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心萍
2024年05月12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技術人員在德勝隧道內測量。 |
![]() |
德勝隧道出口。 |
“十年”鑿山今得勝,川青蜀道入雲端。5月11日,隨著德勝隧道最后的拱部圍岩被鑿通,歷時近十年,川青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德勝隧道終於順利貫通,為川青鐵路成黃段全線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德勝隧道,地處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鬆潘縣境內,2014年9月開始建設,全長22943米,為國內建成的最長單洞雙線合修鐵路隧道。
一條隧道,動車通過隻需7分鐘,建設工期卻長達3540天。耗時近十年,為何?
隧道由中鐵二院設計,中鐵二局和中鐵十六局承建。隧道設計團隊成員周躍峰介紹,德勝隧道洞身穿越了龍門山、西秦嶺和岷江三條斷裂帶,不良地質極為嚴重,圍岩主要為千枚岩、板岩、砂岩互層,軟硬交替,其中千枚岩遇水軟化,圍岩穩定性極差。
千枚岩,有多軟?“隻要伸手一抓,石塊就會變成粉末,遇水則變成泥。”中鐵二局成蘭鐵路項目經理王淵告訴記者,德勝隧道的圍岩有八成是千枚岩、炭質千枚岩,在這樣的地質層裡打隧道,猶如在豆腐裡挖洞。
建設過程中,全隧大變形發生比例高達32.6%,掌子面溜坍、涌泥、突水等問題共計發生300余次,經歷了九寨溝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數次地質災害……德勝隧道被業內公認為我國最艱難的越嶺隧道之一。
為保障隧道施工和未來通車安全,德勝隧道開創性地建設了單洞雙線合修隧道防災救援站。該救援站有三層結構,上層排煙、中層疏散、底層撤離(逃生),整體由35個洞室群組成,長度超過3100米,規模龐大、結構復雜。王淵表示,隧道防災救援站為德勝隧道貫通立下大功勞,隧道通車后仍將繼續履行職責。
川青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蘭州、西寧至廣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起自成都東站,經四川省成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海東市、西寧市,接入西寧站,正線全長約836公裡,設計時速200公裡,為國家Ⅰ級雙線鐵路。其中,川青鐵路青白江東至鎮江關段於2023年11月28日開通運營,今年以來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22列,累計發送151萬人次,日均發送人數1.15萬人。
德勝隧道貫通以后,建設單位還將進行整體道床澆筑、長軌鋪設、四電工程等施工,川青鐵路鎮江關至黃勝關段有望於今年內通車。該線路開通運營后,將極大便利沿線各族群眾出行,推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2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