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從塞罕壩機械林場到雄安新區千年秀林

燕趙大地 枝繁葉茂(美麗中國·夏意漸濃①)

本報記者 張騰揚

2024年05月21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雄安郊野公園城市森林區域。
胡 忠攝(人民視覺)

塞罕壩機械林場大喚起分場苗圃負責人楊月元(左)和同事一起扦插藍靛果。
張 鵬攝(人民視覺)

雄安新區燕南堤公園。
人民網記者 李兆民攝

編者按:5月20日是今年的小滿節氣,夏意漸濃。夏日是生機勃發的季節,也是孕育收獲的季節。自然萬物拔節生長,各地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也在火熱展開。

在河北,綿延的綠意從塞罕壩延伸到雄安新區﹔在貴州,一片“遠道而來”的葉子帶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百姓增收﹔在福建,守護母親河讓周寧縣的生態質量越來越好……

本版今起推出“美麗中國·夏意漸濃”系列報道,聆聽這一個個故事串成的音符,奏出一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夏日交響曲。

5月的華北平原,夏日氣息漸濃。

白洋澱畔,雄安新區的千年秀林枝葉繁茂、綠樹成蔭,而位於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的塞罕壩,浩瀚林海才剛剛冰雪消融、綠意新染。

雄安千年秀林的養護工們除去雜草,呵護森林成長﹔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工人們栽種下一棵棵樹苗,孕育新的希望。綠色在大地綿延,讓更多群眾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有人植樹,有人呵護,有人樂享。遼闊的燕趙大地上,關於綠色的故事久久傳唱。

植  綠

5月上旬,位於塞罕壩最南端的塞罕壩機械林場大喚起分場,落葉鬆剛剛吐出新芽,楊柳花挂上枝頭。塞罕壩機械林場今年的植樹造林工作,就從這裡開始。

清晨,大喚起分場副場長王金成匆匆吃過早飯,急忙趕赴造林現場。“分場今年造林任務有2400多畝,4月底的降雪增加了土壤墒情,我們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王金成說。

抵達80號營林區,在平整好的苗木轉運場內,整齊擺放著用於造林的營養缽苗木。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一株株苗木輕輕放到轉運箱內,裝車出發。行至陡峭的山坡腳下,可見坡上一排排規整的樹坑。四周零散的小坑,是刨開石頭后的痕跡。

“之前塞罕壩所有能造林的、適合樹木生長的地塊全都種上樹了,現在隻剩下一些陡坡、石質陽坡。”王金成說,“比如石質陽坡,放眼望去全是石頭,扒開石頭,土質層隻有5到8厘米。在這些坡上造林,必須先把石頭全部刨開。”而且,由於坡度在40度以上,機械大多無法到達,造林工作隻能依靠人工完成。

工人們從車上取出苗木、扛著上坡、輕放在栽植坑的一角,再用特制的造林鐵鍬在栽植坑的中央挖出小坑,切根、填土、去杯、擠實、再填土、擠實、覆土……一株苗木的栽植完成了。

“塞罕壩機械林場的職工們有著豐富的造林經驗,每到造林季,技術人員一直奔波在各作業塊,嚴格管理苗木的貯、運、轉、散、栽每個環節,確保苗木成活率,讓森林更加健康。”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於士濤說。

林場建場初期,樹種單一,防災抗災能力相對較弱。為了提升森林質量,塞罕壩機械林場近年來積極調整樹種結構。“要把這來之不易的百萬畝林海撫育好、管理好、保障好,林場就得著力建設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於士濤說。

營造多樹種、多層次、復合式的森林結構,苗木是基本保障。

在大喚起分場的苗圃裡,挺拔的水曲柳環繞四周,針葉樹、闊葉樹、灌木、果樹分布其中……20多名林業工人正在灌裝容器苗。

“在培育鄉土樹種的基礎上,我們先后引種馴化了東北紅鬆、柞樹、白樺、藍靛果等多個樹種,效果顯著。”大喚起分場苗圃負責人楊月元說,“今年,苗圃將扦插6萬余株藍靛果,繼續把鄉土樹種的培育和引種異地樹種馴化作為重點工作,保障林場造林優質苗木供應。”

