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毛澤東、朱德指揮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

“創造了紅軍戰爭之軍事辯証法”

褚 銀

2023年12月03日08:47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創造了紅軍戰爭之軍事辯証法”

  1931年2月初,蔣介石派軍政部長何應欽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代行總司令職權,開始組織對紅一方面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

  鑒於第一次“圍剿”失敗的教訓,蔣介石將“圍剿”兵力增加了一倍,共20萬人,並確定“以厚集兵力,嚴密包圍及取緩進為要旨”,首先在根據地周圍集結兵力,並實行經濟封鎖,斷絕一切物資輸入根據地,然后採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作戰方針,以主力分進合擊,相互策應,以期“消滅”紅一方面軍,“摧毀”中央革命根據地。

  何應欽雄心勃勃地宣稱:此次“剿共”,我們已有完整精密的計劃,無論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有著絕對的優勢,一定有“剿滅”的可能。

  20萬敵軍壓境,形勢十分危急。這時,紅一方面軍隻有3萬多人,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怎樣才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破第二次“圍剿”?針對敵人的戰略意圖,毛澤東、朱德決定仍採取第一次反“圍剿”的方針:“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尋找敵在行進中暴露出來的弱點打,各個擊破。

  4月初,正當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反“圍剿”准備時,六屆四中全會后的中央派出的中央代表團到達江西省寧都縣青塘。中旬,中共蘇區中央局在青塘開會討論第二次反“圍剿”的方針策略。會議一開始便出現了“打不打”的激烈爭論。有的震驚於國民黨軍重兵壓境、嚴密包圍,認為雙方力量懸殊,紅軍無法打破“圍剿”,主張撤離根據地,另謀發展﹔有的提出“分兵退敵”的策略,企圖“把兵力分散,使敵人包圍落空”﹔還有的拿斯大林曾說四川是中國最理想的根據地當“尚方寶劍”,主張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

  毛澤東既不同意紅軍撤離根據地,也不同意“分兵退敵”策略。他堅持主張採取“誘敵深入”方針,把敵人引到根據地內,利用根據地的條件,尋找先機,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會議上,出現意見分歧,各方相持不下。怎麼辦?毛澤東提議把會議擴大到各軍軍長、政委、參謀長及政治部主任,並說:還是讓親臨前線指揮戰役戰斗的同志們多多發表意見吧。

  在這個關鍵時刻,許多紅軍高級干部用戰場上鐵的事實和血的教訓慷慨陳詞,擁護毛澤東的意見,堅決主張在根據地內打破第二次“圍剿”。贛南、閩西特委負責人也堅決不同意主力紅軍退出根據地。這樣,毛澤東的意見由少數變成了多數。

  “打不打”的問題解決了,怎樣打、先打哪一路敵人等作戰方針和戰術問題,又成了會議討論的焦點。有的主張先打國民黨軍第19路軍,然后由南向北打,理由是第19路軍隻有兩個師,孤立地駐在興國,與其他各路軍相距很遠,而且是這次“圍剿”中戰斗力最強的部隊﹔有的主張先打國民黨軍第6路軍,理由是第6路軍是蔣介石在雜牌軍中的親信。

  這一回,毛澤東的意見又成了少數。他認為在參與“圍剿”的敵軍中,國民黨軍第19路軍比較強,打他們沒有必然勝利的把握,而國民黨軍第5路軍雖說是這次“圍剿”的主力,但來自北方,不習南方作戰﹔更重要的是,打垮國民黨軍第5路軍后,向東橫掃,可在閩贛交界的建寧一帶擴大根據地,便於打破下一次“圍剿”﹔紅軍要盡可能打有把握獲勝的仗,不能打沒有把握之仗﹔應該選敵人的弱點,打破“圍剿”。毛澤東認為先打弱敵,后打強敵,是在長期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必須把握的一條基本原則。經過討論,會議採納了毛澤東關於“先打弱敵”的作戰方針,決定先打富田地區的國民黨軍第5路軍第47、第28師。

  19日,中共蘇區中央局討論反“圍剿”的會議一結束,毛澤東、朱德立刻發布紅一方面軍《戰前部隊集中命令》,要求各軍、師向根據地中部集中,待機殲敵。23日,各軍在吉安東南的龍岡、上固地區集中完畢。隨后,部隊從龍岡向西推進20公裡,在東固地區隱蔽集結。

  東固位於贛中南,地處吉安、吉水、永豐、泰和、興國5縣交界地區,別名“東井岡”。東固被崇山峻嶺環抱,隻有5條蜿蜒羊腸小路可以通往山外。國民黨軍第5路軍自到江西后,氣候、語言、生活習慣等都很不適應,尤其是在深入根據地后,經常遭到紅軍和地方游擊隊的襲擾,恐懼異常,士氣沮喪。該軍到達富田地區后據守不出。

  必須把敵人引出來在運動中予以殲滅,這是毛澤東消滅國民黨軍第5路軍的堅定方針。為選定和布置殲敵戰場,毛澤東和彭德懷一同到東固與富田之間的白雲山考察地形。毛澤東對彭德懷說:紅1軍團的第4軍、第3軍打正面,你的紅3軍團全部打包抄,敵人一定會垮下來。

