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遠
2023年09月29日09:04 來源:學習時報
國歌是國家重要象征和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這首在抗戰硝煙中誕生的戰歌,不僅唱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祖國浴血奮戰,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在海外唱響、在世界激蕩。
田漢、聶耳攜手譜戰歌
1934年秋,劇作家田漢為上海電通影片公司創作了電影劇本《風雲兒女》,反映知識分子由象牙塔走向民族抗戰戰場,《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的主題歌,是劇中男主角、詩人辛白華《萬裡長城》長詩的最后一節。交完劇本不久,田漢就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電通影片公司很重視這個劇本,請夏衍撰寫電影台本,請聶耳為主題歌作曲。《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原是寫在一張包香煙的錫紙的襯紙上,襯紙被茶葉水濡濕,字跡模糊。夏衍和電影編導孫師毅從襯紙上一字一字地抄下來。
聶耳拿到田漢創作的歌詞后,很快就譜出了樂譜的初稿。在譜曲過程中,聶耳經過思索、討論,把原詞的末尾“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前進!前進!前進!”改為: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初稿完成后,傳來了國民黨特務要逮捕聶耳的消息。按照黨組織的決定,聶耳離開上海前往日本。聶耳在日本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曲譜,不久將《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定稿寄回國內。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1935年7月,田漢出獄,那天正逢《風雲兒女》首映,看到影片特刊上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大黑體字,他非常興奮。得知聶耳去世的消息,田漢痛哭不已,寫下悼念聶耳的七律,其中有一句“高歌共待驚天地”。
《義勇軍進行曲》發表后立即成為廣泛流傳的抗戰歌曲,奏響了挽救民族危機的時代最強音。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后,《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八百壯士”孤軍營內鼓舞士氣的戰歌之一。1938年,台兒庄戰役中,中國官兵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各根據地軍民更是經常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唱一支中國歌獻給戰斗的中國人民”
劉良模是著名愛國人士,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組織民眾歌詠會,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慰問抗戰將士。1936年1月淞滬抗戰4周年紀念日當天,劉良模指揮數千民眾共唱《義勇軍進行曲》。1939年,在浙江金華教唱抗戰歌曲時,劉良模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周恩來對他開展的抗日歌詠活動十分贊賞,鼓勵他堅持下去。1940年,劉良模赴美國深造,在華僑和美國人民中進行抗日宣傳,組織華僑青年合唱團,教唱中國抗戰歌曲。通過一位美國朋友的介紹,劉良模結識了著名黑人歌唱家、演員、社會活動家保羅·羅伯遜。
羅伯遜出生於美國普林斯頓,他的父親曾是美國南方黑奴,早年為改變自己的奴隸身份,投奔北方參加南北戰爭。受其影響,羅伯遜畢生都以爭取自由解放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遠在大洋彼岸的羅伯遜關注著中國,1938年2月在倫敦召開的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上,羅伯遜發表演說,強烈譴責日本的侵略行徑。
在與羅伯遜的交往中,劉良模把中國人民的抗戰歌曲唱給他聽。羅伯遜最喜歡《義勇軍進行曲》,他說,“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不但唱出了中國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決心,也唱出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包括美國黑人在內的爭取自由解放的決心。劉良模把它譯成英文,羅伯遜很快學會了這首歌,不但可以用英文唱,而且能用准確的漢語演唱。
幾個月后,羅伯遜在紐約舉行音樂晚會。晚會即將結束時,羅伯遜向在場的數千名聽眾宣布說:“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國歌獻給戰斗的中國人民,這支歌叫作‘起來!’”接著,他用漢語和英語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唱完后,全場掌聲雷動,聽眾要求他再唱一遍。劉良模回憶說,聽眾非常喜愛這支歌。散會以后,大家還唱著“前進!前進!前進!進!”走回家。從那以后,羅伯遜就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他到美國各地舉行的音樂會上經常演唱的曲目之一。《義勇軍進行曲》逐漸在美國的進步人士中間流傳,他們將這支歌叫作《起來!》。
《起來!》唱響美國走向世界
為了使中國的抗戰歌曲在美國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劉良模和華僑青年合唱團計劃把中國的抗戰歌曲灌制成唱片,並且認為演唱這些歌最合適的就是羅伯遜。1941年春天,他們把這個想法告訴羅伯遜。羅伯遜高興地說:“對!我也正有這個意思。我願為戰斗的中國人民歌唱,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情!”於是,羅伯遜擔任獨唱,劉良模指揮的華僑青年合唱團擔任合唱,灌制了以《起來!》為名的一套中國抗戰歌曲唱片。這套唱片共三張,灌錄了六首抗戰救亡歌曲和中國民歌,分別為《起來!》(《義勇軍進行曲》)、《軍民團結》、《新鳳陽歌》、《鋤頭歌》(《鋤頭舞歌》)、《游擊隊員之歌》(《到敵人后方去》)、《中國軍人之歌》等。唱片發行的全部收益捐贈給保衛中國同盟、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唱片在美國產生了巨大影響,《義勇軍進行曲》在美國唱響。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美國、英國、印度及南洋各地的廣播電台經常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在蘇聯、法國、捷克等國,《義勇軍進行曲》也被翻譯成不同語言並灌錄成唱片,歌名則大多翻譯為《起來!》。
聯合國成立時,《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表中國的歌曲演奏。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結束之際,該曲被選入反法西斯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戰爭勝利后,同盟國集會時,《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表中國的歌曲演奏。美國將該曲與美國的《美麗的美利堅》、法國的《馬賽曲》等歌曲定為同盟國勝利之日的音樂節目廣播歌曲。
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1949年春,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與其他同志前往參加。抵達布拉格后,代表團得知大會有一個規定:開幕式那天各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都要奏唱本國國歌。這讓大家感到為難:新中國還未成立,國歌也沒有選定。代表團團長郭沫若大膽提出:就唱《義勇軍進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參會代表中就有《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和為歌曲傳播作出巨大貢獻的劉良模。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雄壯的節奏,五星紅旗升起在天安門廣場。
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
“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鼙鼓”,《義勇軍進行曲》唱響中外、歷久彌新,已成為民族精神的化身,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
(作者系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副館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