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開展20多年來,舉辦2000余場次科普活動

播撒更多科學的種子(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特別策劃))

本報記者 吳月輝 喻思南 劉詩瑤 谷業凱

2023年08月18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金涌在做科普報告。
  中國科學院供圖
  圖②:薛其坤在做科普報告。
  蘭州大學供圖
  圖③:四川省綿陽中學,沈保根(右一)在解答學生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供圖
  圖④:浙江省仙居二中,學生在提問。
  浙江省科協供圖
  數據來源:科技部、中國科協

  “科學與中國”巡講活動走進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供圖

  “希望你們繼續發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帶動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參與科普事業,以優質豐富的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作出新貢獻。”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代表回信,對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參與科普事業提出殷切期望。

  2002年12月,中國科學院聯合中宣部等單位共同發起“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至今已在全國開展科普活動2000余場次,廣泛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在推動科學普及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日前,本報記者採訪了參與巡講活動的幾位院士專家。

  ——編  者  

 

  “物理學研究什麼”“化學研究要注意哪三個維度”“如何看待‘雙碳’背景下能源科技的機遇與挑戰”……7月,“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走進蘭州大學,13名院士與蘭大師生面對面交流,為師生們提供了精彩的科普知識講解。

  中國科學院院士沈保根向師生們介紹了我國稀土資源的現狀和利用情況,生動闡釋了其獨特的電子結構使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磁學、光學、電學等物理性質。作為“科學與中國”巡講活動的發起人之一,沈保根對於活動開展20多年來的點點滴滴,至今記憶猶新……

  發起活動,推動院士參與科普

  “希望能讓科學家走到公眾面前”

  本世紀之初,時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局長的沈保根,參加了多次會議討論。“大家達成共識,院士除了開展科研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還應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上發揮更大作用。”沈保根說,“當時,我們就想通過組織常態化的活動,推進院士參與科普工作。”

  2002年12月,在周光召、路甬祥等院士專家倡議下,中國科學院聯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發起和組織“科學與中國”巡講活動。

  同為活動發起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至今仍記得首場報告會的很多細節。

  2002年12月9日下午,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許智宏主持了首場報告會。當天的報告人有兩位,一位是中國科學院老院長周光召院士,演講題目是《20世紀物理學的回顧和展望》﹔另一位是時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韓啟德院士,演講題目是《現代醫學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兩場報告立刻得到了現場師生的熱烈歡迎,大家都希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許智宏說,“科學家的工作不只是研究高深的學問,科普也是科學家應盡的社會責任。活動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讓科學家走到公眾面前,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科學與中國的關系、與未來中國發展的關系。”

  “根據設想,巡講活動不僅面向青少年,還要走進工礦企業、黨政機關等各類單位,滿足不同群體對科學知識的需求。”沈保根說。

  活動一啟動,就得到了很多院士專家的響應。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金涌深刻認識到科普的重要性,一聽說“科學與中國”巡講活動,他就毫不猶豫地加入其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梅宏參與活動,也是源於自身的經歷和體會。

  “我對科學的興趣就是源自科普。”梅宏說,中學時,他讀到了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被陳景潤的故事深深打動,“從那時起,我就對科學研究充滿向往。”

  “或許有人覺得一串串代碼很枯燥,但在我看來,用一個個代碼通過編程實現各種功能,充滿樂趣。”梅宏說,“我想通過自己的經歷,讓更多人體驗到計算機科學的魅力。”

  各展所長,滿足不同群體需求

  “不僅要傳播科學知識,還要弘揚科學精神”

  今年是梅宏參與科普活動的第十二年,每場講座前,他都會根據受眾特點,精心設計講稿或課件。面向中小學生,側重於通識教育和興趣啟蒙﹔面向大學生,側重於計算機前沿態勢及對科技發展的影響﹔面向政府企業,重點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介紹信息化對社會管理等方面帶來的影響﹔面向專業人士,主要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從技術層面分享交流。

  許智宏的科普講座主要圍繞“植物和人類”展開,闡釋植物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鼓勵青少年走進大自然、熱愛大自然,提升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