  3萬多紅軍在東固山林中隱蔽了20多天,仍不見敵人東進的跡象。這時,不少紅軍指戰員因求戰心切而產生急躁情緒。為慎重待機,確保打好第一仗,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紅一方面軍領導干部會議,進一步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他說:包圍我們的兵力雖然多,但有許多弱點,如包圍的軍閥與軍閥不一致,指揮不統一,官兵不一致,士兵不願意打紅軍,沒有群眾條件,地勢不熟,給養運輸非常困難﹔我們雖人少,但有許多優點:第一,紅軍好,此時士兵群眾斗爭情緒非常之高,干部非常熱烈,紅軍上下一致的團結非常堅強,大家都是摩拳擦掌地要打﹔第二,群眾好,群眾得到土地革命的利益,又被敵人摧殘,斗爭情緒當然好,對紅軍是極端地擁護﹔第三,地勢好,我們對這一帶地勢非常熟悉,我們可以佔領優越地勢以進攻敵人。

  深入的思想工作,解開了那些有急躁情緒的同志的思想疙瘩。3萬多紅軍雲集在東固的深山野谷中,構筑了堅固工事,決計打好第二次反“圍剿”的頭一仗。

  5月13日,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國民黨軍第28師、第47師的一個旅,終於離開富田,分兩路向東固地區進犯。當晚10時15分,毛澤東、朱德下達消滅進攻東固之敵的命令。

  14日黃昏,紅一方面軍總部無線電台截獲駐在富田國民黨軍第28師師部電台與該師駐吉安留守處電台的通報。師部電台:“我們現駐富田,明晨出發。”吉安台問:“到哪裡去?” 師部電台答:“東固。”國民黨軍第28師以為紅軍和過去一樣沒有無線電台,所以明目張膽地用明碼發報。同時,毛澤東、朱德還獲悉:國民黨軍第28師、第47師正分兩路東進,第47師沿觀音崖、九寸嶺向東固前進,第28師沿中洞向東固攻擊前進。富田與東固相隔20公裡,隻有兩條大道相通,都有一段險峻的山嶺間隘路。

  毛澤東、朱德在獲取情報后,決定採取一個大膽的行動:紅軍主力立刻從國民黨軍第43師、第60師之間的25公裡空隙中隱蔽西進,突然以兩翼包抄的方式攻擊敵后背,消滅國民黨軍第47師和第28師。各路紅軍奉命於清晨出發,快速行進。當晚,毛澤東到紅3軍軍部,同軍長黃公略一起,找向導調查路線。他們在東固通向中洞大道的南側,找到一條小路﹔紅3軍主力改由這條小路前進,包圍敵軍的右翼。這個發現與改變對整個戰役起到重要作用。

  16日午時,由這條小路秘密前進的中路紅3軍主力已進到中洞南側,佔領有利地形,待國民黨軍第28師后尾離開中洞時,突然從山上向山下發起猛攻。第28師遭到突然攻擊,頓時陷入混亂。紅3軍主力乘勢勇猛沖殺,分割包圍敵軍,激戰到17時許,將第28師大部殲滅。同時,右路紅4軍和紅12軍在追擊中將國民黨軍第47師一個旅大部殲滅。擔任迂回任務的左路紅3軍團、紅35軍攻佔東固,殲滅第28師兵站,當夜進佔富田。17日,各路紅軍在富田勝利會合。第二次反“圍剿”首戰告捷,給以后的連續作戰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19日,紅軍乘勝向東橫掃,在吉水縣白沙殲滅國民黨軍第43師一個旅和第47師一個旅殘部,取得第二次反“圍剿”中第2個勝仗。22日,紅軍又在中村殲滅了前來增援的國民黨軍第27師先頭部隊一個旅大部。這是第二次反“圍剿”中第3個勝仗。

  23日,紅軍進駐寧都縣東韶的南團后,中共蘇區中央局決定重新組成毛澤東任書記的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26日,毛澤東主持召開臨時總前委會議,研究作戰計劃。會議據國民黨軍第6路軍三個師已全部集中廣昌的情況,決定改變原有部署,先集中主力進攻廣昌。27日,經過一天的激烈戰斗,紅軍奪取廣昌縣城,殲滅國民黨軍第5師一部。這是第二次反“圍剿”中的第4個勝仗。

  28日,鑒於國民黨軍第6路軍三個師已向南豐退卻的情況,毛澤東主持召開了臨時總前委會議。會議決定集中兵力攻打國民黨軍第56師,奪取建寧縣城,以便勝利后進行籌款。31日,紅3軍團在紅12軍主力配合下,出敵不意突然襲擊建寧城,殲滅國民黨軍第56師三個多團,奪取建寧城,繳獲大批西藥和其他軍用物資。這是第二次反“圍剿”中的第5個勝仗。

  15天內,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由西至東橫掃7百余裡,連打5個勝仗,共殲國民黨軍3萬余人,繳獲各種武器2萬余件和大量軍用物資,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二次“圍剿”。

  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彭德懷作了這樣的評價:第二次反“圍剿”是“以弱勝強,各個擊破敵人之典范,內線和外線相結合之典范,創造了紅軍戰爭之軍事辯証法”。

(責編:劉圓圓、陳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