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2023年09月06日14:49 來源:人民網
8月,雅魯藏布江畔,雲霧繚繞,草木勃發,素有“雪域江南”美譽的西藏林芝,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位於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的嘎拉村,因春季盛開的山野桃花而聞名。2021年7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聽取嘎拉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等介紹,走進村便民服務中心、“綠色銀行”兌換商店、衛生室等詳細了解有關情況。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西藏,祝賀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干部群眾。這是21日下午,習近平在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同村民達瓦堅參一家人圍坐在客廳裡聊家常。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轉眼兩年過去了,總書記來視察時的殷殷囑托和關切期盼,在嘎拉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正轉化成美好現實。
牢記囑托過上新生活
“我今天跑車去了,這會兒還在市裡,你們稍微等一會兒,我馬上回家了。”最近,村民達瓦堅參跟著村裡的運輸隊拉貨跑車,忙得不亦樂乎。
循著干淨整潔的青石板路,記者來到達瓦堅參家,兩層氣派而又敞亮的藏式民居映入眼帘。屋內,家具如新、家電俱全,這是一個溫馨舒適的小康之家。
嘎拉村寬敞明亮的藏式民居。 人民網 李海霞攝
院內,果樹繁茂。紅透的李子挂在枝頭,沉甸甸地垂下來,一陣風過,清香扑鼻。
“來來來,嘗一下,特別好吃,這是我們自己種的,沒有打農藥,綠色健康。”有客來訪時,達瓦堅參的母親卓瑪總是笑臉相迎。“桃子馬上也熟了,到時候你們一定要來品嘗啊。”
“總書記當時到我家做客,囑托我們要教育好后代。”達瓦堅參樂於跟大家分享家裡的好事兒。“我女兒普巴拉姆今年上高中,成績不錯,做家長的放心。兒子普布次仁馬上要去拉薩體校,加入足球隊了,他的夢想邁出了第一步。以后就要靠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
達瓦堅參和他的運輸車。 人民網 李海霞攝
孩子的教育讓人省心,達瓦堅參在外面工作也更有干勁兒了。現在他是村運輸隊的一員,每天都要去拉貨跑車。“跑跑運輸,土地流轉租金,再加上養牛養羊,年收入能有30多萬。”
達瓦堅參家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家和才能萬事興。小輩們在外拼搏,老一輩便能享天倫之樂。卓瑪臉上的笑容從未消過。接待客人、打理庭院、照顧小輩,她總是從容不迫的樣子。“現在過得很幸福。”她一笑,眼睛便瞇了起來。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下,我們村不斷投入資金,實施村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日子越來越好了。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再接再厲。”嘎拉村黨支部書記邊巴笑著說。
齊心協力做大村產業
嘎拉村又稱“桃花村”,這裡有漫山遍野的野桃樹,每年春季,盛開的桃花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為當地村民開辟了增收致富渠道。
因地制宜,依托桃資源,在“旅游+”上做文章,不斷壯大村集體產業。“每年桃花節是我們村的大事兒,大部分收入都來源於此。今年春天桃花節期間,門票、民宿等收入加起來有將近400萬,佔到了全村集體經濟的50%。”邊巴介紹,“自從總書記來過之后,我們村的人更團結了,因為誰也不想‘拖后腿’。”
為了不拖后腿,邊巴可沒少做工作。“來的游客多了,需求多了,要求也更高了,我們不能止步不前。所以這兩年,村裡在打造桃花園景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原有基礎上升級步棧道、改造民宿衛生間、建觀景台、設置特產區等等。”他說,“而且,村裡現在有20多家農家樂,讓游客來了不僅能欣賞到好風景,還能品嘗當地美味,體驗特色民俗,來了還想再來,這也會促進二次消費,帶動更多增收。”
桃花節期間,寫真拍攝備受歡迎。 人民網 李海霞攝
“我們村集體選派村民開辦旅游體驗項目,通過夜校培訓等方式促進桃花源景區旅游服務質量提升。”邊巴介紹。2021年以來,嘎拉村接待游客28.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33萬元,戶均分紅近20萬元。
依靠黨的利民惠民政策,積極構筑以桃花源景區為主,農牧民運輸隊和觀光採摘園齊頭並進的三大產業——當下,嘎拉村產業正蓬勃發展。
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嘎拉村把握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大好機遇,成立了農牧民運輸隊,自2021年以來實現創收1500余萬元。“我們村現在有30多輛貨運車,30多輛挖掘機還有20多輛鏟車,有活兒的時候,大家輪流跑,都能掙錢。”村民達瓦旦增說。
暮夏時節,走進嘎拉村,仿佛走進一幅豐收的畫卷。蘋果、李子、杏子等水果挂滿枝頭,叫人垂涎三尺。氣候條件優越,村民們又看到致富商機,自籌資金50萬元建成佔地100余畝的觀光採摘園,年均創收70萬元。
“春天可以來我們村賞桃花,夏天摘桃子吃,秋天還可以來杯桃花酒,多好呀!”村民央金笑著說。在大家眼裡,桃樹渾身是寶。
“去年,我們村經濟總收入120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59萬元。”邊巴介紹,“今年上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有700多萬,大家都很期待年底的分紅。”
“實事求是地說,很多地方沒有我們村這樣好的資源。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想增收,還得遠離家鄉去外面打工。我們守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在家門口賺錢,一定不能浪費、破壞。”這是嘎拉村村民們的一致想法。
錨定目標下好生態棋
要推進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良好的生態是最重要的前提。為全面加強生態保護,打造宜居的鄉村環境,兩年來,嘎拉村按照“整合資源,整村推進,村景合一”的思路,扎實推進小康示范村、美麗鄉村、農業和旅游綜合體等項目建設。“黨員帶頭做好違建拆除清理等工作,建設綠色籬笆、瓜果庭院,現在家家戶戶實現了庭院綠化全覆蓋。”
嘎拉村干淨整潔的村道。 人民網 李海霞攝
手植春光,萬物盎然。每年村民們還會開展植樹造林,尤其大力種植桃樹。“人工種的桃樹都是當地品種,鄉土樹種不會造成生態破壞。”邊巴說,“今年我們種了3000多棵。”
等秋收結束后,嘎拉村就進入了養樹護樹期。修枝塑形、填土護根,這都是大事兒。“沒有桃樹就沒有我們村的幸福生活。”村民次仁笑著說,“我們村是吃上生態旅游飯的典型例子,大家都看著呢,不能自己給自己丟人呀!”
除了植樹護樹,嘎拉村依托桃樹發展起來的旅游經濟,也離不開“綠色銀行”的功勞。
“綠色銀行”是嘎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一項志願服務品牌,設立初衷是借助“垃圾兌換積分,積分兌換商品”這一形式,增強大家的生態環保意識,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宜居的生態環境。嘎拉村以“綠色銀行”發展為引領,不斷傳遞生態環保理念,取得了顯著成效。
嘎拉村還創新舉措,建立綠色信用檔案“綠色金融積分排行榜”,積分排名靠前的可在銀行授信中增加貸款額度,目前已有不少人升級為“鑽石卡戶”,獲批“惠農e貸”,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綠色銀行”優惠。
“如今,村民的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村裡的垃圾雜物大家主動收拾打掃,附近的山林村民自覺輪流巡護。不僅如此,嘎拉村還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每年流轉土地100余畝、畝均租金1300元,有效拓寬了生態價值轉換路徑。”林芝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陳帝雄介紹。
從花開到結果,一株桃樹的四季,就是嘎拉村村民一年的生活軌跡,他們圍著桃樹轉,也圍著幸福生活轉。
林芝“桃花村”的故事,年年寫年年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