  有一次巡講,根據觀眾提問,許智宏從作物馴化講到現代育種技術的發展,深入淺出地引導公眾理解相關科學事實。“科普,就要隨時回應大眾的疑問。”他說。

  沈保根長期從事磁性物理學和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但他的講座經常不隻有對磁性材料的講解。“我們不僅要傳播科學知識,還要弘揚科學精神。”沈保根說,工作中,他常被一些老科學家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感動。“上世紀80年代,由於經費緊張,單位訂閱的國際期刊不多,一些老前輩自費訂閱,然后供大家一起閱讀、學習。”沈保根說,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都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沈保根非常敬佩老一輩院士專家對“科學與中國”巡講活動工作的熱情。“比如南京大學的吳培亨院士,學術造詣很高,科普課更是講得好。但他仍然為了做好每一次報告,反復修改文稿,80多歲了還在參加全國科普巡講。”

  20多年來,一大批院士專家深入大中小學、工礦企業、黨校機關、鄉鎮農村等。“我們以需求為導向,根據地方實際和公眾關切,邀請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結合自身研究、區域發展和受眾特點等進行科普,累計開展了2000余場次。”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科學普及與學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鴻鈞看來,活動取得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聚焦國家需求,為區域發展、學科建設等建言獻策﹔二是聚焦重點人群,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三是聚焦科技熱點,及時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相關科學問題。

  持續巡講,激發公眾求知熱情

  “一些當年聽報告的孩子已經加入科研隊伍”

  高鴻鈞對總書記在回信中提到的“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深有感觸。

  “我曾經到一些不發達地區、偏遠山區的中小學做講座,那裡的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和對科學家的崇敬,令我印象深刻、深受感動。”高鴻鈞說,“一些當年聽報告的孩子已經加入科研隊伍,這很讓人欣慰。”

  沈保根現在帶的學生中,有的就曾聽過巡講報告。“聽了講座之后,有的高中生對物理科學有了更濃厚的興趣,有的后來報考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我有3個從本科帶到博士的學生,我和他們的緣分,就是從巡講活動開始的。”沈保根說。

  金涌把科普工作比作“播種”:“我們現在就是在給孩子們播撒科學的種子,雖然孩子們對我們講的內容不一定能完全聽懂,但如果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推動他們去探尋,這就很有價值。”

  同樣是傳授知識,金涌對科普和教書進行了比較。“二者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大不同。教書是基礎性、系統性、漸進性的,而科普更注重時效性、針對性,要用簡練生動的語言把科學事實講清楚。”金涌說。

  隨著活動的持續開展和公眾科學素養的提升,沈保根還發現,公眾對科普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聽眾除了從專業角度提問,還非常關心相關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這啟示我們,要從更寬廣的視角來准備科普報告。”沈保根說。

  面向未來,拓展更大科普空間

  “花更大力氣引導青少年愛上科學、投身科學”

  “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們倍感振奮。”沈保根說。下一步,“科學與中國”巡講活動將號召院士們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科普活動,舉辦“千名院士·千場科普”活動。“我們將花更大力氣引導青少年愛上科學、投身科學,把科學的夢想‘種’進更多孩子的心田。”沈保根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說:“隻要合理分配精力和時間,科普和科研並不矛盾,反而對科研大有裨益。我們可以在科普活動中更好地了解國家和公眾的需求,進而推動自己的科研工作。”

  除了參加“科學與中國”巡講活動外,院士專家們也在通過其他方式推動科普工作發展。

  能被人體吸收的生物“塑料”是怎麼研制出來的?被劃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動愈合?……前不久,金涌入駐短視頻平台,發布了幾十條科普短視頻。他從可控核聚變講到石墨烯,從能源轉型講到循環經濟,把科學原理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用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展現出一個奇妙的科學世界。

  作為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梅宏介紹,他們正在浙江東陽建設世界規模最大的計算機博物館,並將其作為學會科普工作的總部基地。“博物館內部將利用綜合數字技術進行布展,在互動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高鴻鈞這幾年的提案都與科普有關。“比如,加快修訂科普法及其配套實施政策,強化各類科普主體責任﹔下沉科普工作重心,把科普主戰場放在基層,等等。”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帶動身邊更多科技工作者一起努力,通過優質豐富的科普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科學的種子撒向更廣闊的祖國大地。”高鴻鈞說。

  (胡征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8日 07 版)

(責編:彭靜、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