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干部教育實踐

2023年11月28日08:3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干部教育實踐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在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創建的一塊群眾基礎牢固、民族特色鮮明、革命影響深遠的重要根據地。由於處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極為不便的滇黔桂山區,人口構成以文化程度極低的群眾為主,干部人才缺乏的問題一直是困擾根據地創建與發展過程始終的首要制約瓶頸。

  需求是最大的動力。為滿足廣西革命與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鞏固與發展的干部人才需要,鄧小平、韋拔群等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人在繁忙的軍事斗爭間隙,創新方式方法,探索開展了不少特色鮮明而富有成效的干部教育工作實踐。

  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農民運動骨干

  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是農民問題,中國革命的實踐証明,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是中國共產黨人培養農民運動骨干的創新舉措和成功實踐。事實上,正是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對辦學模式、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的大膽探索和創新,農民運動講習所當之無愧地成為培養農民運動骨干的搖籃。大革命時期,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在短短兩年時間,就成功舉辦6屆,先后培養了近1000名農民運動骨干。廣西農民運動領袖韋拔群,1925年從第三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成回家后,仿效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辦學模式,在家鄉廣西東蘭,先后創辦了3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600多名農民運動骨干,推動左右江地區農民運動形成了燎原之勢。在國共合作背景下,各地農民運動講習所名義上大多由國民黨中央農民部或各地方黨部的農民部主辦,但實際上基本由共產黨人負責,起著主導和核心作用。1926年2月,國民黨廣西省執行委員會成立,在省執行委員會下設立農民部,由桂系“左”派俞作柏任農民部部長,但秘書張膽、干事寧培瑛等均為共產黨員。

  開辦訓練班培養黨的干部人才

  百色起義、龍州起義之后,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雖然依靠前期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積累了部分農民運動骨干,但在軍隊人才、根據地黨的工作人才等方面,面臨著極度缺乏的嚴峻困境。鄧小平等根據地和軍隊領導非常重視,以開辦訓練班的形式,培養了大量的根據地建設急需的黨的干部人才。

  一是納入黨組織工作重點內容統一部署、統籌推進。無論是在上海的中央機關還是中共廣東省委,在左右江根據地建設過程中,都以不同形式並一以貫之地將開辦訓練班的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納入了黨組織工作重點內容加以明確強調。二是開辦訓練班涉及地域廣,幾乎涵蓋了根據地的各主要核心區域。除東蘭、百色、平馬等地外,在恩隆(今屬田東縣)、奉議(今屬百色市田陽區)、思林(今屬平果市)、龍州、那坡等地,都廣泛開辦了干部訓練班或軍政學校。特別是東蘭武篆、恩隆、平馬等地的干部訓練班,由鄧小平、陳豪人、陳洪濤等同志親自負責,准備方案、編寫講義、授課指導,極大地提高了培訓質量,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成效。從紅七軍和右江根據地成長起來的黃一平少將,在《紅七軍初創時期的若干政策》一文中,回憶根據地的土地革命時說:“為了正確執行土地革命的路線、政策,紅七軍和地方黨委非常重視土地革命干部的培訓工作。當時的平馬、東蘭等地都舉辦了以土地革命為主要學習內容的黨政訓練班。鄧小平親自編寫教材和親自給學員講課。”

  開展少數民族干部教育

  廣西是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成分復雜,民族矛盾歷史積怨也不少,尤其是左右江地區,直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宋代以來的土司制度殘余依然存在,民族壓迫現象還比較普遍。要在以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為主體的左右江地區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平等政策,有效開展革命斗爭和根據地建設工作,迫切需要調動各民族群眾的積極性,也迫切需要少數民族干部在其中發揮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為此,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相對重視對少數民族干部的教育和培養。

  在教育內容上,開展民族平等、民族革命等內容的培訓和學習。早在大革命時期,韋拔群在創辦東蘭農民運動講習所時,就組織學員學習和宣傳民族平等的理論和政策。由共產黨人實際主導,國民黨廣西省農民部主辦的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學科目有農民運動、工人運動、社會主義、經濟常識、蘇俄狀況等共17個科目,其中就專門開設有一門中國民族革命史內容。

