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連玉
2023年12月09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圖為南京城牆局部。 |
城牆是人類筑城活動的物質遺存,筑建防御性城牆曾是中國城市產生和發展的顯著特征。南京城牆是明代洪武、建文及永樂遷都北京前的都城城牆,也是現存最長、保存完好的城市城牆,堪稱古代城牆類遺產的典型代表。與北方地區城市城牆多用夯土修筑不同,南京城牆用磚石砌筑而成。城磚作為最大宗的一類建材,初步估算使用量超過3億塊。這些海量的城磚產自哪裡?城磚燒造質量如何保障?運輸管理如何開展?一系列謎團正被一一解開。
在南京城牆博物館展廳,有一件來自江西省黎川縣的特殊文物——南京城牆磚窯。2017年新春佳節,江西省景德鎮市的一位陶藝師在回老家黎川縣過年時,發現因洪門水庫溢洪道改閘、黎灘河水位驟降,河道兩岸大量古窯爐顯露出來。因長期從事陶瓷器燒造工作,他意識到這些散落在黎灘河岸邊規模龐大的窯址群與燒造陶瓷器的窯爐差別較大。又聽本地老人講,這一地區曾經為南京城牆燒制過城磚。他立刻給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官方微博留言,並發來了窯址照片,希望研究人員到現場勘察。
這處磚窯遺址綿延黎灘河兩岸約5公裡,窯爐、磚坯晾晒場、古道路、鐵叉、帶有“建昌府”“新城縣”銘文的城磚等遺跡遺物應有盡有。其中,窯爐115座,為半倒焰饅頭窯,窯室平面呈橢圓形,直徑2.5米至3米,據估測,每座窯爐一次生產約200塊城磚。3處磚坯晾晒地,未發現火燒及烘烤痕跡。根據對裸露地表磚坯的測量,發現單塊磚坯長約41厘米、厚約10厘米,與城磚尺寸基本一致。結合南京城牆上發現的“新城縣”城磚及地方志資料,初步推斷這一磚窯遺址屬明代初期。這處為南京城牆營建燒制城磚的建昌府新城縣磚窯,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南京城牆磚窯遺址。磚窯、磚坯晾晒地、古道路等,共同構成了較為完整的南京城牆磚生產供應鏈。
除江西省黎川縣外,南京城牆磚窯還在江蘇、湖南、湖北、安徽等省有所發現。截至2023年,共發現磚窯遺址15處、窯爐近千座,基本勾勒出明初京師營建城牆時,城磚建材生產供應的盛況﹔基本可以確定,南京城磚主要產自明朝的直隸、湖廣行省、江西行省所屬的府、州、縣等,涵蓋了長江中下游,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之境。
南京城牆磚多數帶有銘文,大部分城磚上都記錄了燒造地點。據統計分析,明代僅縣一級的供磚單位就達174個,燒造地點北至淮安,南至贛州,東至南通,西至荊州,並憑借發達的水路交通,經長江、贛江、沅江、鄱陽湖、太湖、巢湖、洞庭湖、漢江等河流水系,將各地燒造的海量城磚運至京師。
南京城磚使用量巨大,供磚地點眾多,為便於統一管理,城磚燒造延續官營手工業中的“物勒工名”制度。每塊城磚上,一般都記錄有燒造這塊城磚的府、州、縣各級提調官的姓名,以及總甲、甲首、小甲等基層燒磚責任人和直接參與造磚、燒磚的匠戶、窯戶姓名。與這塊城磚燒造有關的各級責任人姓名,均被書寫或模印在城磚中,一旦城磚發生質量問題,就會自上而下問責府、州、縣的各級負責人及基層燒磚人,形成嚴密的城磚產品質量責任制。比如,黃州府蘄州蘄水縣城磚銘文記錄的燒磚責任人多達11位,清晰詳備。上至黃州府掌管城磚燒造的府提調官,下至最基層的燒造人的名字,生動展現了明代初期嚴密的城磚燒辦制度,勾勒出地方基層組織造磚管理模式。南京城牆博物館專門辟出展廳展示這些帶有銘文的城磚,有興趣的觀眾可以由此發現很多生動的故事。
(作者為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副研究館員)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9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