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一束閃亮而奪目的光

——趙光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曲曉溪 牛升海 劉淑濱

2023年11月10日08:32    來源:學習時報

在黑龍江省北安市,有一個鎮叫趙光鎮,火車站也叫趙光站,趙光的名字在這片土地上家喻戶曉。1945年12月19日,時任通北縣秘書的趙光被叛匪殺害於火車站,之后被安葬於此並修建了紀念碑。紀念碑高5米,混凝土梯形結構,上窄下寬,尖頂上插有一枚紅色鐵質五角星。正面和南面(面朝站台)上書紅色大字:趙光烈士紀念碑,頂部均雕刻著紅色中國共產黨黨徽圖案。背面和北面刻著碑文。無論是路過的行人,還是坐火車來往於此的旅客,都會投來致敬的注目禮,緬懷這位血洒黑土地的烈士。在平時,也會有許多老師和家長帶孩子們來到此地敬讀碑文,講述趙光烈士的英雄事跡。碑文全文如下:

趙光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員,原籍河北省人,生於一九二二年,貧農出身,十七歲參加革命,曾長期在敵后工作,后到延安抗大學習。八·一五來東北被派通北縣政府秘書,具有卓越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革命作風,(為)敵偽反動派所注意。竟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在通北站被蘇叛匪的既定陰謀而槍殺。趙光同志:你的犧牲是為了人民為了革命事業,你堅貞不屈的英雄行為激起了千百人的憤怒,誓為死者報仇!同志讓我們親切的告訴你,通北的人民已經翻身作了主人。過去統治人民的統治者,都被打得粉碎。我們的部隊打到江南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已宣告滅亡。全中國最后解放就要到來。你安息吧!我們是勝利了,為了永永遠遠的紀念你,把這個地區改為趙光區,這個車站改為趙光車站。你的英名,會與世同流。

通北縣人民全體敬立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日

碑文簡要介紹了趙光烈士的革命經歷,闡明對反動勢力的憤慨之情,告慰烈士通北人民已翻身做主人,迎來全國解放和幸福生活,同時表達了通北人民對烈士的無限緬懷,讀來深受教育,令人動容。

(一)

1922年8月,趙光出生於河北省藁城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專門請人為他起名“光彩”,希望他將來能出人頭地,給趙氏家族增光添彩,光宗耀祖。受外祖父的熏陶,他自幼便開始誦讀唐詩宋詞,勤奮好學,寫得一手好文章,經常給石家庄、北京的報館投稿。

趙光參加革命后不久,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農會、區宣傳部干事,縣青救會宣傳部長、會長,縣抗日救國會主任等職。1939年,趙光在藁城縣主辦《大眾生活報》《建國報》時參加了藁城縣暴動,在組織農民運動、學生運動被反動派通緝后,到北京做地下交通員,擔任中共北京地下黨負責人劉仁的秘書。1942年5月,黨組織為了更好地培養他,將他送到延安學習。他先考入魯迅藝術文學院,后又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並任抗大支部委員會委員、總支書記。

趙光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十分刻苦。他深切地意識到,參加革命不是讓自己和家人覺得有光彩,而是為了勞苦大眾謀幸福,去追求光明,像火一樣發光發熱。於是,在文科教師朱子奇的建議下,他將名字由趙光彩改為趙光。名字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寓意完全不同,時刻激勵著他,堅定追求進步與光明,為黨和人民增光添色。

(二)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趙光毅然響應黨的號召報名參加延安干部團,不遠萬裡來到黑龍江省北安,參加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

此時的黑龍江省,形勢十分復雜。日本投降后,各地政權由偽滿殘余和地主豪紳組成的“維持會”把持,社會秩序十分混亂。在通北,原偽滿的一名營長率領兩個連的兵力,接收了通北縣政權,成立了通北縣民眾治安維持會,准備迎接國民黨政府正式接收。中國共產黨進入通北開展工作后,該維持會撤離。11月16日通北縣民主政府成立。11月18日,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任命延安干部李仰南為中共通北縣工作委員會書記,趙光為通北縣民主政府秘書,進駐通北。

接管舊政權、建立新政權,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要站穩腳跟,最關鍵、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做好建黨建政工作,讓紅色政權迅速運轉起來。在距離延安上千公裡之遙的通北,趙光牢記黨的囑托,和同志們一起發動群眾,宣傳黨的政策主張,接收和改造舊政權,經過20余天的艱苦工作,趙光對通北縣城的國民黨反動勢力基本情況有了全面掌握。他憑借堅定的理想信念、火熱的革命激情、卓越的工作能力和艱苦朴素、密切聯系群眾的革命作風,很短的時間內便在通北縣打開了工作局面。

(三)

在趙光和同志們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起來,但通北局勢仍然復雜而危險,表面上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危機四伏。通北縣沒有正規軍,隻有一個縣大隊,其成分十分復雜,大多是日偽時期留用人員,其中有許多暗藏的漢奸、偽滿特務和警察,由於接收時間短,還未來得及將他們全面清除出去。這些反動分子暗中活動,密謀串聯,勾結土匪,企圖扼殺新生的民主政權,隨時都可能發生叛亂,暗殺活動也頻繁發生。

趙光突出的工作能力,引起了隱藏在內部原日偽殘余和國民黨特務的仇恨。他們把趙光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多次密謀尋機殺害他。1945年12月19日8時左右,趙光赴北安向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匯報工作。在警衛員邢殿墀的護送下,他冒著凜冽的寒風,坐著斗子車來到通北車站(現趙光站)。在候車室門口,趙光被混入革命隊伍的10余名叛匪殺害,時年23歲。

通北縣叛亂平息后,經通北縣民主政府決定,將趙光追認為烈士。1946年3月20日,通北縣為趙光烈士建墓。清明節那天,在通北火車站舉行了趙光烈士遺體安放儀式,並為他修建紀念碑。5月1日,通北縣通北區改名為通北縣趙光區。1949年6月20日,經中國共產黨黑龍江省委員會批准,中國共產黨通北縣委員會、通北縣人民政府作出決定:把通北車站改為趙光站﹔在趙光車站月台旁重新修建趙光烈士紀念碑,使乘坐火車的旅客和過往行人都能觀瞻墓碑,緬懷先烈。從此,趙光便成了這片土地的名字。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