大頭菜種植戶,也是大頭菜加工廠的工人,談及現在的生活,他非常滿意:“有了村資公司,我們賣菜不難了,還能就近打工,村集體每年還要分紅,日子越來越好了。”
優選致富帶頭人
從“單打獨斗”到“攥指成拳”
初夏,位於宜賓市翠屏區牟坪鎮龍興村的三角梅主題園內。玫紅、淡粉、淺杏……各色三角梅正競相開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賞花打卡。自開園以來,三角梅主題園年平均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三角梅年產量50余萬株。
就在主題園不遠處的川南橘鄉柑橘基地,一株株柑橘樹苗綠意盎然。基地裡,農戶們正忙著為柑橘樹苗修剪枝葉、噴洒防虫藥,為柑橘安穩過夏做足保障。
難以想象,如此熱鬧的龍興村曾是發展基礎薄弱的丘陵村,缺乏支柱產業,更缺乏致富引路人。
2007年,陳建秋擔任村黨總支書記,此后他帶領龍興村黨員群眾創新探索“一統四帶”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模式,以優質柑橘和鄉村旅游為主導,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最大限度激發農村經濟活力。同時,陳建秋將本土人才、返鄉民工、外來投資者納入鄉賢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2022年,陳建秋獲評宜賓市首批“標兵書記”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為破解人才制約瓶頸,宜賓市從鄉村人才隊伍的實際出發,從“選、育、留、借、用、管”多點著力,讓“領路人”“實干家”“開拓者”等人才各展才華、相互激發,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不竭動力。
發揮“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宜賓市把“任職期間所在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100萬元”作為選拔市級“標兵書記”的“硬指標”,設置兩年有效期,對“標兵書記”進行提級管理並給予“人才綠卡”等優惠服務。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必學、必練、必考核項目,示范帶動1656名村級黨組織書記成長為集體經濟發展的“行家裡手”。
同時,宜賓市充分發揮國企優勢,創新啟動“國企人才興村計劃”,集中選派52名市縣國企人才到連片發展重點村擔任職業經理人,提升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村企共建助力鄉村振興。積極引導650余名退二線領導干部、金融機構專家、涉農專業技術人才等,下沉個人原籍或工作成長地所轄村擔任金融顧問、財務助理、技術專家等,協助村“兩委”抓好產業發展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重點項目推進等工作任務。
整合資源合力推進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
今年第一季度,宜賓市筠連縣肉牛綜合產值達到了27.71億元。
筠連有“中國黃牛之鄉”的美譽,地理、氣候條件得天獨厚,肉牛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在筠連,有不少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黃牛養殖。“去年我們景陽村集體經濟組織養了100頭牛,總共賣了180萬元左右,今年計劃喂養140頭。”鎮舟鎮景陽村黨總支書記李光先說。
如何立足自身實際做強肉牛產業,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針對各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單一扶持項目及資金落地收效甚微、資源資產開發力量分散等問題,我們指導各鄉(鎮)通過資金整合、項目集中、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共用等方式,推動發展關鍵要素集聚生效,以合股經營、分紅獲利或代產分銷、提成獲利等形式推動弱村抱強村、村村互幫帶。”筠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筠連縣選擇產業基礎好的五鳳村為核心建成四川省三星級肉牛現代農業園區,輻射豐收村、聯絡村等8個村,創新開展“1+7”連片抱團高質量發展綜合示范區(下稱“示范區”)模式,集中連片推進水網、路網等配套建設,構建生態化、有機化、標准化、機械化和科技化的綜合示范區。
隨著示范區的建立,8個村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種草、養牛、肉牛屠宰、牛肉干制作等相關產業,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肉牛養殖產業鏈。不僅如此,示范區還形成了統一的筠連黃牛價格區間,通過良性競爭,有效保護養殖戶利益。
“在政策支持和多部門合力推動下,從縣級金融機構選派72名‘金融顧問’到村開展工作,開發‘奶牛貸’等助農金融產品,為養殖戶全方位提供金融政策和支持。”筠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養殖戶的養牛信心增強了,全縣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
放眼全市,宜賓又是如何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據了解,今年,宜賓市持續在書記領辦、連片規劃、要素賦能等方面發力,通過激發“黨建資金”撬動效應、“扶持項目”示范效應和“配套政策”支撐效應,構建完善“市統籌謀劃、縣協調推進、鎮組織實施、村落地落實”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全域提質、連片共興”的發展態勢。
如今,宜賓廣大鄉村的發展理念正悄然發生改變,面對你趕我超的新局面,各村正積極拓寬發展思路,尋找新興業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四川黨的建設》全媒體記者 余娜)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