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這樣做,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陳雲對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認識

2024年01月18日08:3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陳雲對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認識

  在不同歷史時期,陳雲著眼解決黨內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將批評和自我批評貫通結合到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並從歷史經驗和歷史規律高度不斷進行總結,對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必要性作了全面深刻闡述,充分印証了他說的“這樣做,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一點意見也沒有,事情就不妙”

  從黨的建設特別是黨內生活來看,批評和自我批評既是衡量黨內生活健康狀況的指針,也是保障健康黨內生活、促進黨內團結的重要手段和法寶。對於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保障健康黨內生活的重要手段作用,1962年2月8日,七千人大會剛結束,陳雲有針對性地指出,“發揚民主,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都是我們黨的老傳統,只是這幾年把這個傳統丟了,現在要把它恢復起來”,“今后批評的門是大開著的,並且應該越開越大”,他還告誡,“如果共產黨不能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大家見面都是哈哈哈,我看人們就不會參加革命了,也不會願意當這樣的共產黨員了”。此外,批評和自我批評也是維護和促進黨內團結的基本手段,陳雲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不同意見不要避而不談,有意見不談,就對破壞團結負有責任。以為提了意見不好共事是錯誤的,經驗証明,有意見就提,最后才能達到真正的團結,有意見不提反而不利於團結。”

  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對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一條科學總結。延安時期,陳雲就經常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革命取得勝利的一條寶貴經驗。他指出:“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時首先在幾十個高級干部中進行一次整風會議,連續開了幾個月的會。大家面對面地指名道姓地批評和自我批評,認真總結建黨以來的經驗教訓,在這個基礎上寫出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后就開黨的七大,全黨同志團結一致,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1962年2月8日,在評價剛剛結束的七千人大會時,陳雲一方面尖銳指出黨內生活不正常、大家不敢批評不敢說話對革命事業的危害,另一方面,對大會在提倡批評和自我批評、恢復健康的黨內生活上的貢獻作了充分肯定:“這次大會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不要估計低了。隻要有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條,堅持真理,改正錯誤,我們共產黨就將無敵於天下。”陳雲的這個論斷強調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對於黨的建設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陳雲又多次在重要場合回顧黨內生活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強調能否真正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起來,直接關系到能否形成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黨內生活局面這件“我們全黨最大的事情”,“如果鴉雀無聲,一點意見也沒有,事情就不妙”。

  重任在肩,有錯誤就一定要改正

  從黨肩負的使命來看,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推動我們黨通過發現和糾正自身缺點和錯誤,來加強力量、實現目標的必然要求。

  在延安時期特別是黨的七大上,在中國面臨著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情況下,陳雲告誡全黨要好好工作、警惕驕傲情緒,因為“我們黨的工作好壞,決定著中國革命的命運”。同時,他又清醒認識到,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隻能力求“少犯錯誤,或者不犯大的錯誤”。陳雲指出,“既然是這樣大的責任放在我們肩上,那末,我們有毛病,有缺點,有錯誤,就一定要改正”,隻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力量加強,把黨的力量加強”。新中國成立后,陳雲仍一如既往堅持這一觀點,認為黨要實現不同階段的奮斗目標,就必須發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並反復提醒全黨:“見面就是‘今天天氣哈哈哈’,看到了缺點、錯誤也不提。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革命事業就不能成功,肯定是要失敗的。”

  自我批評使人更虛心、更客觀

  從黨的思想路線來看,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糾正主觀錯誤、認識客觀真理、逐步實現主客觀相一致的重要途徑。延安時期,陳雲運用唯物辯証法,以“怎樣才能少犯錯誤”為切入點,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對於少犯錯誤、做到實事求是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他認為,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可以同時從主客體兩個方面減少主觀與客觀的偏差:一方面,通過自我批評可以減少主觀性、增加客觀性,“要做到客觀,首先要對自己客觀,對自己客觀了,就可以把人家也看得客觀。開展自我批評,會使一個人更虛心、更客觀”﹔另一方面,通過聽取批評意見可以增加對自己和事物認識的客觀性,“一般說來,看別人的毛病比較容易,看自己的毛病比較難”,“有很多事情還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因為我們自己的意見不一定是客觀的,而別人對我們的缺點、錯誤可能會看得更清楚些,處理問題可能要更客觀些”。這樣,從主客體兩方面同時發力,就可以“使主觀逐步達到與客觀相一致”。此外,為了少犯錯誤、做到實事求是,陳雲提出了“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的認識方法,其中“交換”即指互相交換意見以得到對事物比較全面的符合實際的了解。在陳雲看來,批評實際上也是交換意見的一種形式,通過相互批評可以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避免認識的片面性。可以說,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逐步達到主客觀相一致,是陳雲實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一個重要內容。

  黨犯錯會更直接嚴重損害群眾利益

  從黨的群眾路線來看,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密切黨群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這裡的批評,主要指群眾對黨的批評意見﹔自我批評,指的是黨對自身的批評。陳雲認為,群眾對黨的批評意見正體現了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群眾對我們多責備,就可以使我們不脫離他們,批評意見反映得越多、越快就越好。”

  黨在延安局部執政時期,陳雲就著重從群眾路線角度強調執政黨作自我批評的重要性,他說:“我要特別著重地說,領導著政權的黨、領導著軍隊的黨,自我批評更加重要。因為黨掌握了政權以后,犯了錯誤會更直接更嚴重地損害群眾利益。黨員違犯了紀律,特別容易引起群眾的不滿。你有槍,又當權,群眾看到了也不敢講。”

  黨取得全國執政地位后,陳雲仍然強調,要正確認識對待人民群眾的批評意見乃至罵聲,並就此作了較為系統的論述:一要端正立場和態度、正確看待,“我們做革命工作,不要計較挨不挨罵,而是要看我們的工作是否做好了”。二要全面認識、看到益處,“一有錯就有人罵,容易改正”,“如果人民群眾對我們的好處描寫得很多,有缺點不講,那就對我們的工作不利”。三要充分認識和發揮批評意見具有的重要的反映、提醒、監督和改進作用,“應該認識到,天天挨罵可以提高我們的警惕性,從而容易發現工作中的錯誤並改正錯誤”。這些論述深刻揭示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對於鞏固黨的群眾基礎、應對長期執政考驗的重要意義。

  一個好黨員要與自己作斗爭

  從黨員的成長進步來看,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員糾正思想偏差、不斷取得思想進步和工作進步的重要方式,能夠同時起到促進黨員進步和防范黨員黨性退化的雙重作用。

  延安時期,在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期間,陳雲敏銳察覺到黨內存在部分黨員黨性弱化、對黨不忠誠、有對黨隱瞞不該隱瞞情況的行為和傾向,而這些行為和傾向可能會導致黨員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針對這種情況,陳雲指出,“要做一個好黨員,就要與自己作斗爭,經常以正確的意識去克服自己的不正確的意識。這個思想上的斗爭和斗爭中的勝利,就是自己思想意識上的進步”,反過來,如果“自己不跟自己的錯誤意識作斗爭,偷偷地容忍自己錯誤意識存在著,則錯誤意識就會發展,結果越錯越遠,終究會離開革命的隊伍”。陳雲將是否自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考察共產黨員黨性優劣的試金石,一再告誡,“如果不從認識自己錯誤上求進步,裝洋蒜,一定要跌觔斗”。

  (摘編自《黨的文獻》2020年第6期 唐國軍/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