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棋
2024年05月20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動輒幾十萬元,“三金”不夠要“五金”,甚至要“五金一鑽”……一段時間以來,高額彩禮成為社會公眾的熱議話題。每一次對彩禮話題的熱議,都牽動著適齡青年及其身后家庭的敏感神經。
作為一種傳統的婚姻習俗,彩禮以男方送給女方禮物的形式,代表著締約征信、以彩示和、寓意吉祥,是雙方相互信重的象征,蘊含著深厚的禮儀文化。然而,有的地方彩禮“禮”的功能逐漸削弱,“利”的目的日益彰顯。一紙彩禮清單,異化為衡量婚姻價值的門檻。
高額彩禮並不只是居高的金額數值,其背后還隱藏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有的家庭因彩禮借貸背上債務,給新人婚后生活埋下隱患﹔有的青年因付不起高額彩禮不得不與心儀的對象分手。此外,高額彩禮還一定程度上物化了女性,男方付出更多金錢后,會額外提出諸多不合理要求,導致了對女性的不尊重。甚至還有不法分子渾水摸魚進行騙婚,讓男方人財兩空。
彩禮應該是婚姻的見証,不該是愛情的綁繩﹔應該是人生新階段開啟的象征,不該是兩位新人的籌碼﹔應該是關系的助力,不該是婚姻生活的負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今年2月正式施行。該司法解釋強調禁止以彩禮為名借婚姻索取財物的原則,並對彩禮的范圍、返還的條件、當事人的確定等予以規范,進一步統一裁判標准。
除了法治途徑,破解高額彩禮,推進移風易俗不在一朝一夕,還需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一方面要發揮媒體正面引導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正確的婚戀觀與家庭觀。另一方面要規范婚介市場,有關部門不妨建立婚介服務機構黑名單,借助行業協會制定婚介市場規范。
婚姻是美好的,新時代青年應當摒棄陋習,擁抱新風,讓婚姻始於愛,讓彩禮回歸“禮”。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