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 朱虹
2023年08月28日12:38 來源:人民網
“小時候在這裡放牛,從小玩到大,對這兒我非常有感情。”在郁郁蔥蔥的柳杉林間,陳愛軍佇立了很久。
陳愛軍,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村黨支部書記。他所在的石椅村,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山清水秀、雲霧繚繞,被譽為“雲朵上的山寨”。
今年1月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向石椅村鄉親們、游客們拜年,向全國廣大農民朋友,向奮斗在鄉村振興一線的同志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習近平說,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把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搞好,你們是一個很好的樣子。希望大家繼續努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鄉村振興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績,一起邁向共同富裕,生活越過越紅火。
“聆聽了總書記的勉勵和囑托,石椅村干部群眾備受鼓舞,積極性主動性更高了。”陳愛軍說,石椅村依托特色水果、自然生態和羌族文化,從汶川地震災后重建村,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文明村、鄉村旅游模范村。如今,村裡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備,鄉村旅游發展越來越好。
航拍石椅村。人民網記者 張若涵攝
科技助力 小產業念好致富經
7月,石椅村的桐子李迎來採摘期。郁郁蔥蔥的果林裡,碩果壓枝,果香四溢,一顆顆成熟的李子披著薄薄的果霜,飽滿圓潤,令人垂涎。
2008年地震后,石椅村村民陳繼述和鄉親們開始重建家園,跟隨村裡的規劃陸續種水果,開農家樂。今年,陳繼述家的枇杷園和李子林都迎來好收成。
“枇杷今年賣了6萬元左右,李子賣了5萬元。”陳繼述笑呵呵地說,水果不愁銷路,一部分被游客買走,另一部分商販上門收購,可以說供不應求。“我們的枇杷和李子品質好,因為專家經常到村上教我們如何管護果園。”
“目前,全村建成枇杷基地1200畝,間種精品苔子茶、桐子李800畝。接下來,將在鞏固原有水果的基礎上,對山上的水果品種進行改良。”據陳愛軍介紹,為改良品種、提高品質,石椅村與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簽署協議,從2010年開始,聘請了市農科院的研究員給村裡的果農進行技術指導。“這為以后石椅村擴大種植,果園實現標准化管理,創建品牌奠定了技術基礎。”
“今年這株長得比較茂盛,就要隨時把多余的下梢抹去,這樣做是為減少樹木養分的消耗。”採摘季,綿陽市農科院研究員任茂瓊在果園裡,手把手地給農戶演示如何修枝。“抹梢的方法沒有固定模式,要根據它的長勢來判斷。目的是把樹枝修整得比較均勻,陽光透射下來每個樹枝都能夠享受到,才能保証花芽分化,明年的果子才比較好。”任茂瓊一邊說,一邊仔細觀察農戶的表情,看他們是否真的聽明白了。
綿陽市農科院研究員任茂瓊(前排左一)在果園裡,手把手給農戶演示如何修枝。人民網記者 張若涵攝
“要提前施肥,最好在國慶前就施下去。”任茂瓊發現農戶過晚施肥,不放心的她又叮囑道:“等最冷的時候才去施肥,肥料的作用沒傳到樹體上低溫就來了,不能施太晚了。國慶前后以有機肥為主,再搭點平衡復合肥就可以了。”
石椅村村民向游客展示成熟的李子。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據了解,石椅村以災后重建和鄉村振興為契機,大力發展水果產業和鄉村旅游,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致富﹔村裡成立了水果專業合作社,104戶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全村規范管理、統一銷售,並注冊“羌山綠寶”商標,打通線上銷售渠道,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科學管理,助力特色水果逐步實現穩產增收,每年水果種植都讓石椅村老百姓人均增收2萬多元。
依托生態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每逢周末,石椅村就熱鬧非凡。村裡舒適的溫度和滿眼的青綠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時常一房難求。
“我們一周基本上都是滿房,節假日就更不用說了。”民宿“爾瑪人家”的老板陳艷告訴記者,每當游客來住店時,她都會積極介紹村上的游玩項目,如篝火晚會、鍋庄舞表演,還有村上新打造的“林海石源”、茶研綜合體等項目。“游客覺得我們這兒很舒服,到處都是綠色,是個天然氧吧。”