護  綠

塞罕壩機械林場向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

在雄安新區起步區北部綠化帶中,有一片樟子鬆已經四五米高、枝葉蒼翠。“這片林子的樹苗大多來自塞罕壩機械林場,我們將其命名為‘塞罕壩林’,意在雄安新區千年秀林的建設中,把塞罕壩精神傳承發揚下去,讓綠色的種子在燕趙大地不斷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綠化帶標段負責人王漢說。

“千年秀林,並不是說每一棵樹能活上千年,而是在悉心養護的前提下,讓樹木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形成一個能夠自然演替、持續更新、生機勃勃的千年森林。”王漢說。

據悉,自2017年11月雄安新區啟動千年秀林工程建設以來,已累計造林47萬余畝,植樹超過2300萬株,森林覆蓋率由11%大幅提升至近35%。目前,雄安新區生態空間骨架基本形成,集中連片的造林任務基本完成。

千年秀林的苗木養護已實現全天候巡查、網格化管理。每天,王漢和養護工們都要在林子裡面走上兩三萬步,檢查苗木是否出現倒伏或病虫害、排查相關隱患、修剪清理林間雜草等。

“種上樹,環境更好、空氣更清新了,森林巡檢也是一種享受。”王漢撫摸著樹干說,“看著這些樹慢慢長高,很有成就感。”

“千年秀林中可是有200多種樹哩!”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生態事業部副協調人劉志軍說,“千年秀林營造的是異齡、復層、混交的近自然林,豐富的樹種提高了森林的生物多樣性,也能更好抵御病虫害。”

除了科學的種植規劃和細心的人工養護,現代科技手段也為千年秀林保駕護航。走進林區,仔細一看,每棵樹上都貼著二維碼,打開“雄安森林”APP掃描一下,就能進入雄安森林大數據系統,看到這棵樹的栽種時間、生長和養護情況等信息。

“用大數據系統能實現對樹木的全生命周期管護,為研究樹種生長規律、森林系統生長規律和科技創新提供詳實數據。人們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在網上認領樹苗,參與到種樹護林中來。”劉志軍說。

享  綠

隨著發令員一聲令下,一群初中生和家長從雄安新區千年秀林驛站出發,爭相奔跑向前。這是雄縣第一初級實驗中學前不久舉行的親子拓展活動。

夏意漸濃,林木郁郁蔥蔥,五顏六色的花朵散落其間。奔跑在棧道上,掠過一棵棵綠樹,聞著花草的芳香,還有鳥叫聲不時傳來,令人心生愉悅。

七年級三班張宇彤的家長表示:“既能欣賞沿途美景、呼吸新鮮空氣,也能讓孩子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鍛煉勇敢、堅韌的品質。”

森林環城、濕地入城,3公裡進森林、1公裡進林帶、300米進公園……雄安新區規劃“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格局,形成均衡分布的森林游憩空間。其中,雄安新區建成的郊野公園、悅容公園等多個公園,不僅具備生態涵養、改善人居環境的功能,還為大家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

“家門口就有這麼多公園,空氣好、風景美、面積大,特別適合放鬆心情、感受自然。”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居民肖秋雲說。

悅容公園位於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園內建筑古風古韻,配套功能也日益豐富,居民和游客可以在煮茶室體驗茶文化、在悅容工坊研學古建筑文化,在芙蓉渡體驗娛樂游戲等。

走在悅容公園內,一名“童聲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講解,贏來圍觀群眾陣陣掌聲。這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雄安校區的學生孫鶴軒,從公園標志性建筑到雄安新區的建設理念和歷史文化故事,孫鶴軒娓娓道來、毫不怯場。

“‘童聲講解員’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外知識、認識了很多小伙伴,還鍛煉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呢。”孫鶴軒說。

此外,位於雄安新區北部的雄安郊野公園建有14片城市森林和14座城市展園,總面積2.62萬畝,有40多萬株喬木。在城市展園內,已經開發建設了多處親子主題樂園,種類多樣、各具特色,成為當地居民“遛娃”的好去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1日 14 版)

(責編:彭曉玲、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