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致敬生命的堅韌與頑強

胡 平

2024年03月23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阿娜河畔》:阿舍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今年已經有70年歷史,見証了幾代人在邊疆建設事業中為家國而奉獻、為理想而奮斗、為生活而努力的壯闊歷程。從文學的地域特色來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其農場生活也具有鮮明的人文表現價值。作家阿舍推出的長篇小說《阿娜河畔》,就以對兵團70年歷史、兩代兵團人奮斗經歷的文學書寫引發關注。

  《阿娜河畔》主要依托茂盛農場再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展歷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第一代駐疆部隊集體轉業屯墾戍邊,到內地青年援疆,到農場建設逐漸成形、經濟總量穩步攀升,再到新世紀以來從全域生產總值到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這一時代發展脈絡為作品提供了豐厚素材。作品重點通過兩個家庭寫照農場生活,人物關系緊湊,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不同社會角色,包括轉業軍人、農場職工、教師、醫生等,通過他們的職業經歷反映農場建設的諸多方面。

  小說中明雙全一家是邊疆拓荒者與建設者的代表。明雙全作為農場老職工,為兵團建設付出了一生,其子明中啟和明千安兩兄弟則在時代面前做出堅守和開拓兩種不同的選擇。這背后折射出社會生活發生的變遷,邊疆建設不斷注入新的力量。

  明中啟是作者精心設計和塑造的主要人物。他在農場長大,酷愛讀書,畢業之后選擇回到農場成為一名教師。他所處的環境,很大特點是變動不居,“茂盛農場的人啊,就像流沙一樣,被風吹來了,又被吹走了”,而他“卻像磐石一樣決定留下來”,“眼望四野萬象,心如明鏡磐石”——這正是明中啟的可貴之處。明中啟能夠不受別人影響,清醒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認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會急著朝前趕,但是,也總是會有留下來守護一方天地的人”,他願意做這樣的人。可以說,明中啟這一人物的思考具有了哲學深度,也浸透了70年來新疆兵團人的奉獻精神。

  作品中,兩個家庭兩代人感情生活與人生軌跡的刻畫,體現了作者的寫作功力。作者善於以沉穩語態構建情境、於峰回路轉中顯露結局。小說裡最使人難解分曉的沖突,出現在石昭美與明中啟離婚事件中。作者耐心勾畫兩人長時間的點滴心理變化,最終他們冰釋前嫌,帶給讀者感動。如何在保証題材厚重的同時,不讓人物形象淹沒於宏大敘事中,如何在大跨度的歷史書寫中,展現不同年代的心靈嬗變,這是此類小說創作面臨的挑戰。《阿娜河畔》通過幾位主要人物的塑造,嘗試回應這一挑戰。

  閱讀這部作品,讀者還可以領略邊疆農場特有的生活面貌。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勘測隊員陸續有新發現,包括荒原上明清兩代遺留下的田埂與渠道的痕跡。隻有從小耳濡目染,熟悉風土人情,才能將這些內容娓娓道來。這類帶有年代和地域特色的情節,增添了閱讀體驗的新鮮感。

  作者成長在兵團,從故鄉的河流到故鄉的土地,再到土地上的開墾者和建設者,她都懷有深厚感情。這部作品在對故鄉的回望中,致敬父輩,致敬生命的堅韌與頑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3日 08 版)

(責編:王瀟瀟、薄晨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