陳艷所說的“林海石源”,其實是一片人工種植的柳杉林,林中大小不一的十幾塊岩石上有特殊的圖案,有的像魚骸骨,有的像扁長的葉片,還有大小不等的圈狀圖案,“專家告訴我們,這是海洋生物化石,珍貴得很。”
石椅村人工種植的柳杉林。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早在十幾年前陳愛軍就想開發這片柳杉林。他說,現在終於有機會引進合適的開發商,對石椅村、對這片林進行整體規劃,包括科普館、兒童游樂園區、民宿、露營區等配套設施。“當然也包括對樹木的保護措施。修每一個台階的時候,都要保証保護每棵樹,保護好化石。”
陳愛軍向記者介紹,石椅村明確規定,建設過程中不能亂砍濫伐,每一處都聘請專業運營團隊對村上環境進行統一打造。“我們在打造‘林海石源’和茶研綜合體的時候,動的每一棵樹,用的每一塊土地,都是經過相關部門嚴格審批的。審批同意過后,村上簽字認可,才能動工。”陳愛軍說,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在開發的同時一定會注重生態的保護。
民族文化 既要“舞”起來,也要“活”起來
暮色時分,星辰漸明。風過,撥開山腰間的雲霧,一座座羌式小樓露出“真容”。火紅的燈籠、絢爛的篝火、嘹亮的歌聲……星光下的石椅村熱鬧不減半分。
“我們在這裡感受到了濃郁的民族氣息,體驗了極富魅力的羌族舞蹈。”暑期,由成都幾所高校學生組成的調研組到石椅村參與社會實踐。夜幕降臨,大學生們與村民們一起跳鍋庄舞,感受羌族風情。
高校學生與村民們一起跳鍋庄。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我們村是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羌文化濃郁,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陳愛軍說,石椅村組建文化志願服務大隊,以羌年非遺傳承人母廣元為核心志願者,傳習羌族優秀文化,給村民講羌族優秀家規家訓,教村民學習羌歌羌舞,傳承羌繡技藝。“村裡保有傳統羌寨碉樓、祭祀台等,沿襲傳統生活方式,羌文化濃郁。”
石椅村還成立了旅游文化公司,以轉山、餐飲、住宿、文化展演、銷售羌族服飾和土特產為主要經營項目。但光有這些羌族文化元素,還遠遠不夠。為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內涵,石椅羌寨常態化推出了迎寨儀式、舞龍巡寨、羌族祭山會、羌山戀歌會、羌族沙朗、非遺展演、壩壩宴等文化體驗互動活動。“羌寨有‘羌’調,才能吸引遠近游客﹔讓非遺元素活態傳承,也才能讓鄉村旅游更有韻味。”陳愛軍說。
據了解,作為一個集觀光、體驗、康養為一體,農文旅深度融合的典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石椅村年接待達20萬人次,旅游收入一年達到10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4萬元。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石椅村半個小時就耍完了,隻有幾家人而已。”陳愛軍將這件事告訴了石椅村的干部們,與大家一起思考如何進一步發展羌寨,傳承羌族文化,講好羌族人的故事。
“大家探討一下需要改進的地方。”夜晚,圍著篝火,陳愛軍和鄉親們開啟夜話,“我覺得村裡還是缺文化氛圍,要把民族文化的美展示出來。”陳愛軍認為,不論寨子裡有沒有游客來,都要將篝火點燃,不論會不會跳民族舞,都要將羌族服飾穿起來,這樣可以形成濃厚的羌族氛圍。
“讓每個創業者講他們的故事。”“講每個山庄名字的故事。”“每家每戶的主人家可以自己講,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導游問題,還可以讓游客感受到真實性,鍛煉大家的社交能力。”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在場的每個人都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大家決心繼續讓傳統禹羌文化在文旅融合、農旅融合中“活起來”,把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轉化為建設美麗家園的實際行動。
“我想爭口氣,發展好我們村,努力推進鄉村振興。”據陳愛軍介紹,今年上半年,石椅村苔子茶和高山水果等特色農業產業帶動人均收入達15625元,同比增長10.4%,接待游客數16.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1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96.5%、102.3%。
鍛長板,補短板。如今,石椅村的旅游路再次拓寬,新能源充電樁投入使用,鄉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造提升。憑借濃郁的羌族民俗風情、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農旅體驗,石椅村繪出一幅產業興旺、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治理向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