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23年來,山東鄒平組織3.8萬余人次鎮街干部駐村蹲點

沉到一線去 為民辦實事(干部狀態新觀察)

本報記者 李 蕊

2023年10月10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者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早在2001年,山東鄒平探索推出“駐村蹲點月”活動,鎮街干部拎著被褥駐村蹲點,與村民同吃同住一個月,解難題、辦實事。23年來,鄒平先后有3.8萬余人次鎮街干部駐村蹲點,排查解決各類問題16萬余個,在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鄒平市派出142個工作組、1495名干部下沉農村一線。本報記者跟隨其中4名干部,記錄他們駐村蹲點的故事。 

  為政府提供一手資料,當好決策參謀

  左拐右行,孫芳將車停在李兆木房前。進屋,笑呵呵的李兆木將一個馬扎、一碗茶水遞上前。

  李兆木是九戶鎮左李村村民,年逾古稀,舊疾纏身。今年,九戶鎮民政所所長孫芳來駐村。入戶走訪時,李兆木拍拍腿,說起了自己的願望:“我平時老吃藥,買藥需去鎮衛生院,五天一取。可俺這身體不利索,出門很不便。”

  駐村期間,孫芳來來回回跑,替李兆木取藥。“可怎麼幫老李解決長遠問題呢?”考慮到村裡還有一些類似情況的老人,孫芳和駐村工作組馬上開展調研。

  “20多人!”“13人!”“17人!”……工作組邊報數,邊撓頭。

  碰頭會上,工作組干部邊討論邊開始著手寫民情報告。

  凌晨4點半成稿,早上8點,孫芳已經坐在了九戶鎮駐村辦的椅子上,一份關於群眾健康服務需求的提議也已經擺在桌上。

  9點,九戶鎮黨委會議室裡,駐村工作組提出思路,鎮黨委、政府認真傾聽各方意見。最終,九戶鎮衛生院選出36人,組成鎮醫護駐村工作組。鎮醫護駐村工作組分組、分批次入戶問診,駐村干部、網格員也加入其中,做好配合,保障實效。自此,健康服務進了村居,解了李兆木的取藥難題。

  “隔壁老哥常跑市醫院,有沒有可能讓市醫院也派人到村裡來?”一次,李兆木怯怯地問。

  “群眾就醫需求多元,如何滿足?”鎮駐村工作組例會上,孫芳和大家仔細討論。一天后,一份開展“健康駐村”行動的建議書擺在了市衛健部門的會議桌上。

  全市醫療服務資源“一盤棋”!得到市衛健委的回復,孫芳興奮地一路小跑,向鄉親們傳達好消息。從提交建議,到資源下沉,在孫芳等駐村干部參謀下,僅3天時間,全市“健康駐村”行動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全市“健康駐村”行動已開展健康服務活動150次,服務9050人次。

  讓好政策落地生根,走進老百姓心坎

  到曹家坪村前一晚,明集鎮干部李輝輾轉反側:“明早要炒點咸菜帶去,王老漢就愛這口。”回想起2015年駐村時的經歷,李輝感慨萬千。與村民同吃同住的一個月,讓他對做好農村工作更有底氣。

  第一次來駐村時,國家正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作為試點,明集鎮鼓勵農戶將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可不少村民不理解,政策遲遲難落地。

  駐村前,李輝早早地把政策文件吃透。放下行囊,他就馬不停蹄地挨家挨戶仔細講解政策。一周下來,大多數人同意流轉,不過也有幾人仍堅持己見,王老漢便在其中。

  “讓好政策落地生根,既要跟群眾講明白,還得根據實際不斷完善,回應老百姓的訴求。”於是,晚上住村裡,李輝將問題仔細記下﹔白天跑到鎮上,他向鎮黨委、政府反映。很快,一份文件挂在了曹家坪村宣傳欄上。承包方資質審查、押金代管、糾紛調處……凡是群眾關心的問題,一一在列。

  細心的王老漢戴著老花鏡,仔仔細細瞅了10多分鐘,突然喊起來:“這最后,咋還多了一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介紹?”

  “這是鎮上新設立的部門,負責‘先交錢、后種地’的風險管控,以及流轉規模、用途、主體、時間等事項的管理!”李輝當起政策講解員,聲音洪亮。王老漢的眼睛瞇成一條線,伴著爽朗的笑聲,向李輝發出邀請:“晚上來家裡吃飯,俺要炒個拿手菜!”

