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承載東北抗聯精神的靰鞡

王鳳春 白雪

2024年04月16日08:28    來源:學習時報

靰鞡,是滿族人發明和使用的一種防寒鞋,通常由獸皮或畜皮縫制而成,鞋裡絮上烏拉草,既舒適又暖和。抗日戰爭時期,靰鞡是部隊冬季作戰的重要裝備。一雙雙靰鞡陪伴著東北抗日聯軍將士穿行於白山黑水、戰斗在茫茫林海,見証了東北抗聯將士艱苦卓絕的斗爭,成為東北抗聯精神的承載。

1933年10月10日,在珠河縣鐵道南的三股流,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正式宣告成立。作為哈東地區第一支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在初創之時就有明確的政治主張。在行動中,他們一方面與義勇軍、山林隊等抗日武裝力量聯合,積極斗爭擴大游擊區﹔另一方面密切聯系廣大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促進軍民關系。游擊隊通過一系列戰斗行動,打擊了當地反動武裝和漢奸地主,戰斗繳獲除滿足游擊隊生存、戰斗基本需求外,主要惠及當地百姓。部隊每到一處便首先召開群眾大會,嚴明軍紀,互幫互愛,很快,游擊隊的政治、軍事影響得到擴大,贏得群眾的愛戴與支持。

到了初冬時節,群眾發現游擊隊的一些戰士連過冬御寒的鞋子都沒有,便買了幾雙靰鞡,由百家長(也稱甲長,相當於村長或屯長)送給游擊隊戰士。趙尚志想拿錢買下這些靰鞡,可百家長堅決不收。趙尚志耐心解釋道:“我們拿槍打仗是抗日,您替我們買東西、支援游擊隊,也是為抗日作貢獻。游擊隊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咱們團結起來,才能把日本鬼子趕出去。”趙尚志的一席話,讓百家長十分感動。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群眾真切感受到游擊隊紀律嚴明、愛護百姓,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隊伍。

眾所周知,東北抗日戰爭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這種“極端困難”來自於凶惡無比的斗爭對象和異常艱苦的斗爭環境。自日本侵略東北開始,日軍強制推行歸屯並戶,在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下制造“集團部落”和“無人區”,以法西斯統治和暴行割裂東北人民與東北抗聯部隊的聯系,企圖餓死、困死東北抗日聯軍。日偽軍數次發動瘋狂的“大討伐”,採取重兵“圍剿”的方式向東北抗日聯軍展開進攻,以殘酷毒辣的手段“掃蕩”抗日游擊區和根據地,破壞抗聯密營和倉庫。到了冰天雪地的嚴寒季節,東北抗聯部隊的生存和戰斗環境更加嚴峻。為抵抗飢餓,抗聯將士隻能以草根、棉絮、樹皮來充飢,連抵御嚴寒的靰鞡都成了果腹之物。據抗聯戰士李敏回憶,1939年的大年三十,由於抗聯部隊長時間沒有糧食補給,一名指導員把自己的牛皮靰鞡交給司務長,為同志們煮一頓靰鞡湯當作年夜飯。然而,靰鞡湯還沒煮好,敵人的槍聲就響起來了,司務長為保護這頓珍貴的“年夜飯”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茫茫白雪掩映的是流淌的鮮血與滾燙的年夜飯,東北抗聯將士隻能化悲痛為力量。

撫今追昔,睹物思人。靰鞡作為東北抗日戰爭的文物之一,與那段抗擊侵略的歷史同在,它承載的堅貞不屈、勇敢頑強、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抗聯精神價值,已經遠遠超出御寒和充飢的實用價值。

(摘自2024年2月8日《中國國防報》)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