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道中華邊疆行】小小“太陽花”:向陽而生,傳遞溫暖與吉祥

2023年11月24日1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呼倫貝爾11月24日電 (記者金洪花、張敏穎)近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道中華2023邊疆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當記者走進“太陽花”手工藝品制作工作室,一件件“太陽花”手工藝品奪人眼球、獨具特色。

五彩斑斕的“太陽花”。人民網記者 張敏穎 攝

據“太陽花”非遺項目旗級傳承人托婭介紹,“太陽花”是內蒙古自治區非遺文化遺產,是鄂溫克族一項傳統的手工藝品。它象征著溫暖和吉祥,也寓意著鄂溫克族人民熱愛生活、向陽而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今年66歲的托婭是“太陽花”非遺項目的旗級傳承人。人民網記者 張敏穎 攝

相傳很久以前,鄂溫克族人們生活在陰暗寒冷的森林裡,常年見不到光明,人們祈求向往溫暖與光明。而太陽是一位勤勞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希溫·烏娜吉,她每天都會把光明和溫暖帶給這些人,為了紀念太陽姑娘給人類帶來的生機,鄂溫克族人們用牛、羊皮和貂毛制作成各種象征太陽光芒圖案的“太陽花”飾品,寓意吉祥和溫暖。

五彩斑斕的“太陽花”。人民網記者 金洪花 攝 

托婭的女兒伊拉嘎是一位“80后”,她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故鄉,她說:“我從小看母親制作太陽花,她挑燈縫制的情景,是我記憶中最美的畫面。現在母親的年紀大了,我要接過這個接力棒,讓太陽花綻放得越發豐滿、嬌艷。”伊拉嘎告訴記者,她和她的母親經常開設“太陽花”制作免費培訓班,來幫助當地群眾掌握一門新的技藝,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參與到非遺的傳承中來,也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收入。

伊拉嘎表示,作為“太陽花”制作傳承人,母親肩負著一項重要的義務與職責,她通過文化交流和培訓過程,將這一獨特技藝的知識和精髓傳遞下去,使其在未來得以延續和發展。

五彩斑斕的“太陽花”。人民網記者 張敏穎 攝

作為民族文化的濃縮體現,現代的“太陽花”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藝術符號,逐漸衍生出多種文創產品。每一朵手工“太陽花”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她們通過創新的途徑,把傳統藝術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這些傳統的文化象征正在為當地群眾帶來實際的收益,同時也在更大范圍的傳播與延續。

(責編:王瀟瀟、鄧志慧)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