  一個月駐村結束,曹家坪整村土地流轉完成。

  2017年,明集鎮6.1萬畝耕地由298名種糧大戶耕種。土地畝均增產10%,36個村集體收入全部穩定在10萬元以上,種糧大戶每畝純收入達到600元以上,而王老漢每年可以領到兩次錢。

  不知不覺,天亮了。李輝背上行囊,拎上咸菜,朝曹家坪村奔去。待會兒,他要去見見王老漢這位老友。

  炕頭上,王老漢腿一盤,嘮起嗑:“土地流轉費每年按時領,這幾年還漲了不少,比自己種強多了!”

  調解矛盾糾紛,筑牢農村的“穩定器”

  夜裡星光點點,呂慎江拉開抽屜,翻出一個黃皮本子,封皮上寫著“包村日記”幾個字。一陣風拂過,吹開日記扉頁,往事隨之浮現。

  2017年,好生街道干部呂慎江接到任務,擔任街道駐村工作組副組長,派駐河北村。當時,在鎮上的39個建制村評比中,河北村樣樣排在最后。

  “為啥會到這步田地?”呂慎江心裡不禁疑惑。駐村后,他挨家挨戶走訪,慢慢探明了其一大緣由:村民之間矛盾突出,而村兩委班子能力不足,得不到村民的信任,村集體凝聚力不強。

  村民李長星家中早些年有些變故,常年入不敷出,漸漸怠惰起來,容易與左鄰右舍發生爭執。呂慎江主動與李長星結成幫扶對子。一趟趟往他家跑,幫他把小院打掃得干干淨淨,時不時還幫忙解決一些生活難題。

  一天深夜,李長星妻子生病。正在夜查的呂慎江得知后,將其送往醫院。打那時起,李長星態度轉變了,他向呂慎江道出心聲:“想找個活干,改變自己,也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條件。”

  呂慎江四處打聽,終於在一家污水泵站幫他找到了合適崗位。李長星有力氣,又不偷懶,月收入3000多元,真正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為了提升村兩委班子化解矛盾、調解糾紛的能力,呂慎江認為得選個“領頭雁”:一要有威信,二要有能力。

  2021年,呂慎江打聽到本村有位在外創業多年的企業家李軍,能力強,威望高,對家鄉又有感情。於是,工作組一次次奔赴外地,邀請他回村任職。李軍回村后,短短半年時間,村民富裕了,搬新樓、住新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增強村子致富能力,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過去是黃土路、破瓦牆、老倉房,現在是寬敞明亮的“共富車間”。韓店鎮副鎮長耿濤舉目四望,思緒回到兩年前。

  初來東白村,耿濤琢磨,駐村一個月,時間不長,但想要帶動村集體增收,還需要增強村子自身“造血”能力。

  一天,耿濤辦完事回村,便被村民圍了個水泄不通。原來,村裡一家企業的貨車進出軋壞了村裡路面,機器嗡嗡轉個不停,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

  “租金年年按時交,難不成現在不讓我們進料送貨了?”企業負責人李修江說,“我們也不容易,想著擴大規模,還愁沒有土地呢。”

  老耿發了愁:村民有不滿,企業的訴求又冒了出來。“如何發展集體經濟?如何保障優良環境?如何擴大生產?”老耿不語,一支筆在本子上連寫三問。“有沒有一把‘鑰匙’,同時打開村兩委、村民、企業這三把‘問題之鎖’?”

  老耿將問題帶回鎮上,鎮黨委開會討論:“鎮北有一處倉房,閑置多年,離村又遠,不正是最優選?”老耿開上車,馬不停蹄走訪市直部門,尋求搬遷方案。

  “200多畝地,批下來了!”多方協調,終於敲定了老倉房的使用權。

  動工、搬遷、生產,穩穩當當。本是喜事,但老耿發現李修江還是愁眉不展。原來,企業擴大規模,資金遇到了困難。

  “公司效益不錯,但缺資金﹔各村有資金,就缺項目。”當晚,老耿翻來覆去睡不著,心底盤算著,“鎮上正打造‘共富車間’,這不正是村子與企業聯手的好時機嗎?”

  破曉時分,老耿爬起來,撥通了李修江的電話:“村資金入股企業,村民進廠打工,村集體拿分紅,一舉三得,你覺得咋樣?”

  一拍即合。很快,劉楷村、倉林村、小白村等10個村共750萬元入股企業,每村年均實現村集體增收5.6萬元。企業得到資金支持,全面投產達產,新增就業崗位100多個。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0日 11 版)

(責編:彭靜、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