  在教育對象上,重視吸收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鍛煉。左右江地區的群眾主體為少數民族,根據地開辦的訓練班,參加人員也基本以少數民族群眾為主。同時,根據地還有意識地開辦了少數民族的干部訓練班。黃一平少將在回憶根據地的民族政策時,特別指出:“紅七軍第三縱隊和東蘭縣委還在武篆中和鄉專門舉辦了兩期瑤族干部訓練班。通過各種訓練班,為軍隊和各級黨政機關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本地民族干部。”

  在培訓形式上,體現民族特色。左右江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以壯族、瑤族為主,傳統上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多使用本地民族語言,喜唱山歌。因此,培訓班更多地使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並廣泛利用山歌形式達到教育目的。如韋拔群自己編的山歌《如今瑤胞得解放》,其中就特別提到“民族平等樣樣好,瑤家騎馬上圩場……民族平等樣樣好,瑤家騎馬上學堂”。這些靈活多樣的宣傳培訓形式更容易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培訓質量。

  開展婦女干部教育

  廣西左右江地區交通極為閉塞,經濟文化落后,當地壯族、瑤族等婦女歷來就以勤勞、堅忍著稱,不僅要從事耕田耙地等農業生產重活,還要從事繁重的家務勞動與家庭副業,在家庭生活與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婦女運動的興起,與婦女干部的教育培訓有著重要關系。根據地的婦女干部教育,根植於當地傳統的婦女平權意識,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一是開辦婦女運動講習所,大規模培訓婦女干部。1926年12月,共產黨員陳勉恕在《廣西東蘭農民運動之實際狀況》調查報告中,提到東蘭“設有農民運動講習所,婦女運動講習所”。專門針對女性開辦講習所,這在全國各地也不多見,東蘭能夠有如此創新舉措,與當地黨組織的影響和先進的干部教育理念與開闊的干部教育視野有著直接關系。此外,根據地還廣泛開辦了婦女夜校和婦女訓練班。如1930年11月,右江蘇維埃政府在恩隆縣乙圩(今屬巴馬縣)舉辦了一期婦女訓練班和識字班,附近幾個縣的婦女骨干23人參加了學習培訓。二是開設婦女解放與男女平權培訓課程。1929年12月右江蘇維埃政府建立后,各縣、區、鄉蘇維埃政府都必須配備婦女委員,為滿足各地蘇維埃政權對婦女干部的實際需要,針對婦女干部培訓班的培訓對象特點,培訓內容在堅持政治學習、軍事訓練、文化掃盲為主的同時,適當增加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相關理論知識,並將培訓學習與婦女宣傳相結合,進一步突出了婦女干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選送干部外出培訓

  廣西左右江地區雖然閉塞偏僻,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干部教育卻視野開闊,追求進步,不僅重點開展好左右江地區的干部教育工作,還積極選送派遣干部走出根據地,到黨領導的全國革命先進地區學習培訓。如韋拔群、陳伯民,為追求進步,學習農民運動先進理論和經驗,繞道貴州、雲南,途經越南、香港等地,歷經千辛萬苦於1925年趕到廣州參加第三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為點燃左右江革命根據地農民運動星星之火找到了革命火種。1928年7月,由於桂系軍隊撤出西山,東蘭鳳山革命形勢好轉,韋拔群、嚴敏決定選派農民運動骨干黃鬆堅和梁福溱到湘贛根據地去學習紅軍游擊戰略戰術。由於在梧州遇到反動軍警搜捕,梁福溱不幸犧牲。黃鬆堅歷經千辛萬苦,最終順利來到茶陵、永新,留在紅四軍王佐部隊教導團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政治、軍事、土地革命等。學習結束后,黃鬆堅於1929年春節前夕回到西山,還專門向左右江的農民武裝傳達了學習內容。這些開放式學習舉措,進一步開拓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干部教育培訓視野。

   (摘編自《傳承》2020年第1期 翁潔/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