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邯鄲戰役:大規模殲滅戰的典范

張二衛

2023年09月11日08:28    來源:學習時報

邯鄲戰役(又稱平漢戰役),是1945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晉冀魯豫軍區為反擊國民黨軍隊進犯解放區,繼上黨戰役后在河北省邯鄲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殲滅戰。毛澤東贊譽“此戰勝利后將給‘剿匪’軍以大震動”,而國民黨方面則認為此戰的失利“使政略、戰略陷於被動,影響爾后之作戰,實至深鉅”。

誘敵深入,圍而不殲

1945年10月,國民黨軍為打通平漢路,運兵搶佔東北,調第十一戰區孫連仲的第30軍、第40軍及新編第8軍共4.5萬人,從新鄉沿平漢路北上,第32軍和收編的偽軍孫殿英部則緊跟其后,后續部隊4個軍正在開進,企圖控制邯鄲地區交通線,會同石家庄的胡宗南部繼續北犯。為粉碎敵人的進攻,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誘敵深入到安陽至沙河之間地區尋機殲滅。毛澤東進一步指示:“山東、華中主力轉移至冀熱遼區及東北,至快還須一月,各部到達后,布置戰場,熟悉地形,初步完成准備,至快亦須兩月至三月。因此,我們阻礙和遲滯頑軍北進是當前嚴重的戰略任務”,“這個戰役的勝負,關系全局極為重大”,並號召晉冀魯豫軍民團結一致,“取得第二個上黨戰役的勝利”。劉伯承、鄧小平堅決貫徹軍委指示方針,研究作戰部署,決心集中第1、第2、第3縱隊及太行、冀魯豫、冀南3個軍區共6萬人,並動員10萬民工、自衛隊,消滅沿平漢路北犯之敵。

10月20日,敵軍先頭部隊已北渡漳河,佔領岳鎮、豐樂鎮等處,掩護架橋。此時,我軍參戰主力隻有1縱趕到,其余部隊尚在開進途中。為保障主力向心集結,劉鄧首長命令1縱先行打擊敵人,遲滯敵人前進。21日夜,1縱以一部兵力奔襲岳鎮,進行運動防御,誘敵進入預設戰場。22日,敵軍主力北渡漳河,一部佔磁縣,一部向南東方村進攻,主力沿鐵路東側前進。1縱為阻止敵人進入邯鄲,除留1個團在漳河以北阻敵外,主力進至邯鄲以南之屯庄、崔曲、夾堤以北地區組織防御,堅決遏阻敵人。戰至24日黃昏,我軍參戰部隊已大部趕到預定地區,形成了對敵三面包圍的態勢。劉伯承根據戰場情況,決定採用“貓捉老鼠,盤軟了再吃”的戰術,即鉗制從石家庄南下的16軍和從安陽北上的32軍,對當面之敵圍而不打,隻用少數兵力利用夜暗,以逐點分割殲滅等手段削弱和疲憊敵人,對新8軍又打又拉,促其動搖。對此,毛澤東回電表示贊賞,認為“部署甚當”。與此同時,我軍主力部隊則養精蓄銳,進行戰場練兵,研究戰法,等待總攻。

政治攻勢,瓦解敵軍

10月28日黃昏,我軍對被圍之敵發起總攻。激戰至30日,我軍先后攻克20余處村鎮,敵第106師大部被消滅,第39師和第30軍也受到重創。同日,新8軍軍長高樹勛在馬頭鎮通電起義,不但改變了戰場上敵我軍事力量的對比,而且打亂了國民黨軍的部署,為戰役的迅速勝利創造了條件。

抗戰即將勝利時,高樹勛就通過中共地下黨員王定南與我軍建立了正式聯系。此時高樹勛考慮的只是不想與我軍沖突,意圖保存實力。此役開始前,劉伯承認真分析了國民黨軍隊嫡系與“雜牌”軍之間的矛盾,制定了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作戰方針,“此打彼拉,打打拉拉”。10月18日,高樹勛再次派王定南打聽我軍對“借道北上”的反應,但遭到我軍拒絕。劉伯承強調,這是高樹勛走向革命的大好時機,要讓他當機立斷。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高樹勛傾向於起義。27日夜,劉鄧首長派李達和高樹勛具體商談起義事宜。此次會談,解除了高樹勛起義的顧慮,堅定了他起義的決心。30日下午,高樹勛在馬頭鎮召開軍官會議,決定起義,得到多數軍官的擁護。與此同時,我軍佯攻新8軍,將其與馬法五的部隊隔開,保証了起義的成功。

在戰役的關鍵時刻,高樹勛起義推翻平漢戰役的“多米諾骨牌”,意義重大。鄧小平晚年回憶二野戰史,感慨地說:“沒有他起義,敵人雖然不會勝利,但是也不會失敗得那麼干脆,退走的能力還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他一起義,馬法五的兩個軍就被我們消滅了,隻跑掉三千人。”此后,中共中央號召開展高樹勛運動,瓦解和爭取國民黨軍,取得了巨大成效。

虛留生路,運動殲敵

高樹勛起義后,劉鄧首長判斷被圍之敵必向南突圍,於是故意放開退路,將我軍主力預先調整到敵軍退路兩側,並佔領有利地形,准備在運動中消滅敵軍。31日清晨,敵軍主力開始向南突圍。1縱、3縱從東西兩側多路出擊,2縱和冀南軍區部隊跟蹤追擊,太行、冀魯豫軍區部隊則從漳河北岸堵住敵軍退路。下午,馬法五部主力被我軍包圍在前后旗杆樟、馬營、辛庄一帶狹小地區,企圖據村頑抗。這時,敵第32軍為解馬法五之圍,以主力向我漳河南岸的獨立支隊陣地猛攻,戰斗異常激烈。“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劉伯承決定集中主力,先解決馬法五的指揮部,搗毀敵人的指揮中樞。11月1日,我軍偵察到敵指揮部設在前旗杆樟。黃昏時分,我軍發起最后攻擊。1縱、2縱主力從東北兩個方向猛攻前旗杆樟,3縱和2縱一部則向敵掩護陣地進攻。激戰至1日夜,我軍突入馬法五指揮部,敵人失去指揮,混亂不堪。2日,向南突圍之敵,除少數逃脫外,其余全部被殲滅。我軍俘虜敵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兼40軍軍長馬法五、第40軍副軍長劉世榮等高級軍官,石家庄與安陽的援敵也聞風撤退。至此,邯鄲戰役勝利結束。

邯鄲戰役完成了黨中央和毛澤東交給的掩護我軍在東北戰略展開的任務,對迫使國民黨簽訂“停戰協定”起了促進作用。此役后,晉冀魯豫軍區組成6個野戰縱隊,共31萬余人,武器裝備得到改善,基本完成了從分散的游擊戰到集中的運動戰的轉變,即將在全國解放戰爭中所向披靡。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