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緯
2024年01月04日08:23 來源:人民政協報
1939年3月24日,八路軍晉察冀第二軍分區四團夜襲上社鎮日軍據點,使敵人損失慘重。25日,日軍派兵“報復”,被四團設計誘敵至上、下鶴山地區,加以殲滅。此次戰斗,八路軍給予敵人以沉重打擊,有力挫敗了日軍進犯晉察冀邊區的企圖,堅定了根據地軍民抗日必勝的信心。
從容部署
1937年9月下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副師長聶榮臻率領師獨立團、騎兵營、教導隊和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各一部以及地方工作團部分人員共約3000人,在山西省五台山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至11月上旬,上述部隊和地方抗日武裝基本控制了平綏、正太、同蒲、平漢4條鐵路干線之間的廣大地區。11月7日,中共中央的決定在五台山地區成立晉察冀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月24日至12月22日,晉察冀軍區部隊打退了日軍兩萬余人對邊區的圍攻,殲敵千余人,使根據地在敵后“站穩了腳跟”。1938年,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連續對平漢、平綏、同蒲、正太、平津鐵路進行破襲作戰,並挫敗日軍的多次進攻,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
八路軍在華北各地抗日游擊戰的不斷勝利和根據地的發展,引起了日軍的極度恐懼。1938年10月,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后,採取“保守佔領區為主”的方針,將作戰的重點指向華北八路軍。敵人不斷從華中、華南正面戰場抽調兵力到華北前線,並制定了“治安肅正計劃”,加緊“掃蕩”根據地。
針對敵情,八路軍制定了堅持平原以鞏固山區,鞏固山區以支持平原的相應對策,使主力機動於平原和山區之間,對日軍的進犯進行了充分的迎戰准備,並集中兵力,對深入根據地比較孤立的日軍予以殲滅性打擊。
1939年2月開始,晉察冀軍區積極貫徹落實上級的指示精神,按照八路軍前方總部的整軍訓令,對全區部隊分期分批進行整軍。整軍后,晉察冀軍區下轄四個軍分區和六個主力團。其中,第二軍分區轄第四團,由韓偉任團長,蕭文玖任政治委員。第四團在整軍中,進行了形勢教育,開展了軍事訓練,不僅人員得到了補充,武器裝備也有了改善。經過整軍后的四團干部戰士思想面貌煥然一新,求戰情緒十分高漲。
二分區所在地位於正太鐵路以北的河北和山西交界處,是晉察冀軍區的西大門,軍事地位十分重要。1939年以來,日軍不斷派兵到二分區“掃蕩”,均遭到二分區軍民的有力反擊,被打得損兵折將。
夜襲破敵
日軍不甘心失敗,命日軍獨立混成第四旅一部進佔山西省盂縣上社鎮,企圖以此為基地,對二分區進行“蠶食”,繼而將佔領區擴展到滹沱河兩岸。
第二軍分區首長得到情報后,立即命令四團出擊,堅決消滅來犯之敵,保衛抗日根據地。根據軍分區首長的指示,四團於3月20日夜由五台縣境內的豆村地區南下,22日進至上社鎮東北集結。
據偵察員報告,盤踞在上社鎮的日軍有一個中隊兵力,擁有輕、重機槍和小鋼炮等武器。這股敵人佔據該地時間較短,雖然倉促間修筑了工事,但並不牢固。四團領導經研究后決定夜襲,一舉“端掉”敵人的據點。
24日午夜,四團參戰部隊秘密來到預定位置,四團第三營率先發起進攻。突擊隊員很快奪取了上社北山的兩個堡壘,並攻入鎮內。日軍從睡夢中驚醒,組織力量反擊,被三營戰士“一頓”手榴彈打了回去。
敵人見反擊無望,隻得退入幾所堅固的住宅,憑借武器優勢拼命頑抗。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八路軍擊斃敵人50多人。但因天近拂曉,敵人飛機趕來掃射轟炸,為了避免傷亡,四團指揮員隨即命令戰士們主動撤出戰斗,轉移到上社以東一帶隱蔽。
英勇阻擊
