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中共豫陝區委的成立和發展

王黎鋒

2023年11月16日08:19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中共豫陝區委的成立和發展

  從1925年10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了以王若飛為書記的中共豫陝區執行委員會。中共豫陝區委成立后,整頓發展黨的組織,廣泛開展革命宣傳,領導開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學生運動,不斷鞏固壯大黨的力量,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中共豫陝區委的成立

  中共中央非常重視發展河南省黨組織。五卅慘案發生后,中央派王若飛、蕭楚女等一大批同志領導河南省黨的工作。1925年10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的執行委員會會議指出:河南“應當迅速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區委,整理各級黨部的組織,並定出系統的計劃來代替人的指導個人的活動”。

  根據中共中央擴大會議的要求,中共豫陝區執行委員會成立,領導河南省、陝西省的關中地區(是年底,陝北地區也歸豫陝區委領導)、江蘇省的徐州、安徽省的宿縣等地的黨組織和革命活動,王若飛為書記,黃平萬、李求實、李震瀛、彭澤湘等為委員。中共豫陝區委隸屬中共中央領導,同時接受中共北方區委的指導,下轄3個地委,7個特別支部,10多個支部,黨員200余人。

  整頓發展黨的組織

  針對當時黨的組織尚未健全、領導力量不強、部分黨員團員思想水平低、缺乏斗爭經驗等實際情況,豫陝區委甫一成立,首先進行組織上的整頓和思想上的教育。在河南境內的地委和特支由區委派人前去改組,陝西境內和徐州則分別由特派員擔任此項工作。與此同時,加緊內部訓練,提高黨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組織觀念。比如,開封以舉辦訓練班為主要形式進行內部訓練,區委書記王若飛、共青團豫陝區委書記李求實等任教員,或擬寫報告提綱,或指定專人演講,學習內容包括資本主義社會之本質、無產階級革命與國民革命、無產階級革命之組織、黨的知識等。各支部除學習《中國青年》《向導》刊登的文章和《共產主義ABC》外,還開展關於個人和主義、團體與組織的討論,對存在的舊思想、舊觀念有針對性地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工作,豫陝區委在工運、農運、學運、軍運和國民運動等方面的組織陸續建立,黨的領導得到加強,黨組織快速發展,黨員的思想覺悟和黨組織戰斗能力顯著提高。到1926年1月,已建立起鄭州、開封、信陽、西安等7個地委和彰德、洛陽、徐州等10個特別支部,黨員達到700多人。

  廣泛開展革命宣傳

  中共豫陝區委自成立伊始,便非常重視革命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1925年9月1日,共產黨員蕭楚女創辦的政治性刊物《中州評論》出版發行,這是傳播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活動的重要陣地,在國內10多個省市設有17個代辦處,主要刊登政治評論、國際政治和工運、農運、青運及婦女運動的情況,遇有重大事件還出專號、專刊或特刊。豫陝區委成立后,《中州評論》成為區委的機關刊物。《中州評論》旗幟鮮明,富有戰斗性,公開聲明自己的目的是“繼承著五卅以來反帝國主義的精神,立在國民革命的旗幟下,准備著去領導這個運動”。在宣傳內容上,主要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教育,揭示社會發展規律,號召人民團結起來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宣傳中國革命發生的必然性,指出當時的中國革命已成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最殘酷的統治,必然要起來進行革命斗爭﹔宣傳正確的革命道路是推翻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統治,建立革命的民主政府,建立以工農為主體的各民主勢力的聯合戰線﹔宣傳堅持革命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領導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指出政權是革命的根本問題,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革命的武裝。

  1925年11月,針對河南省會警察廳“禁止赤化宣傳”和“懸賞稽查共產黨機關”等行徑,王若飛以“岳威”為筆名在《中州評論》發表《異哉,警察廳之所謂赤化》一文,針鋒相對地指出:“隻有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者和軍閥,才會在共產主義的面前發抖啊!”《中州評論》對宣傳捍衛馬克思列寧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黨早期的理論宣傳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在區委領導的群眾組織中也創辦有多種革命刊物,較有影響的有《雷火》《青年評論》等。豫陝區委通過這些進步刊物,大力進行馬克思主義知識的傳播和普及,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和方針政策。

  組織凝聚青年力量

  在中共豫陝區委的領導下,經過五卅反帝愛國運動鍛煉的青年繼續站在革命運動的前列,組織不斷壯大,當時有4個革命青年組織影響較大,即青年學社、青年社、青年干社、青年救國團。青年學社以開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師范學生為主,其組織遍布開封各中等學校,有200多名社員﹔青年社是以開封省立二中學生為主,有100多名社員﹔青年干社、青年救國團主要以中州大學附中的部分學生為主,雖然規模小,但影響很大。

  為結成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反對國民黨右派的廣泛統一戰線,中共豫陝區委決定將4個青年革命組織合並為河南青年協社。1925年12月底,河南青年協社召開成立大會,參加人員有4個團體的社員400多人。大會通過了協社宣言、總章、運動綱領,成立宣言指出:“為了我們自身的利益,我們應該參加民族解放斗爭﹔同時為了民族的解放,我們更應該站到第一道戰線去”“我們自己應該組織團結起來,為自身利益而奮斗﹔我們同時應該去喚醒工農組織團結起來,為全國同胞的利益而奮斗”。會后,社員很快發展到600多人,他們到工人農民中開展宣傳教育,創辦平民夜校、補習學校等,提高工人、農民的覺悟,壯大革命力量,青年協社成為豫陝區委開展反對軍閥統治的有力群眾組織。

  深入開展農民運動

  1926年2月,中共中央特別會議決定,把開展農民運動作為迎接北伐戰爭的政綱,要求北伐路線必經的省份“預備民眾奮起接應,特別是農民的組織”。同時指出:“中國的革命,工人固然佔著領導地位,然非取得廣大農民群眾起來參加,不會成功。”特別會議還決定改組和加強豫陝區委的領導。

  改組后的豫陝區委按照上級指示精神,把開展農民運動作為推動革命發展的重要途徑。

  4月,在廣州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農民代表大會對開展農民運動進行指示:“望各地有農協組織之地方,迅速發展成立省農民協會或縣農民協會……立刻准備代表和搜集到會討論材料,北伐路線必經之湘鄂豫直四省工作尤其重要。”根據這一指示,豫陝區委在開封召開河南省農民協會成立大會,大會確定了開展農運的方針政策,以各種農民自衛武裝團體作為主要對象,使之成為農民協會領導下的農民自衛武裝。此外,大會還決定對豫南和京漢、隴海鐵路線上有著發展工作之需要和可能的18個縣,著手開展農運工作。

  由於直系軍閥吳佩孚入豫后大肆鎮壓工農運動,使農民運動遭受巨大損失。針對這一情況,中共豫陝區委通過省農協向13個縣派出農運特派員,他們多以鄉村教師身份開展平民教育,對各農協進行整頓和訓練,總結經驗,指導工作。到1926年5月底,全省農民協會已恢復4個縣農民協會,32個區農民協會,200余個村農民協會,會員人數約27萬,僅次於廣東省,佔全國農協會員總數的27.5%。

  1926年8月,為適應革命形勢發展需要,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共豫陝區委,分別建立中共豫區執行委員會和中共陝甘區執行委員會。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