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室主任陳艷平——

扎根,在大興安嶺監測一線(綠水青山守護者)

本報記者 郭曉龍

2024年03月26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們的工作相當於‘做體檢’,必須要認真細致、一絲不苟”

  

  3月,地處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甘河,冰層厚度仍然超過1.5米。站在冰面上,能隱隱聽到河水在冰層下流動的聲音。

  說話間呼出一團團白色霧氣,大興安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室主任陳艷平(見圖,黃文鵬攝)背著十幾斤重的取樣設備,在冰面上踩出一串深淺不一的腳印。“今天最低氣溫零下15攝氏度,風也不大,已經是非常適合出外勤的天氣了。”陳艷平說,在大興安嶺的冬天,冒著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野外取樣,是常有的事。

  電動冰鑽快速鑽進冰層,河水裹挾著碎冰碴一涌而出,陳艷平躲閃不及被濺濕了褲子。她跺跺腳、抖抖褲腿,毫不在意。

  大興安嶺地區的冰封期長達5個月。在這片8萬多平方公裡的區域裡,像這樣的地表水取樣作業,陳艷平一個冰封期就要進行24次。

  “從冰層裡採一次樣平均要50分鐘,每月採樣行程近2000公裡。”陳艷平說,在這裡最難監測的還不是地表水,而是土壤。“很多地方的土壤常年凍得像冰一樣硬,即便是在夏季採樣,揭開草皮也就挖不動了。在偏遠的地方,什麼機械都沒法用,隻能用鎬頭刨,凍土層就如同冰層一樣,一鎬頭下去,往往隻有一個白點。”

  2008年,陳艷平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來到大興安嶺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目前,中心直屬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大興安嶺地區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在監測一線,她一干就是16年。

  大興安嶺山高林密、地廣人稀,在陳艷平的日常工作中,極寒天氣、蜱虫叮咬、陷入沼澤、沒有信號都是常事。最近的採樣地點在40公裡外的鬆嶺區,最遠的在500多公裡外的漠河市。這些年來,她和同事的腳步遍布大興安嶺地區的山山水水,對黑龍江、呼瑪河、塔河、甘河等12條河流的23個監測斷面開展監測。“到漠河取樣作業要開五六個小時的車。”陳艷平說,這趟行程,她每個月都要踏上至少一次。

  “我們的工作相當於‘做體檢’,必須要認真細致、一絲不苟。”陳艷平深知自己的工作責任重大,“就拿水質監測來說,我們日常要監測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等25項指標。一旦發現指數異常,要趕緊向生態環境部門通報,相關工作人員排查和分析成因后,能夠迅速採取相應行動。”

  如今,40歲的陳艷平已經是中心監測室的資深員工了。在她的帶領下,這支5人監測隊伍在一線工作中鍛煉得更加精干成熟。每年奔波2.4萬公裡,將226個監測點位熟記於心,陳艷平和同事們用每年6000多個有效監測數據,為維護生態安全貢獻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6日 14 版)

(責編:李楓、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