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08:32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楊匏安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黨員,華南地區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與李大釗並稱為“北李南楊”。他的詩詞行文雅潔,表現出他安貧樂道且不畏強暴的峻節。
1923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楊匏安受中共中央派遣擔任國民黨組織部秘書和代部長,從事國共兩黨復雜的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是在國民黨內擔任較高職務的共產黨人。當時他的薪金足以買田置地,但他把絕大部分錢都交給中共黨內作活動經費,隻留下極少一部分作為家用。因此,楊匏安家中很是清貧,他的母親每天帶著孫子,拿著自家磨做的米糍沿街叫賣。1925年,楊匏安參與組織並發動了省港大罷工,其間,他掌管著大量財務,從未發生過挪用貪佔的行為。有一次,省港罷工委員會在楊匏安居住的楊家祠發放一筆捐款,麻袋裡遺落下一個兩毛錢的銀幣,被孩子們撿來玩耍,楊匏安發覺后,立刻教育自家的孩子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他讓孩子們馬上把這枚銀幣送回了罷工委員會。
大革命失敗后,1927年年底楊匏安受黨委派,遠赴新加坡、吉隆坡等地開展革命工作。他曾從海外寄回兩首詩,被親友保存了下來。其一題為《寄小梅》:“去國六千裡,心隨雲水長。逃生來絕域,問禁入危邦。歸意能無動?公忠不可忘。相思憑夢寄,月色滿桄榔。”另一首詩題為《十一月既望泊舟星架坡港》,詩雲:“故鄉回首戰雲深,漏刃投荒萬裡臨。余日可消行坐臥,感懷休問去來今。江南有夢迷蠻瘴,海外何人辨雅音?自笑身閑心獨苦,當頭皓月伴微吟。”在異國他鄉的時候,楊匏安仍念念於“公忠不可忘”,充分表現了他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
1931年,楊匏安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在獄中,他面對國民黨高官厚祿的引誘寧死不屈,而且為勉勵獄中難友堅持斗爭、保全氣節,在就義之前作《死前一夕作·示難友》一詩:“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當前。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從茲分手別,對視莫潸然。”這首絕命詩充分表現了楊匏安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的革命崇高氣節。他通過這首詩勉勵獄中的同志們,萬不可像出賣靈魂的叛徒褚淵那樣,永為世人恥笑。
同年,楊匏安遇害於上海龍華,年僅35歲。犧牲前,他留下一封與家人的訣別信,大意為:近日有南京舊識來勸我,我不為所動,家人千萬不能接受那些人的錢和物,如果不能生活,立即南返,玄兒不可頑皮,縫紉機不可賣去。他希望家人靠勞動自力更生,不要給黨組織添麻煩。在楊匏安的言傳身教下,楊匏安的子女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始終保持著如父親一樣的清廉作風。
(摘編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鄭瓊/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