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補齊重症醫學醫療資源短板(政策解讀)

到2025年末,全國重症醫學床位達到15張/10萬人

本報記者 白劍峰

2024年05月14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實踐証明,加強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是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的重要舉措,對於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為有效擴充重症醫學醫療資源、優化醫療資源結構與布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日前印發《關於加強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持續完善重症醫學醫療服務網絡、著力加強重症醫學專科能力建設、有效擴充重症醫學專業人才隊伍、不斷推進重症醫學醫療服務領域改革等5個方面,全面推進重症醫學專科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到2025年末,全國重症醫學床位達到15張/10萬人,可轉換重症醫學床位達到10張/10萬人,相關醫療機構綜合ICU床醫比達到1︰0.8,床護比達到1︰3。到2027年末,全國重症醫學床位達到18張/10萬人,可轉換重症醫學床位達到12張/10萬人,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資源有效擴容,區域布局更加均衡,專科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提升重症醫學專科能力

《意見》要求,依托高水平醫院設置國家重症醫學中心和國家重症區域醫療中心,發揮其“醫、教、研、防”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區域資源統籌和協調調度機制,提升重大突發事件危重症傷病人員集中救治和區域協同能力。到2025年末,力爭每個省份至少有1家綜合醫院達到或接近國家重症區域醫療中心能力和水平。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主任醫師邱海波認為,將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作為“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內容予以推進,反映了國家在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領域持續發力,促進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補齊重症醫學醫療資源短板。重點補齊西部地區和縣域重症醫學醫療資源短板,實現區域重症醫學醫療資源均衡發展。

邱海波說,醫療機構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關鍵看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的救治水平,是醫院綜合醫療能力的體現。要統籌重症醫學醫療資源規劃和布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中醫醫院獨立設置重症醫學科。同時,重症醫學床位資源必須具備可擴展性。醫療機構除了重症醫學科的重症床位外,各專科監護病房也應配備綜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監護和治療設備,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可迅速投入重症患者救治。同時按照“平急結合”的原則,按照感染防控要求,儲備一批具有基本重症救治裝備的可轉換重症醫學床位,使醫療機構的重症醫療資源具備足夠的可延伸性,以滿足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需求。

《意見》提出,提升縣域內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推進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千縣工程”,深入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等,補齊縣域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短板。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完善上下聯動、分工協作機制,增強基層醫療機構重症應急處置和規范轉診能力,全面提升縣域內重大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能力。到2025年末,力爭每個縣域至少1家醫院重症醫學科能力水平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推動一批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能力水平達到三級綜合醫院水平。

邱海波說,要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守住重症醫學醫療質量安全的底線。抓住重症醫學醫療質量安全的每一個要素,建立健全重症醫學質量控制體系,讓重症救治更加規范、更加有效。在積極強化和夯實重症醫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預防重症—規范救治—早期康復”的圍重症醫學管理體系,加強圍重症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的照護。

壯大重症醫學人才隊伍

《意見》提出,有效擴充重症醫學專業人才隊伍,包括加強重症醫學專業醫師培養、提升重症醫學專業醫師配備比例、加強重症醫學專業培訓、加強重症護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

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是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底線”。我國重症醫學醫療資源近年顯著增加,醫療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國家衛生健康委加快構建住院醫師規范化制度,並將重症醫學納入其中。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杜斌認為,各級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平急結合”的原則,儲備一批可轉換重症醫學床位,從而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能夠滿足大規模緊急救治的需求。除重症醫學科的醫務人員外,其他專科監護病房的醫務人員也應作為重症醫學的救治力量參與到醫療工作中。具體而言,可以要求三級綜合醫院各專科監護病房的醫生在重症醫學科連續接受不少於6個月的系統性培訓,以彌補其知識結構方面的短板。也可考慮安排各專科監護病房的年輕醫生定期到重症醫學科接受培訓,以了解重症醫學的最新進展,完成培訓后即可作為醫院重症醫學專業人才儲備。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可以組成重症醫學科與各專科監護病房醫務人員的混編小組,在充分發揮重症醫學儲備人才作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証醫療安全。

《意見》要求,增強重症醫學專業吸引力。健全以醫療質量、效率和患者滿意度等為核心的內部分配機制,體現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的價值,做到優績優酬、同工同酬,合理保障重症醫學科醫務人員薪酬待遇。充分考慮重症醫學科工作特點和技術勞務價值,在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評優評先等工作中,向重症醫學科醫務人員適度傾斜。為重症醫學科醫務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工作條件,緩解醫務人員壓力,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邱海波認為,加強學科的吸引力,凝聚更多優秀重症醫生,是提升專科能力的關鍵要素。重症醫療社會需求巨大,迫切需要更多優秀醫師加入重症醫學團隊。讓醫生有職業前景、有晉升空間、有良好的薪酬待遇,才能吸引更多優質醫療人才加入重症醫學科隊伍,保証學科高質量發展。

杜斌說,無論在日常工作還是在重大突發事件中,重症醫學醫務人員都發揮著積極作用。我國重症醫學專業人才隊伍還有待加強,醫療機構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完善重症醫學人才培養,為重症醫學學科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4日 02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