對於“撤出戰斗”,有的戰士表示不理解,指揮員遂向各級指戰員傳達指示:“根據以往經驗,敵人挨了打后,一定會派兵向根據地‘掃蕩’‘報復’。我們就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埋伏,等敵人來,在路上打他個有來無回!”戰士們聽后頓時情緒高漲,立即搶佔有利位置,加緊准備武器彈藥,耐心等待敵人的到來。
25日清晨,據偵察員報告,駐盂縣縣城敵人出動300余人,在飛機掩護下進入上社鎮,和裡面的殘敵會合。正午時分,上社鎮的敵人分為南北兩路出動,在大炮的掩護下,向上、下鶴山方向進犯。一切正如四團指揮員所料。
四團團長韓偉迅速登上大水頭的西山,在此設立了指揮所。韓偉經觀察后,立即命令通訊員跑步通知在上鶴山、秋林坪之間的一營和在窄門村的二營立即出動,迂回到敵人側后,協同正面陣地的三營圍殲敵人﹔同時命令三營必須守住大水頭以西一線高地,以待團主力迂回后圍殲敵人。
按照指揮員部署,三營營長彭光炳命令九連連長姜啟武馬上帶部隊搶佔上鶴山主峰的1480高地,七連佔領主峰右翼的1147.9高地,兩個連分別從正面阻擊兩路敵人,迫使兩路敵人向中間靠攏﹔八連在指揮所稍后的1450高地上,作為該營的第二梯隊,隨時准備支援。
九連指戰員接到命令后迅速向1480高地攀登。敵人發現了九連,於是派出部分官兵,瘋狂向山頂攀爬,企圖搶在八路軍之前佔領制高點。當敵人爬到半山腰時,九連戰士已經登頂成功。在九連的猛烈打擊下,敵人被擊斃十余人,幸存者慌忙逃下山去。
此后,山下敵人開始用迫擊炮和山炮向九連陣地轟擊,九連戰士隱蔽在巨石后躲避敵人的炮火。當敵人開始沖鋒時,戰士們立即回到工事,利用險要地形,向敵人射擊。戰斗中,九連連長姜啟武不幸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指導員周同立刻接替指揮戰斗。他一面指揮,一面連續投彈48枚,炸死了不少敵人﹔三排長易先蘭右手負傷,就用左手單手投彈﹔一排副排長李文林、一班戰士張煥龍負傷后,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全連指戰員連續和敵人激戰兩個多小時,雖遭受很大傷亡,但仍頑強堅持戰斗。日軍數次沖鋒均被打退,竟然施放毒氣。九連指戰員尚不具備預防毒氣的經驗,不少戰士接連放毒氣襲擊而被迫退出了陣地,1480高地失守了。不久,七連戰士也由於敵人施放毒氣而無法堅守,1147.9高地經過反復爭奪后也被佔領。日軍佔領制高點后,立即架起迫擊炮,居高臨下向八路軍射擊,三營營長彭光炳見狀,親自指揮七連反擊,在戰斗中身負重傷。
成功合圍
危急時刻,四團副團長曾保堂率領第一營成功迂回到敵人側后。趕到戰場后,第一營一面以一部從敵人右翼發起進攻,成功牽制住敵人部分兵力,一面派出部分戰士支援三營七連,向1147高地發起進攻。韓偉見援軍到來,立即抓住時機,命令預備隊八連投入戰斗,配合九連奪回1480高地。八連和九連的戰士們在副營長李學琴的率領下,勇猛地向山上沖去。高地上的敵人早已疲憊不堪,突然見八路軍的生力軍殺到,驚恐萬狀,隻得硬著頭皮迎戰。八連和九連戰士們越戰越勇,很快沖上了高地,由於制高點的丟失,日軍無奈之下隻好交替掩護著向上社鎮潰退。一營、三營指戰員不顧疲勞,同時向敵人發起追擊戰。戰斗中,一營營長洪大平不幸中彈犧牲。
戰斗持續到傍晚時分,敵人雖一路狂奔,但始終無法擺脫一營、三營的追擊。突然,在敵人撤退的道路上響起了密集的槍聲。原來,四團政委蕭文玖率領二營從窄門村出發后,首先擊潰了上社鎮趕來增援的另一股敵人,然后經過急行軍趕到了戰場,切斷了敵人的逃跑之路。
見二營殺來,一營、三營指戰員軍威大振。四團前后夾擊,很快將殘敵包圍起來。沖鋒號響起,戰士們發起了最后的攻勢,很快把敵人分割成“幾塊”並加以消滅。殘存的日軍為了逃命,在山溝裡到處亂竄。領隊的日軍中隊長石塚帶著幾個日本兵被四團戰士們包圍在一塊巨石下。石塚還企圖頑抗,被四團戰士當場擊斃,其他幾個日本兵見狀,投降當了俘虜。
至此,經過7個小時的浴血奮戰,四團贏得了這場殲滅戰的勝利。此次戰斗,四團擊斃日軍300多人,繳獲步機槍近200支,戰馬十多匹及其他軍用物資。一名在戰斗中被俘的日軍也不得不承認,上、下鶴山戰斗,讓他見到了“真正的中國軍隊”。
戰后,四團指戰員受到了晉察冀軍區首長的表彰。
(作者為北京市文史研究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