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讓非遺走向更廣闊天地(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王 玨

2024年04月25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飛針走線、絲絲入畫,一幅精美的蘇繡在姚建萍手下顯現。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蘇繡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姚建萍長期致力於蘇繡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希望讓非遺走向更廣闊天地。

  創立刺繡藝術館、推進非遺進校園、培養蘇繡藝人、推動蘇繡走出國門……這些年,姚建萍一方面不斷拓展蘇繡的題材和技藝、形式,另一方面積極推動非遺融入人們的生活,促進優秀非遺的傳承與發展。

  在走訪調研中,她發現當前傳統手工藝產業規模較小,經營形態以個體工商戶或者小作坊式業態為主,很難形成規模化發展,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均遇到瓶頸。

  於是,她提出加快傳統手工藝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建議,呼吁為傳統手工藝提供更全面的產業建設發展指導政策。一方面,加強政策幫扶,推動企業開展研發創新,打開大眾市場。另一方面,有規模的龍頭企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保障工藝美術從業者穩定就業,提高從業者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從而形成傳承的良性循環。

  她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聯合答復:將減輕傳統手工藝企業稅收負擔,加強工藝美術人才支持,扶持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等。相關部門表示,將深化推進中國傳統工藝振興,研究完善相關稅收政策,加強人才體系建設,持續推動工藝美術行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吸引年輕人,是非遺傳承面臨的現實問題。在姚建萍的積極推動下,蘇州大學成立了蘇繡藝術研究院,探索和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制。

  今年全國兩會,她建議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納入高等院校學歷教育體系,推動非遺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高校在科學育才方面有明顯優勢,依托高校相關學科專業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體系,能吸引更多青年人。”姚建萍說。

  “希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既保護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講好中國故事,又提升產業經濟規模,創造就業,為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姚建萍表示將依法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更好促進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5日 18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